春暖花开时又见 《说说巫与盐》

冰雪

<h3>  芳香浸润着广袤的黄土地,黄昏的天空却格外泛白,山树如黛。微风摇曳着繁花飘飘洒洒,如有所悟。漫步于心旅巫溪的春天,思如潮涌——行走过很多地方的路、看过很多风格的楼、饮过许多类的水、听过许多的事……唯独那些关于巫咸古国宁厂古镇的栈道、吊脚楼、盐泉和神秘十巫的事镌刻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欣欣然中又带有一丝丝咸味的酸涩。</h3> <h3>  伴着花开的声音,又见《说说巫与盐》娓娓道来的文字,轻叩宁厂古镇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本篇说理散文由巫溪县文联李剑东主席撰写,全篇共计7000多字,问题导向总领全文,两个篇章“先说巫”“后说盐”轻而易举揭开宁厂古镇“巫”的神秘,自然过渡转述到“巫文化”的源远流长及人们对于传承弘扬巫文化所作出的努力,扑朔迷离中见真知灼见,浑然天成中显现实价值。旁征博引论述宁厂古镇“盐”的辉煌历史,荡气回肠中见风云巨变,刚柔相济中彰责任担当。</h3> <h3>  开篇“毫无疑问,巫与盐,是巫溪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一句话干脆利落表明观点,鲜明准确,正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有力表现。接着概述一大批文人学者因为“巫与盐”所作所为的孜孜不倦及巫溪人民生活的态势,引发系列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以巫为名?荆竹峽那些岩棺从何而来?沿岸的栈道修建于何时?曾经的繁华是怎样归隐在岁月深处?”为正文埋下伏笔,而“比如”一词却为读者开拓出更多更广的问题思考空间。再看看巧妙的心思劝读的思维渗透“在每一个昨天依然成为历史的今天,雨打风吹去的那些风流还在不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所以,就让我们来继续探讨一下巫溪那些不可替代的的丰富和神秘吧。”哲理性与生活化并存,谦虚随和的笔调有效激发探索了解“巫与盐”的欲望。正所谓笔愈简而意愈长,景愈少而气愈壮。</h3> <h3>  第一篇章“先说巫”古雅有余的境界里“十巫”飘然而至。动人骇目细腻的笔丝丰满着那远古的岁月,将自然的法度置于飘渺奇幻中“那是在远古的远古的某一个落暮时分,一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过去未来,踏遍青山人不老的智者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山。山上杂花生树,鸟鸣蝉嘶;山下溪流环绕,波翻浪涌。而山间那云来雾涌之处,则有一股神奇的瀑泉,其水尝之则咸,可堪食用药用。于是,他们留下了云游的脚步,在这里采药练丹,狩猎捕鱼,纺纱制盐……”引用《山海经》里的记载呼应前文,盎然天趣相合,有理有据。“巫臷国”的地方——“有臷民之国……是为巫民。巫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笔尖下“十巫”跃然眼前,洒落流利的语言若水银泻地一般一气呵成,以《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切入点展开,结合现今职业特征将十类巫师的职事阐述得一清二楚。于是“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真真切切便走进了我们,远古的时空似乎不再那么遥远。</h3> <h3>  缜密的思维总蕴藏于字里行间“其实这十类巫师的特长都是兼通的,因此他们诞生了独特的巫文化。”一句简洁润泽生活化的语言承前启后,将话题自然转移到“巫文化”。“所以巫文化就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的通称,是人类远古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巫文化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它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道、哲、理、文,并渗透影响了阴阳学说、庄老思想、屈原诗歌、孔丘仁义。它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极大的丰富了华夏民族文学艺术宝库、宗教哲学、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从古至今巫溪人的生活都与巫文化保持密切联系,巫溪人的民风礼俗饱受巫文化熏陶,有强烈的巫文化理念和巫术思维,有许多专业巫师。因此毫无疑问,巫溪是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巫溪民间盛行的五句子山歌、故事传说、大宁河刺绣、传统手工制盐技艺、大宁河巫舞、巫咸孝文、老鹰茶传统制作技艺等,无不渗透着巫文化的痕迹。”理论联系实际,贴切的推理论证至使巫文化的概论自然成立,巫溪是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就胜于自运,有理有据。对于传承弘扬巫文化,巫溪人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方式,数据说话足以表明“这些研究活动及成果足以证明巫文化推动了巴楚文化发展,促进了渝陕鄂文化融合,形成了我国版图腹心区域(巫溪地处中国陆地版图自然国心,其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称为鸡心岭)的文化沉积带。”这既是作者的观点也是巫溪子民和广大读者的观点,相信这一观点能引起更多人的共识。</h3> <h3>  第一篇章“先说巫”读后回味,你会发现思考的维度在不断拓宽,思考的梯度更具明显,思考的热度迅速提升。那么,接着见第二篇章“再说盐”谈及到与人类共命运的“盐”你将和作者一样热血沸腾。也许你的表现不会像作者那样沉着冷静,甚至你根本不会想象到作者将会去掉所有华丽语言却折射出盐白闪亮的光彩,天然无琢中自然朴素灵动,平铺直叙中自得形神兼备,惜墨如金时却又迂回曲折。无论盐的世界如何风云巨变,无论宁厂古镇的盐有着怎么的历史和怎样的命运,无论肩负何种使命和责任担当,热血好男儿却将满腔激情归隐沉淀到远古的岁月,近处不惊不啬只是静静的述说。“前面说了,巫咸国之所以那么繁荣昌盛,都因为有那股盐泉。但这样的好日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不复存在了”关于盐,关于因盐而发展巨变的每一个时代都是丰满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末时——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清乾隆三十七年——唐代中期——民国元年等,充分采用历史记实、数据应用、历史古籍引用明正德《夔州府志》及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和《山海经》等书籍作为说理重要的内容,不仅展现给世人一部关于盐在巫咸古国的完整历史,也提供了一个关于探索了解盐文化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留给大家一个关于盐文化的更多考证与思考。文中各个时代的关于盐的历史,你可以沏一杯清茶相伴文字慢慢品赏,也可独处居室跟随文字自由想象……</h3> <h3>而对于“盐”当时是怎样到千家万户的呢?很有条理的阐释一目了然“巫盐对外运销主要有三个途径,这三个途径即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巫盐古道”一是大宁河500余里的盐运水道。二是输卤栈道,将大宁场盐泉经大宁河沿岸的架空笕竹管道,输送到下游的大昌古镇或巫山县城煎煮制盐。三是蜿蜒于渝陕鄂边区崇山峻岭中的陆路‘秦巴楚古盐道’它以大宁盐场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可分别通达今之渝东陕南和鄂西诸县。”至于运销的艰辛历程,可以从运销距离和路况去感知一双双带着泥土气息的脚踏出来的小路背后那些显为人知的故事。“陆路盐道纵横交错长达数千余里,途越崇山峻岭,高峡深谷,最初为樵夫猎户为生存所开辟,然后就如鲁迅所说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今,关于“巫盐古道”究竟还有多少故事已经流失,还有多少谜没解开?巫咸古国“盐”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h3> <h3>  带着咸味的酸涩感受诗意的笔调再现古镇的繁华“今天,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烟尘回望,在宁厂古镇那些断垣残壁、萋萋荒草间,我们恍惚还能见到那些当初的辉煌。那时,这里是无须争辩的大邑重镇。商铺盈客,栈房林立,白昼摩肩接踵,夜晚酒绿灯红。戏院客栈、茶楼酒肆,以及庙堂学校、兵营衙署,排满后溪河峡谷。操着南腔北调的旅客游僧、盐贩行商,穿行在吊脚楼下;吟风弄月的文人墨客、船夫商女,歌舞在小画舫上……”</h3><h3><br></h3> <h3>  历史终归是历史,不忘历史,继续前行。“今天,湖北、陕西邻近巫溪边界、受盐道文化影响深广的地方都在大力挖掘盐道文化。他们每年都要组织一帮学者文人,以朝圣般的心态到宁厂来探寻历史的隐秘。而巫溪作为盐文化的肇始地,在这个方面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当认真挖掘弘扬本土独特的文化内涵,以确立我们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文化特征,这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了。”责任和担当意识的体现向世人交待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课题,究竟该怎样去对待盐文化的历史,究竟该如何去挖掘盐文化?真期待更多的人投入到挖掘“盐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工作中,能让巫溪的地域文化活起来如同春天般百花盛开,让每位巫溪儿女都能听见那奇妙的花开的声音,每个花瓣都能诉说“巫与盐,是巫溪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h3><h3><br></h3><h3> 韩明银(2018年3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