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湖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孕育了余三胜、谭鑫培、曹禺、陈伯华等戏剧大师,推出了《宇宙锋》《徐九经升官记》等戏曲经典作品。汉调楚韵、皮黄声腔、花鼓黄梅……都在戏曲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厚的积淀。</h3> <h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体卫艺郑站长</h3><h3><br /></h3><h3> 介绍江岸区推广戏曲文化实施过程:如编创推广戏曲广播操;京剧院、楚剧院等引进校园;组织全区中小学戏曲专场展演;各种戏曲相关文化培训;广泛长久推广戏曲文化。</h3> <h3> 音乐是没有界限的,大家畅所欲言相互探讨如何将"戏曲进校园"活动进行推广,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戏曲广播操中主动性不高、家长的支持力度不高、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学唱的折子戏、教唱段和视谱、如何选拔戏曲兴趣班的学生……</h3><h3> 海口市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欧阳予彤老师介绍海口市该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如从戏曲社团开始,名角名段的表演、定期聘请专业人士进入学校指导……</h3> <h3>江岸区中学音乐教研员陈代红老师</h3><h3>1.推广戏曲广播操的重要性</h3><h3>2.汉剧、楚剧在学校的广泛实施</h3><h3>3.戏曲进校园的卓越成果</h3><h3> 戏曲元素结合现代艺术进行传承,用戏曲的方式表达时代。</h3> <h3>戏曲进校园 经典共传承</h3><h3>武汉市第三十中学方副校长</h3><h3> 学校多元智能,多样发展,多彩人生。开发校本课程《汉味风俗》,开设汉剧表演欣赏课程,培养高雅情操,本校自2013年开始实施"戏曲进校园"活动。<br /></h3><h3>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h3><h3>二.大力宣传 </h3><h3>戏曲文化宣传展板</h3><h3>三.立足课堂,广泛普及</h3><h3> 汉剧社在每周四进行培训、戏曲广播操利用音乐课、体育课及大课间进行培训。</h3><h3>四.组建社团,硕果累累</h3><h3> 组建楚韵戏曲社,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手眼身法步的培训。</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观赏学生表演剧目传统汉剧《海舟过关》</h3> <h3> 武汉市第三十中学李老师介绍"戏曲进校园"教师培训课程:汉剧历史;戏班武场;脸谱;化妆;名家片段欣赏等</h3> <h3> 海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林洪珊副处长表示本次交流学习我们带着虔诚的态度向湖北省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为受到了启发,触动很深。</h3><h3> 琼剧作为我们传统剧种在海口市、定安县、屯昌县进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目前的状况,在推动的过程中遇到本地的一些特殊情况,由于语言区域的差异,语言的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为了推动"戏曲进校园"力度的加强应建立绩效机制。</h3> <h3> 袁忠玉——汉剧花旦名家,从艺近六十载,师承刘金凤、陈伯华、万盏灯、花碧兰、玲牡丹、周长砚、刘金屏等十余位汉剧前辈名家大师,堪称当今汉剧界花旦艺术的集成式代表人物,亦是优秀的戏曲教育家。</h3> <h3>楚韵戏曲社排练现场</h3> <h3>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民国时期定名汉剧,俗称"二黄"。汉剧是湖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南部、四川和广东部分地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中的二黄唱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汉剧又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h3> <h3> 海南省教育厅体卫艺林洪珊副处长、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欧阳予彤老师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h3> <h3> 戏曲声声进校园,传统艺术焕发出"新魅力"。戏曲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远比人们想像的大。不仅让青少年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同时让戏曲得到发扬光大,这是艺术的春天。<br /></h3> <h3>编辑:沈娜 吴松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