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幼儿园告诉大家春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西安交大思源第三幼儿园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最近这几天,气温逐渐回升,春天离我们又近了一步。但就在家长和孩子们惬意地享受春天的同时,不少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甚至可能致命的幼儿传染病!</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什么是手足口病?</b></h1> <h3><b>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足口病的症状</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足口的传播途径</b></h1> <h3><b>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足口病潜伏期</b></h1> <h3><b>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b></h3><h3><b>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预防控制措施</b></h1> <h3><b>(一)个人预防措施<br /></b><b> 1. 家长要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幼儿;<br /></b><b> 2.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br /></b><b> 3. 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b></h3><h3><b>(二)幼儿园要针对手足口病做好以下措施</b></h3><b> 1.扎扎实实抓好了晨检(午检)工作<br /></b><b>  2.要切实抓好幼儿洗手消毒和教室通风工作</b><b>严格做到幼儿以及教职员工进园、入教室先洗手。对教室、寝室、厕所等活动场所和幼儿用具、玩具及活动器材等进行消毒,保持教室、寝室的通风,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要求。我们还加强了学生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幼儿开水供应。<br /></b><b> 3.彻底开展校园环境整治</b><b>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清除所有垃圾、杂物、污水等,杀灭蚊蝇,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切断病毒传染源。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卫生大扫除制度<br /></b><b> 4.继续做好手足口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b><b>通过办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对幼儿和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和误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共同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br /></b><b> 5.大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b><b>对所有教职员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开展上一堂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和洗手方法课,传授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br /></b><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