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都云作者痴 <br> 谁解其中味? <br> ----致敬曹雪芹</h1><h1></h1><h1> 文/无名</h1> 品读《红楼梦》,常常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曹雪芹。想象着曹雪芹如何能够写出如此伟大的《红楼梦》,想象着曹雪芹为写《红楼梦》所付出的艰辛,想象着曹雪芹如何度过曲折而又凄凉的一生,想象着曹雪芹的悲怆与痛苦,孤独与寂寞。<br> 曹雪芹存世的资料很少,人们很难从现有的资料里对曹雪芹有完整甚或具体的了解,只能是从《红楼梦》中去揣摩体会以及从他少数几个朋友的诗作文章中略知一二。但是,曹雪芹毕竟是曹雪芹,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曹雪芹,是无法超越、光彩夺目的曹雪芹,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仍然能够大体感悟到曹雪芹其人。<br> 曹雪芹是一个家逢重大变故的人。曹雪芹的曾祖母曾是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康熙帝六下江南,曹寅四次接驾。在曹雪芹13岁时,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至此败落。不难想象,家庭的重大变故,对于曹雪芹来讲是何其痛苦!这也奠定了曹雪芹人生痛苦的主基调。<br> 曹雪芹是一个才华横溢高深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曹雪芹的《红楼梦》煌煌巨著,其构思之巧妙,编排之精美,知识之广博,文学价值之高深,场面之宏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思想性、艺术性和哲学性之深邃,前已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怎么赞美和推崇都不为过。曹雪芹的才华,世所罕见,难以想象。<br> 曹雪芹是一个生活极其穷困的人。曹家在被查抄后移居北京,由于各种原因,在北京仅有的十多间房子也逐渐丧失。曹雪芹成年后,曾在内务府和宗学中谋过差,也很不顺利,后干脆移居北京西山脚下,以卖画为生,生活十分穷困。曹雪芹的好友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还记载过在一个秋雨淋涔的早晨,敦诚去其兄敦敏住所,巧遇曹雪芹。二人便相携去酒肆狂饮。敦诚解下佩刀质酒助兴,曹雪芹乘醉作歌为谢,敦诚亦作《佩刀质酒歌》答之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了他们友情之深和慷慨豪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曹雪芹生活的困顿。<br> 曹雪芹是一个有着恢宏之志的人。曹雪芹家遭灭顶之灾,但他没有成为一个懦夫,就此逃避和沉沦,他一直坚持不懈刻苦勤学;他仕途无望,生活困苦,但他常怀“补天”之志,多年笔耕不坠,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矢志不渝的情怀,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光耀千秋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从而青史留名。<br> 曹雪芹是痛苦的,他家族落败,尝尽人情冷暖,自身困顿不堪,连孩子都染上天花而死去,《红楼梦》也仅成书八十回,真正的玉璧残缺,世间大憾!聊以慰藉的仅有成书的八十回《红楼梦》,还能让人们知道曹雪芹,了解曹雪芹,崇敬曹雪芹,惋惜曹雪芹。<br> 我想,当人们一遍遍品读《红楼梦》时,一定能够感受到曹雪芹高贵的灵魂和卓越的才华,一定能够隐约看到200多年前曹雪芹西山草屋昏暗的灯光,一定能够深刻感受到曹雪芹“字字读来皆血泪”的深情,也一定会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长叹,向曹雪芹致以深深的敬意!<br> 世间再无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