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今年春节尚未过完,即开始了🐶年的第一次国外游。计算了一下从出家门到飞机降落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总计27个小时。<br></h1><h1>摩洛哥王国是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撒哈拉沙漠,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br>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摩洛哥人口总量为3322万人,全国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1/2以上。其余多为游牧民,主要是摩尔人和阿拉伯人。首都拉巴特,人口约165万。卡萨布拉卡人口563万。<br>摩洛哥大多数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此外,还有少数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摩洛哥人口中,75%为阿拉伯人,20%为柏柏尔人,5%为其他族。<br>摩洛哥最早居民为柏柏尔人。先后受腓尼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统治。<br>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摩洛哥先后遭法国、西班牙等殖民者入侵。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则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br>1956年摩洛哥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名为摩洛哥王国,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br>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br><br></h1><h1>由于长期被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受欧洲文化的熏陶,几天下来我一点没有感觉他是个非州国家,更多的感觉是欧洲的风格!</h1><h1></h1><h1><br></h1> <h1>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即为“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更是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于世界!<br><h1>图为卡萨布兰卡的海滨大道,大西洋的东岸,对面是计划今年下半年去南美转机时要停留几天的美国迈阿密。<br><h1>实话实说,这个海滨大道让人有点失望!</h1></h1></h1> <h1>摩洛哥过去最高领导者是苏丹,以后改为国王,现在的国王是默罕默德六世,1963年出生,他的爸爸是哈桑二世,他的爷爷是默罕默德五世,也就是在他爷爷那里苏丹转成了国王。默罕默德五世于1961年逝世,他的儿子<br></h1><h1>哈桑二世生于1929年,在1961年其父亲默罕默德五世去世后继承王位,于1999年因心脏病去世,其长子默罕默德六世继承王位,目前仍然是摩洛哥的国王<br></h1><h1>图为鸽子广场(默罕默德五世广场)</h1> <h1>哈桑二世清真寺。<br></h1><h1>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西北非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该寺以他的名字命名。<br><h1>这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名穆斯林作祷告。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承担了工程的设计任务,并于1987年8月11日破土动工兴建。经过3.5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年8月30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亿美元。哈桑二世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br><h1>但我的感觉是迪拜阿布扎比的清真寺更漂亮宏伟。</h1></h1></h1> <h1>马拉喀什,与拉巴特、梅克内斯、菲斯并称为摩洛哥的“四大皇城”。<br></h1><h1>巴西亚皇宫深藏在马拉喀什老城小街道里,建于19世纪,占地8000平米,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开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宫,它是19世纪摩洛哥装饰艺术的完美标本。</h1> <h1>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极具装饰派艺术风格的马若尔花园,被誉为20世纪最富神秘色彩的花园别墅。这座别墅最早的拥有者是法国著名画家马若尔,他在这座华美的园林里种植了许许多多从世界各地引进的植物,尤其是各种造型的热带仙人掌,并运用了大量神秘的蓝用于建筑设计,就是全世界只有这里才有的“马若尔蓝”。画家去世后,这座别墅一度荒废,直到1980年,伊夫圣罗兰买下了这座别墅。伊夫圣罗兰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世界品牌“圣罗兰”(YSL),让人为之赞叹。</h1> <h1>马拉额什的不眠广场。广场位于马拉喀什的老城区,既是市民广场也是市场。因为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便热闹起来,各种食肆、货摊搭满整个广场,耍蛇和各种传统的演奏表演吸引很多游客,广场四周则有一些两三层小楼作为餐厅或咖啡吧。因此整个广场区充满了悠久的伊斯兰氛围。<br><h1>有说这广场如同上海的新天地、香港的兰桂芳。<br><h1>胡说八道!又脏又乱只闻到一股臭气熏天!</h1></h1></h1> <h1>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拉巴特濒临大西洋,有不少海滨浴场,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br><h1>拉巴特王宫、穆罕默德五世墓、乌达亚城堡和舍拉废墟等是游人参观的名胜。<br><h1>2012年拉巴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h1></h1></h1> <h1>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和哈桑塔。位于拉巴特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1961年。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br><h1>整个建筑由大理石建造,具有浓厚的摩洛哥风格与特色。这里的马赛克图案非常漂亮,由地板铺至天花板,给人一种极尽奢华的感觉。</h1></h1> <h1>梅克内斯的皇家马厩及粮仓<br><h1>曼索尔城门(胜利、凯旋之门)</h1></h1><h3><br></h3> <h1>沃鲁比利斯城的古罗马遗迹。在梅内克斯以北3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山峦起伏的丘陵,沃鲁比利斯古罗马遗迹就坐落在这里。公元二世纪,罗马的奴隶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罗马帝国走向衰落,不得已放弃了这座古城。罗马人弃城后,仍有大量穆斯林人在此,直到11世纪才逐渐搬离,而真正摧毁大片建筑的,则是18世纪中期的那场里斯本大地震。在这个2千年前建造的古罗马的沃鲁比利斯城的遗址中,还残留着一些当时的马赛克地面遗迹。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历经几千年风雨洗礼的马赛克地面图案,居然还是如此的完好,甚至连颜色都清晰可鉴!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甚至连古城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壁画。</h1> <h1>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br><h1>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br>菲斯古城占地250公顷,由伊德利斯二世兴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17公里长的城墙基本完好,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作为中世纪城市的经典,菲斯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族的精神所在地。<br>探访世界文化遗产古城菲斯的蜂窝染坊。高处向下看,染坊里摆放着上百口大染缸,形状各异,颜色各异就像是一个大蜂窝。摩洛哥菲斯的染坊保留着传统搓揉及风干的古老方法,让天然植物的颜色在皮革上自然呈现,也正因为这些非常落后的染色手法,才使得菲斯的皮革比其它地方染出来的皮革质地更加柔软颜色更加持久,才使得菲斯的皮革制品蜚声世界,1981年菲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皮革染坊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之一。<br>可是整个城市的空气里这股怪气味实在让人窒息!佩服当地人怎么受得了?</h1></h1> <h3>别具风味的民舍,只住一晚。</h3> <h1>舍夫沙万是位于北非国家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城市,其建城于1471年,海拔高度564米。精致美丽的山城,清爽的空气,清新的蓝色,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仿似童话般梦幻。市内有多间酒店和清真寺。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蓝色,像童话中的世界一般。<br><h1>作为回教国家的小城,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位于老城区麦地那的小堡垒至今仍然存在。舍夫沙万临近地中海,空气清新,古色古香,适合徒步旅行,也是休闲和购物的好地方。</h1></h1> <h3>餐厅里演奏助兴的摩洛哥人</h3> <h1>丹吉尔是摩洛哥最北城市,非洲大陆的最西北,地中海出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考古学家研究证实,丹吉尔是公元前6世纪由腓尼基人所建造,<br><h1>丹吉尔有不少名胜古迹。如古罗马的公共浴池和制油店遗迹、著名的卡斯霸大灯塔、穆罕默德五世发表独立宣言的纪念碑和大力神洞等。 离丹吉尔不远的大西洋海边,有一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大力神洞现在已成为丹吉尔的一大自然景观。<br><h1>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位于丹吉尔西面十二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斯帕特尔角。海拔约300米。斯帕特尔角是非洲大陆最北的西点,灯塔面对辽阔浩茫的海洋,塔身高耸,隔很远能清晰可见,夜间塔顶灯光透亮,西边就是大西洋,东面则是地中海。天气晴好的时候,登塔远眺,有可能看到西班牙哟。</h1></h1></h1> <h3>飞突尼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