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沐浴着十九大的春风,3月21日下午,道北路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领导、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组织下,再次踏进了“洛邑古城”的大门,又一次研学旅行开始了!</h3><h3> 这次参加活动的是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他们各个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每个人都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操场集合,安安静静的等待出发。</h3> <h3> 到达景区门口安静的排好队,等候工作人员的安排。</h3> <h3> 此次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扎染”的魅力。</h3><h3><br></h3> <h3>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h3> <h3> 孩子们静静的走进扎染工作室,当看到屋内摆放的一件件色彩鲜艳、花纹各异、制作精美的扎染作品时,不禁发出阵阵感叹!他们快速的围坐在桌子前,迫切的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h3> <h3> 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h3><h3> 工作室的扎染老师教授折法和扎法,孩子们认真的聆听,动手动脑,把手中白色的小布块折成了不同的形状,再用棉线紧紧的扎牢。看他们做的多认真啊!</h3> <h3> 智校长也亲自为学生示范扎结的方法,手把手的为学生解难答疑。孩子们学的更起劲儿了!</h3> <h3> 棉布捆扎好之后要进行第二步——脱浆。扎染用的布料多为白色的棉布、麻布和棉绸,在纺织布的过程中为了经纬线支均匀,纺织起来顺当不易打结,所以在线支上涂上一层浆,这层浆在染色之前必须把它脱掉,否则布料很难着色。因此,在完成扎花后,用清水加上适量食盐浸泡扎好的布料,以此办法脱掉布料上的浆,称为脱浆。</h3><h3> 孩子们排好队,在扎染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脱浆这个重要的扎染工序。</h3> <h3> 脱浆后就到了染色这道工序。染色分为冷染和热染两种。冷染使用的是家庭种植板蓝根制作的染料,此染料用冷水即可溶解,根据需要的色泽深浅来决定浸染的次数。热染则用的是草木灰染料和化学染料,这两种染料不易溶解,只有在染布的过程中用加热的办法来解决染料速溶和着色问题,以此达到染品着色均匀和色泽明亮的效果。</h3><h3> 为了制作便捷,这次我们用的是冷染的方法。扎染老师一步一步示范,如何根据不同的扎花进行染色,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思考着。</h3> <h3> 老师刚一讲完,孩子们就等不及要自己动手试一试,只有自己动动手,才知道学习新知识的感觉多么令人兴奋、喜悦。</h3> <h3> 有些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染色这一步,但有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染色的方法,着急的想流泪。这些都被细心观察的智校长看在眼里,她走到孩子边上,握着孩子的手一边轻声安慰她,一边动手帮她一点一点染色。老师的耐心与帮助是给孩子最好的关爱!</h3> <h3> 经过扎和染的流程,出来的染品都是疙疙瘩瘩、奇型怪状的,根本看不出什么花样和图案。只有按规律从扎的反方向一刀刀剪拆掉扎线,扎花的雏形才显现出来。拆花活看似简单,但要求拆花者必须要具有“三心”即细心、耐心和平常心,只有“三心”都做到了,才能染出美丽的扎染作品!</h3><h3><br></h3> <h3> 看!拆掉扎线的扎花图案多美啊!</h3> <h3> 孩子们手拿着自己的扎染作品,不停的挥动着向老师们展示,还兴奋的问:“老师,你觉得我做的好看吗?”</h3><h3> 不仅扎染作品好看,孩子们收获知识的灿烂笑容更好看!</h3> <h3> 研学旅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又是社会实践的崭新要求。研学旅行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更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3><h3> 一下午的研学旅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但道北路小学的研学之路才刚刚开始,每位道小人都将本着“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这一教学理念为目标,用爱陪伴着孩子茁壮成长!</h3><h3> 研学永远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