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和颜悦色便是孝

小姿

<h3>俗话说,“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待人和颜悦色,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对外人和颜悦色是礼。在一次访谈中,杨澜曾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h3><div>连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div><div>我们常常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本能的发脾气、本能的表现出不耐烦和不满,但你是否注意到你的这种本能是否已经伤害到了我们最亲的人呢?其实在和父母的相处、沟通中我们应该多点耐心、多点包涵、多点和颜悦色。</div> <h3>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何为孝顺?给其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在物质上的满足?我个人认为精神上的孝顺远比物质上更为重要,我们要先做到“顺”才能提现“孝”。如果你对父母连顺从都没有那也做不到孝。孔子讲,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以,对父母能做到和颜悦色,便是最大的孝顺,对父母大呼小叫,疾声厉色便是最大的不孝。</h3><div><br></div><div><br></div> <h3>“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我们好像变得很厉害,动不动就把父母当佣人一样使唤,稍微有不顺心就对父母一通发泄,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看。而且更多时候自知而不自悔,最怕的是别人提醒了还不能更正,那就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人要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检查自己、不断提高自己!</h3><div><br></div> <h3>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然而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h3><div>后来母亲死了,史铁生才突然醒悟:“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事我们都是事后追悔,何不在事前就做好弥补,事前就避免犯错呢?</div> <h3>我们不经意的态度,往往伤害他们最深。所以“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h3><div>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请从我做起,对父母和颜悦色吧!他们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人!最该守护的人!他们陪我们小,我们应该陪他们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