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女工

人在江湖

<h3> 纺织女工</h3><div>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div><div> 位于个旧市的云南苎麻纺织厂,于1987年初开工建设,1989年3月建成投厂,该厂在鼎盛时期,约有1100名职工,平均年龄22岁,仅供养1个因病退休的职工,是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最年青的一个企业,也是唯一一个以生产麻类纺织品为主的工厂,产品以苎麻纱、苎麻布、棉麻纱、棉麻布为主,产品远销欧美和日本。因工厂是来料加工型企业,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即,原料主要来自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产品销售在国内份额较低,主要经由深圳外销,这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之生产工艺落后和种种原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破产浪潮中,该厂于1996年宣布破产重组,职工全员下岗,纺织女工们默默地承受着改革带来的巨大阵痛,有的留厂,有的调走,有的自谋职业,人员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div><div><br></div> <h3>  后来,仍然有100多名职工留厂,在私有化的进程中,工厂由当时的厂长收购,厂长承诺:不论有多艰难,决不抛下在厂职工,要把留厂的最后1名工人退休后才罢手。</h3> <h3>  日前,无意间走进这个被人遗忘的纺织厂,映入眼帘的是,因年久失修而破碎的道路,在陈旧的车间里,几个纺织女工操作着几台嘎吱嘎吱作响的老式纺织机械,正在纺纱、绕线、织布,其他的机械上布满尘埃。工作间隙,在休息间里,纺织女工开开玩笑,聊聊家常,墙上几张也经退色、残破不堪、挂满灰尘的奖状和牌扁,在无言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在女工们有说有笑当中,不知不觉又到了上班时间。</h3> <h3>  据女工们介绍,现在还在厂的职工大约还有30几人,以生产亚麻纱、亚麻布和棉麻纱、棉麻布为主。前些年,市场行情好时,每月还能领到1000多元的工资。最近几年,因国际国内市场行情不好,企业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销不出去,而购入原材料、支付水、电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年累月,积压的产品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工厂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现在她们每月只能拿几百元的生活费,收入的减少,使她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虽然面对这样的困境,纺织女工们仍然认真细致地工作,确保经自己的手纺出的每一锭纱、织出的每一匹布都是合格品。这些曾经的花季少女,已然芳华不在,最年青的纺织女工也经有46岁,但是,这些乐观的纺织女工们不等不靠,坚强地面对困境,执着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h3> <h3>  目前,纺织女工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享受提前退休的政策,在年满50岁时可以退休。纺织行业虽说是轻工业,但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纺织行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手工操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生产一线的纺织女工,工作还是很辛苦的,在一个飞扬着细碎的棉麻絮,耳旁是轰鸣的纺机声的环境里工作二、三十年,经常感觉到腰酸背痛,头晕耳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现在围着机器工作一天下来,感到身体明显吃不消已经不如以前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