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蒙自二中65届第14、15、17三个班于1965年7月毕业后便各奔东西了。工作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同学还经常有些约会,而有些同学已是几十年未见面,现在大家都步入老年,人闲下来了,心却留在青春年华的往亊里。在热心老同学余志华、康萍芳、周祯琼、于俊杰等等的策划安排下,定于2018年4月8至10日在弥勒聚会。 </p><p class="ql-block"> 为了支持这些热心奉献的同学,同时给大家添加一点昔日的乐趣,現收集到部分同学图片和资料做成美篇,以此微表对老同学聚会的祝贺。 </p><p class="ql-block"> 蒙自二中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中,校址在东村,只有三个班七个教职工,条件差,生活艰苦。1963年蒙自三中(新安所)和四中(鸡街)併入二中,办学规模扩大到12个班。1970年又迁到原“财贸干校”(即现址)办学。1971年增设高中部,发展成为具有24个教学班的完全中学。1997年一、二中分离办学,蒙自二中又成为一所初级中学。2000年后蒙自二中跨入云南省先进学校行列,有教职工200多人,在校生3000多人,是云南省最大的初级中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诞生于那个政治第一,物质匮乏年代的母校,经历这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磨砺,它不仅坚强的站起来了,而且还走在教育战线的前列,让我们一起为母校而骄傲,为自己从这里走出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 我们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知青上山下乡的艰苦、企业改制下岗的失落……有人说是坎坷,或许是上天为铸造这一代人的坚强意志而设局。因为有这一段经历,使我们往后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能够艰苦奋斗,不怕挫折,兢兢业业的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在这次聚会的过程中,通过五十多年一路走来的痕迹拾起稚趣,重温那快乐幸福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编辑:宁家木</p><p class="ql-block"> 2018年3月23日 </p><p class="ql-block"> 后随着老同学往来活动略作修改</p> <h3>这幢房子是蒙自二中最初成立时的校址</h3> <h3> 这是原蒙自三中(新安所)的办公楼和部分教师宿舍。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新安所三个小学毕业班160多学生,只考取初中30人在三中初八班。到1963年併到二中时不到20人。</h3> <h3> 宗瑛老师(中间一位)大学毕业分在蒙自三中(新安所)任初八班的班主任,他平易近人,是学生敬佩的一位好教师。他能体贴家庭困难的学生,多年后,初八班的学生不论当农民的还是工作的,他能叫得出姓名。</h3> <h3><font color="#010101"> 蒙自二中65届的先后几位班长都关心同学,特别有的班长五十多年来一直关心联络着同学们,成为同学活动的终生班长。在一批热心同学的支持帮助下,二中65届同学们一直保持着真诚的友谊。</font></h3> <h3> 14班班长康萍芳(左一),善于团结协调同学关系,同学有事时她给予出主意或出面帮助。</h3> <h3> 15班班长余志华(左),3月7日再次把同学叫来家中商量办同学聚会,真是同学情深呵。早在困难时期,她在乡下当知青,曾从邮政上带玉麦骨头给分工在保山的陈荣洗鞋子用。</h3> <h3> 十七班班长李建华(左一),坚持勤学苦练,掌握了一套实际上的农业生产经验,曾多年任生产队长,学会草医和易经,勤勤恳恳为同学和群众服务。图为康萍芳等同学去参观李建华承包的石榴园,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同学与城市同学的联系。</h3> <h3> 1965年7月,蒙自二中65届学生初中毕业后,有的继续上学,各自走向不同的岗位。图为第14班毕业相。</h3> <h3> 15班毕业照片</h3> <h3> 17班毕业照人最多(原新安所三中、鸡街四中併来的编为16、17班,因退学学生多,两个班合併为17班,多为农家子女。)</h3> <h3> 1965年8月7日蒙自二中第五届(即14、15、17班)毕业合影</h3> <h3> 蒙自二中1963—1964年度三好学生合影。你能从照片中找出您是哪一位吗?</h3> <h3> 鸡街中学八班合影</h3> <h3> 二中男女排球队员</h3> <h3> 蒙自二中男女兰、排、乒乓球队1965年元旦合影。</h3> <h3> 1963年至70年的七年间,蒙自二中曾在原“滇南大学”旧址办学。图为64年14班同学康萍芳、杨丽华、龚绮萍、陆丽辉、薛素英在礼堂前排演“新疆舞”。此照片是二中洗相组龚绮萍、周祯琼的初学作品,虽然暴光不足,但龚绮萍一直珍藏至今。自幼酷爱文化艺术宣传终于成为她们的职业。</h3> <h3> 这张5分的小照片是沈四维同学保存的,1964年二中摄影洗相组的作品。</h3> <h3>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为当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h3> <h3> 1966年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组织红卫兵进行串联活动……图为李丽华同学参加红卫兵时的照片。</h3> <h3> 十五班同学王满惠初中毕业考入蒙自师范学校,文化大革命初被选为红卫兵代表受到毛主席的第六次接见。1969年下乡呜鹫当知青,70年回收在个旧新华书店工作12年。82年爱人从部队转业随之调昆明省工青妇学校,曾任科室副主任(校图书馆馆长)兼电大分校教师。2003年9月退休。</h3> <h3> 17班同学王树顺文化大革命串联中在绍山留影</h3> <h3> 17班同学杨琼华戴红卫兵袖套的照片</h3> <h3> 14班高丽华和杨应芬等同学,1967年初参加红卫兵北上串联,图为到贵阳时在财干校留影。</h3> <h3> 文化大革命中组织造反派,一段时期发展到武斗。图为17班王树顺同学参加蒙自炮派的别动队照片。</h3> <h3> 14班同学周祯琼,参加个旧2019年1日18日知青下乡50周年纪念话动后,邀请28名老知青重访下乡村。图为她和高丽华、罗映玲等同学在也门村合影。</h3> <h3> 17班同学李惠芬(后排右)1969年从蒙自一中高中回乡到新安所,后回收在蒙自三中、一小任教到退休。图为她和几个学生留影。</h3> <h3> 17班同学曾懿秀,1963年9月从鸡街四中併入蒙自二中,69年回乡倘甸,70年11月分到金平教育系统,92年8月调州民委工作到退休。图为69年元旦,17班李会芬、李金娣到大屯个旧市工业学校找曾懿秀串联时合影,背景是倘甸温水山庄。</h3> <h3> 那个年代突出政治,经常组织宣传队、红卫兵在大街上宣传。图为14班同学高丽华等1971年在个旧大街宣传样榜戏。</h3> <h3> 15班同学高丽华卫校毕业时响应毛主席“6.2”指示到农村去和今年参加校庆的照片</h3> <h3> 14班同学刘嘉曼在腊哈地任铁路卫生所长期间,经常与自卫还击作战部队配合工作、抢救伤员,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本人荣立三等功。</h3> <h3> 17班学习委员王文亮出生于山青水秀的石马脚村,从小受艰苦环境的励炼,工作认真踏实,从村干步入高干,在省农业厅退休,成为本届同学中的娇娇者。</h3> <h3> 14班同学龚绮萍在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政治处工作到退休。图为她在职时的工作照。</h3> <h3> 15班杨翠华初中毕业后被昆明军区军医学校录取,荣幸地穿上军装,在部队兢兢业业的工作了36年直到退休。</h3> <h3> 15班李汉良从小酷爱体育,克苦锻炼,初中毕业时就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蓝球裁判员”资格。参军在昆明军区某部,后转业到重庆。</h3> <h3> 李汉良的国家三级蓝球裁判员证书</h3> <h3> 李美云(右)参军在河口边防检查站,1983年转业在曲靖市中级法院工作,由法官走上领导岗位。图为她和市领导陪同健在的老红军王定国(中,谢觉哉的夫人)视察曲靖市法院工作。</h3> <h3> 15班同学缪抱和参加解放军照片</h3> <h3> 17班同学宁家木是新安所人。热爱学习,当过兵,在蒙自公检法机关工作18年,后调红河州干休所工作。退休后应有关单位和朋友邀请,为社会做些文史等方面的写作、摄影工作。</h3> <h3> 15班同学于俊杰,一直以一个大哥哥的情怀团结帮助同学。他建立了65届同学微信群,架起了同学联络的桥樑,为聚会和做美篇做了大量工作。</h3> <h3> 十四班同学李大春考入蒙自一中高30班,1965年随父亲回昆明,经历了知青下乡。后考入了云南民族大学,任民大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等职。大春同学能与疾病抗争,随时关注着同学们,我们这一代人勤奋拼博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h3><h3><br></h3> <h3> 余志华同学在红河学院工作到退休,她一直从事体育教育事业。图为:她在比赛暂停时对学生进行交流指导。</h3> <h3> 15班同学黄子云热爱学习,高中时曾任蒙自一中学生会主席,77年后学完中文本科又学中医学院中医药专科毕业。图为蒙自县老县委机关大院。</h3> <h3> 黄子云(左四)1971年回收到蒙自县革委报导组,巧遇龚绮萍(左一)也在此工作。图为报导组部分同事南湖留影。</h3> <h3> 14班同学吴蓓蕾半岁随父母从上海迁居昆明。1951年父亲吴玥琨受蒙自县政府和驻蒙部队38师联合聘请,到蒙自开办发电厂,任工程师。1966年“四清运动”中因历史问题被劳改,后特赦、享受离休待遇,是当时在统战部工作的黄子云同学他们的统战对象。蓓蕾从昆明某小学教师退休,全家五姊妹的酸甜随父亲的沉浮转变,结局幸福。</h3> <h3> 15班的这个女同学高丽华做事认真,50多年的小学毕业证、初中毕业证、卫校毕业证都还保存完好。那个年代的毕业证还盖着县人委的大印呢!</h3> <h3> 15班同学张子松初中毕业考入个旧市工业学校,69年1月下乡到卡房大黑山,70年6月知青回收到个旧市汽车配件厂,77年11月调蒙自农资公司工作到2009年退休。现住昆明云大小区(龙泉路343号),图为他家人和住房。</h3> <h3> 下乡知青回收后,原二中65届学生万丽浜(工会主席)、高丽华、田映北、范建民、段志强、谢宝铭、杨丽珠、张子松、周祯琼等分在个旧市汽车配件厂工作。1969年为向党的“九大”献礼,该厂制造出“红河牌”汽车。</h3> <h3> 1969年该厂在不具备生产汽车设备的条件下,工人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硬是用手工打造出汽车,成为云南红河州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图为当时把汽车从个旧开到北京天安门的照片。</h3> <h3> “红河牌hh_130”汽车从1969年至75年生产了377辆,另外还生产了部分小客车。图为部分130汽车,右小图为当时在该厂技术科的14班同学高丽华在车旁留影。</h3><h3><br></h3> <h3> 汤鹤文初中后读云南汽车技校,68年毕业分到开远汽车总站。75年参加读省交通厅办的大学毕业,历任指导驾驶员、工程师、技术科长、客车修理厂长、高级工程师。</h3> <h3> 原十四班老班长董自林曾任云钖松矿矿长。图为他1964年的照片,背景是松矿生活区一角。</h3> <h3> 2008年为迎接国际奥运会在北京举办,15班同学杨树梁(左四)与个旧杨忠云从河口中越大桥骑自行车,历经66天六个省到达黑龙江漠合县(中俄边境)。</h3> <h3> 谋体几次报道老年人杨树梁(左)骑车旅行事迹,他曾经从蒙自29天到拉萨、28天到延安、几次到海南岛环岛骑行……</h3> <h3> 李桂华同学知青回收在县革委会,后调蒙自市检察院工作到退休。</h3> <h3><font color="#010101"> 十四班部分同学在校时聚会。前排左起:尹红芬、高丽华、苏水仙、谭丽、李美云、周祯琼、刘嘉满;二排左起:杨桂英、宋明芳、李玉芬、彭敬显、解风书、纳立群;三排左起:康萍芳、郭昆华、吴蓓蕾、龚绮萍、李丽华。</font></h3> <h3> 二中65届同学毕业后虽然各走一方,但还是经常组织一些小范围的聚会,多以班级或好友相约为主。</h3> <h3> 十五班“十大姐”。前排左起:钱锦芳、高丽华、陈荣;中排左起:李明珠、苏丽亚、万丽滨、梁琼英;后排左起:秦荣雅、王凤碧、李淑莲。</h3> <h3> 十七班部分同学合影。前排左起:李建华、(建华儿小明)、杨永芬、邓锦绒、(永芬女关爱玲)、宁家木;二排左起:邓家辉、刘徐贵、刘本善、王树顺、张家问、杨炳国;三排左起:熊宝训、李炳由、高国明、段家云、裴定海。</h3> <h3> 十四班同学。前排左起:黄建忠、李全安、朱兴贵、宋明芳、李伯华;二排左起:杨丽华、康萍芳、张国治、彭敬显;三排左起:杨琼华、程天福老师、杨绍云、蓝慧。</h3> <h3> 17班同学邓锦绒,1948年2月生于新安所,65年9月考入卫校,毕业后分配到金平县马安底卫生所工作,80年8月调蒙自县医院工作到退休。现住蒙自金色碧海小区。</h3> <h3> 周祯琼、郭昆华、罗玉华在个旧合影。</h3> <h3> 1999年1月1日蒙自二中校庆,65届参加校庆的师生在原州党校门前合影。</h3> <h3> 1999年蒙自二中校庆,原17班部分参加校庆的同学在南湖边留影。</h3> <h3> 朱建芬、王章富、解凤书等同学及家属摄于开远南洞。</h3><h3><br></h3> <h3> 2017年10月,李桂华、解凤书、任丽华在河口与朋友留影。</h3> <h3> 2018年3月,十五班部分同学欢迎杨树良上昆明在翠湖合影</h3> <h3> 15班的张子松、王凤碧、王满惠等同学合影</h3> <h3> 十四班同学郭昆华在昆明医学院附二院工作到退休。图为她2018年3月摄于昆明。</h3> <h3> 15班的普天佑、龚绮萍、黄子云在蒙自二中校庆时留影。</h3> <h3> 2004年5月1日部分同学在州府前合影</h3> <h3> 2004年5月1日,吴蓓蕾、解凤书、周祯琼、龚绮萍、杨琼华、康萍芳合影</h3> <h3> 1998年蒙自二中成立40周年校庆,15班部分同学在南湖与宗瑛、刘琼芬老师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十七班部分新安所同学68年3月15日合影。从前排左起顺序是:张家问、刘本善、宁家木、冯汝良、王积松、杨炳国、罗开明、高国民、陈林彪。</font></h3> <h3> 蒙自二中65届三个班的同学61人于2018年4月8日至10日在弥勒聚会。参观景区,开展歌舞会,畅谈人生感悟,开阔了視野,增加了同学友谊。图为集体照。</h3> <h3>图为此次聚会筹备组和有关召集工作的同学合影</h3> <h3> 4月11日昆明部分同学随蒙自同学回蒙,当晚在17班同学李炳育家开展歌舞会,李炳育妻万亚玲为同学们操琴。在李炳育夫妇热心带动下,蒙自同学争着招待外来同学,三天来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和快乐。4月12日晚约20个同学提出:“请李炳育继任17班班长,以便继续开展同学活动。”</h3> <h3> 同学们在蒙自参观了州文化中心、碧色寨、新安所、石榴庄园等景区。图为在州展览馆观看了4d电影后留影。</h3> <h3> 老同学们在蒙自3天过得非常开心,蒙自同学轮着陪同。图为在石榴庄园留影</h3> <h3> 受17班刘本善、李炳由等同学的邀请,蒙自二中六五届部分老同学于2018年10月16日到新安所镇参观。图为在刘本善家石榴园合影。</h3> <h3> 到新安所镇参观考察的第二天即10月17日,15班班长余志华邀请同学们在天源大酒店聚会。</h3> <h3><font color="#010101"> 编者的话: 由于情况不熟,老同学们又各在一方,上集资料多为历史回顾,主要从同学微信群获取。虽然周祯琼、余志华、康萍芳以及所有提供资料的同学给予无私的帮助,但还是不全面不完善。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以便美篇编得更好一些。 </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2018年3月23日 </h3> <h3> 2018年10月16日,蒙自二中六五届部分老同学参观考察新安所。有些同学提出:这个美篇上集原来没有参加的同学,只要他们愿意,希望把他们编入其中,使美篇成为本届同学资料集。</h3>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1日至26日,蒙自二中部分老同学从建水、个旧、蒙自、开远、弥勒游玩一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