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娘酒》一幅寻根客家历史文化 ,描绘客家民俗风貌 , 弘扬客家精神品质 的画卷。

廖贵兴

<h3>  一碗娘酒,一份母亲的爱,一份母爱的情。一碗客家娘酒凝结着无数客家母亲的呵护和关怀,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奋发向上,充分表现了客家妇人坚韧不拨的性格,展现了客家妇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h3> <h3> 客家娘酒的由来,传说三国时期,廖化被孙权所擒,为了保护母亲,他假装降服于孙权,但他不愿为孙权做事,成天和仆人在地金劳作,原来他是想方设法酿酒,后来在母亲指导下,终于酿酒成功,然后将酒献给孙权,孙权大喜,就让廖化回故乡了。为了纪念廖化的母亲,客家人称这酒为客家娘酒。</h3><h3> 客家酿娘酒,人人喝娘酒。娘酒的普遍性是客家人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娘酒由糯米制成,热情好客的客家人,逢年过节、婚嫁喜庆、设宴请酒时,娘酒是必需的,一人一碗,边喝边斟,相互敬酒,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客家娘酒为宴席增添了热情祥和的气氛,喝客家娘酒喝的是家乡的味道与情怀。</h3> <h3> 客家人喜欢或习惯在过年前,各自酿酒,在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赠送自家酿的酒。在外出定居的客家人心里,母亲酿造的客家娘酒是世界上最美最香最甜的酒。客家人喜欢娘酒,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娘酒,客家娘酒"酒色纯朴,酒气清香,酒味浓郁"。一是体现了客家儒家文化特质"重孝″;二是反映了客家妇女的社会地位,客家娘酒酿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客家妇女能干与否的标准。</h3> <h3> 母亲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母亲的关怀,人生任何艰难困苦无所畏惧,母亲的教悔,永远铭记于心,母亲的爱,任何亲情无法比拟。</h3><h3> 浓浓的娘酒,浓浓的亲情,客家母亲孕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客家儿女,仅在梅州一地,先后走出了241名大学校长,473位将军,23名中国两院院士,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h3> <h3> 钟招子,江西省于都县银坑镇窖前村的一位普通客家妇女,送八个儿子去当红军。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临别时,钟招子端起一碗自酿的老酒对儿子们说:"一定要打胜仗!阿妈炙好老酒等你们回来”。可是,她的八个儿子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了,一个也没有回来。在当年的红土地上,象钟招子这样无私的客家母亲有许许多多,她们无私地把最好最积极最勇敢的儿子交给红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水打石子翻身转,不知我儿几时归?″寄托了客家母亲对红军和儿子的深切期待和思念。15年后,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不畏艰险,视死如归,跋涉千山万水,历经战火洗礼,他们共同托起一个巍然屹立的新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