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

大自然srj

<p class="ql-block">《健康论》(第六篇论医药16)</p> <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大自然srj</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药的“毒”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药有毒副作用,人们比较认可,但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却往往不足。很多人认为中药主要是用来进补的,没有毒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知道:中药也是药,它具有两面性,它既能治病,也能使人中毒。从中药学药理上讲,所有的药物都有毒,关键是用量问题以及是否对症治疗。</p> <h3>  一般而言:矿石重金属中药中的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等;动物中药中毒蛇、斑蝥、蜈蚣、蟾酥、全蝎等;植物药中曼陀罗、弥陀僧、半夏、附子、川乌、草乌、马钱子、雷公藤、香加皮、青娘子、红娘子、甘遂、闹羊花、钩吻、雪上一枝篙、红升丹、白降丹、洋金花等,这些药物毒性都很强,是有大毒的,千万不能随便尝试,以免引起中毒,甚至致人死亡。举例来说:巴豆过量会中毒,使人呕吐、腹泻;桃仁服用过量可导致延髓呼吸中枢麻痹;苍耳子含对肌肉、神经有毒的物质,过量服用可中毒死亡。</h3> <h3>  许多中成药也是由各种单药配制而成的,同样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灵芝片,主要作用为养心安神、补血益气、止咳平喘。但如果服用不当,有些病人会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鼻衄、脸潮红、恶心、食欲不振、心慌、胃部不适、便血等症状。有些药尽管一般人服用后十分安全,但一些特异体质的病人服用后,则会发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中毒等。当然,大部分中药基本是较平和的,尤其是那些药食兼备的植物药。</h3> <h3>  中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其“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偏性。中医讲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金石、植物、动物等都可以做为药物。相对来说较平性的动植物就叫食物,比如猪、牛、鸡、鱼、小麦、稻米等等,虽然它们之中也有点点偏性,但总的来说是平性的。而介入两者之间,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动植物普遍存在,比如生姜、大枣、川椒、桂皮、苡仁、枸杞等等。</h3> <h3>  作为食物是因为食物绝大多数都是性平、味甘之物;而作为中药就要注意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酸、辛、苦、咸之味,而人的体质又有阴虚、阳虚之异,病情又有热证、寒证之分,四时又有炎夏、寒冬之别。所以,要能正确地应用中药,就应当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辨证选药,有的放矢。如阴虚火旺体质者,就该选用滋阴生津之药;阳虚怕冷体质者,则要选用温补阳气之物;春夏温热,选用清补之味;秋冬寒凉,常用温补之品。如此合理用药,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反之则相反,就成了“毒”。</h3> <h3>  因此,中药的服用要因人因时而异。药之所以为“毒”,是由于药不对症而已,药症相符,也就不为其“毒”了。正所谓“药不对症,人参亦为毒药;药能对症,大黄亦为补品”。就以人参与大黄而言:人参为补气之品,只适用于气虚怕冷之人。如果误用于阴虚火旺之体,或热证、实证病人,势必火上浇油,导致出现口鼻出血、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心情兴奋、易怒焦虑、失眠多梦、血压升高、性欲增强的“人参中毒综合征”,甚至因多用、久服人参而致死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这就是滥用、误用人参以杀人的原因。真可谓“滥用人参,毒如砒霜”。</h3> <h3>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药,其性味大苦大寒,但这对于身体壮实,内热实证者,尤其是现代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者来说,借以清泻邪热,通便排毒,正所谓“以通为补”,应属一味难得的益寿良药。由此可见,药之为“毒”,关键在于善不善用,对不对症而已。</h3> <h3>  所以,中药本来是纠正身体不平衡状态的,但如果吃了药物反倒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状态的话,那就是“毒”了。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应该弄明白中医治病的机理。如果一味地跟着西医的思维走,中药在你手中就是毒药。上面说的人参虽然很“好”,但是要看给什么人用。人参之所以是药物,不是食物,就是因为它是偏性的,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用于阴虚火旺的人和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他们本来身体里面火就很旺,吃了人参就会出问题,你说它是药还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补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药。</h3> <h3>  作为养生之用的中药,虽然绝大部分属于中医补益药物的范畴,但有平补与峻补之分,清补与温补之殊,这就要求补而对症、补而适中、补而适时。作为平补之药。如山药、茯苓之类。正如最早药典《神农本草经》所言:“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清代名医陈念祖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所说:“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h3> <div>  作为峻补之药,如人参为补气峻药,鹿茸为壮阳峻药,应用之时,既强调要对症选用,也要做到适可而止,切勿矫枉过正,否则非但无助于养生,反受毒害,导致暴亡夭折。清代养生学家丁其誉在《寿世秘典·调摄》中说得好:“如恃服食药饵,虽至和平之味,久服必偏”。所以,在医药问题上,人们一定要谨慎地对待。正因如此,对于不懂医术、不明药理、不知药性的人,一定要听从良医的指导,以便准确用药。 <br></div><div></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