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道外》之一 老木楼梯的哭泣(A稿)

可石

<h3>摄影(手机 黑卡) :可石 </h3><h3>文字 :可石</h3><h3> (原创)</h3> <h3>一、 在哈埠老道外每一个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华丽的外墙背后,几乎全是纯中国式的四合院落,老道外人将这四合大杂院称做“圈楼”。走进装有破旧院门的漆黑大门洞内,展现你眼前的全是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但圈楼的整体格局并没有大变样,斜形的木梯贯通二楼,一圈破旧的木走廊环绕整个楼群。</h3> <h3>二、在"圈楼"的每一个院落中,首先看到的是破旧的木围栏、木楼梯,最显眼的是从二楼上乱拉的,用粗塑料管自制的下水管道;私建乱建的仓房,以及房盖上乱堆的杂物,设在院中央标注"厕所"字样室外公厕。</h3> <h3>三、 杂乱的院内,又破又烂,虽然是民族式传统的二层楼,但木楼梯早已风化,如果住在二楼的住户半夜时分上厕所,真的是可怕恐怖的事情;但是,他们家家都有尿桶、便盆……。在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中,这样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了奇特景观。<br></h3> <h3>四、当你走进哈尔滨的老道外头道街到七道街的多处还尚存、未动迁和改造的大杂院,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与繁华和现代化城市生活气息完全相反的生存场景。这里老百姓所处的生存环境完全与我们的想象背道而驰,穿过又赃又乱的大院甬道,使你会更深入直面的领略这道外老百姓居民住宅的别样风情和生活现状。</h3> <h3>五、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想必都还记得这破旧不堪的老木板走廊和木楼梯,以及赃乱大院中发着臭人气味的公厕和堆满杂物的仓房顶盖、过道、阁楼挂满的"万国旗"。满院屋顶都支着用废旧灶具自制的"天线",以及一条条住户们自已动手用塑料管在空中所架设的,连通到大院马葫芦中的下水管道,……这一切的一切,就是老道外平民百姓骨子里的最本分生活的写照。</h3> <h3>六、大院里吱吱呀呀的楼梯声,伴随着大院中公用厕所和下水马葫芦气味,和危楼走廊上挂着的被面、衣裤,以及室外公共长廊上挂的辣椒、大蒜、鸟笼,摆放的蜂窝煤、破瓶乱罐,还有那电视接受"大锅"一样,构成了老道外平民生活的交响曲,这就是在大城市中最低层老百姓活生生的生活展示版。</h3> <h3>七、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道外,做为哈尔滨开埠后的中国人聚居地,这里华人商家集聚,曾经有过异常的繁华经历。老道外这批砖木结构的大杂院,也曾辉煌一时,当时并不是一般人能住上的。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h3> <h3>八、这残破的楼房,斑驳残损的木楼梯它经历和记录了别样的历史沧桑;斑驳和残损,也写满了居住在里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但就是在这破旧的室外木走廊上,那一盆盆在旧塘瓷盆中盛开的鲜花,玻璃缸里游动动的金鱼……,却又写下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丝渴望。</h3><h3> </h3> <h3>九、经历了百年沧海桑田,老道外的身影虽然刻满疲惫,却因他的忧伤颓败令人魂牵梦绕;老道外的市井风情也更让人怀念留恋。</h3> <h3>十、每当我带领学生走进老道外这些破旧的大杂院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无奈由然而生……。在这难以品尝的五味杂尘中,也使我从中看到了居住在这里的平民百姓,他们用阳光的生活态度对待这一切,他们的忍耐和平静的心态,使我欣佩,他们没有更多的奢望,只想能早日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现代都市人的普通生活。这也使我常常反思,这样的拍摄记录意义何在?</h3> <h3>十一、虽然我没有住进豪华的高楼大厦,所住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盖的平民水泥板楼,没有电梯,没有大方厅……,但毕竟享受着冬有暖气,室内有上下水,室内有所谓的小小厨房和卫生间的待遇,我己身感满足。可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那些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奢望。对于他们在这种状况,我可能做不了什么。</h3> <h3>十二、 岁月就这样在人们反复行走的楼梯上上下下间悄然溜走,只剩下在这人生过往中,所遗留下的残破景象。摇摇晃晃的楼梯,残损破旧的木板,摇摆的扶手……,但这一切都无法替代蛰伏在人们内心的忧伤,任凭怎么修补,也挥不去寒来暑往中的那段段回忆。</h3><h3> </h3><h3><br></h3> <h3>  十三、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伴随着老木楼梯和老木板的吱呀叫喊声和臭气熏天的气味中,为着生存忙禄着……。</h3> <h3>十四、残破的木楼板,任凭怎样修补,也无法替蛰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更挥撒不去寒来暑往中的那段幸福与辛酸回忆。曾经的美好,再也无法与今天和未来拥抱,更找不回流去的荣光,也无法追逐它早已远去的辉煌。</h3><h3><br></h3> <h3>十五、老旧危房的木栏杆和木楼梯显然已经有些老朽了,更像是走在独木桥上的醉汉,摇摇欲坠。每当你走在这老木楼梯上时,“咯吱”“咯吱”的恐怖声,再加上无节奏地任意摇晃,更会使你心惊胆战!</h3> <h3>十六、老院的木栏杆和木楼梯显然已经老朽不堪啦,看起来一踏上去,就得摇摇欲坠,既使两手牢牢地把住附手也真不敢上去走一走,真不知这里的老住户是怎样天天提心吊胆的上上下下。</h3> <h3>十七、生命伴随着四季,总有衰老的过程。</h3><h3>老道外的这群老房子、老木楼梯何不如此。</h3> <h3>十八、 这些曾经承载过多少艰难岁月,也见证过几代人悲欢离合,斑驳破旧的老木楼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忘却不了的却是它一路走过来经受的风风雨雨,这些故事都雕刻在了这批老房子的记忆里。<br></h3> <h3>十九、虽然这里已经是鸟枪换炮了,木楼梯换成了水泥的,扶手也由铁管焊成,但恐怕也是希望渺茫。</h3> <h3>二十、每当看到这大杂院里的木楼梯都会勾起你深藏的记忆。这里的每一座老房子,都承载着这个城市创建之初的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录着这座十七、城市与风景,由过去到今天的沧桑巨变,但这一切又毕竟被未来所取代。周而复始地破坏,重建层层相叠 ,一切的一切也将都以一种貌似完美的理性,适应和维持着城市的运转。</h3> <h3>二十一、老道外、老房子、大杂院、木楼梯,对于外地人看来是那么神奇!</h3> <h3>二十二、虽然我用手机、文字,记录的只是老道外这批老房子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边边角角。可能也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也为这一段历史留下了真实的记录。为这----即将逝去的老道外留下历史的印记,或许能在公众的心目中多多少少留下一点点的回忆...</h3> <h3>二十三、这里的每座飽经风霜、历尽沧桑、破旧的大院,破损的老楼梯都会勾起老哈尔滨人深藏的记忆,老道外,每一趟街、每一条巷、每一棵树、每一块砖,都会令你凝目。</h3><h3> 这里的一切都已老朽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h3> <h3>二十四、一栋栋将要被拆迁的老房孑,老街道,老门脸,大杂院,以及大杂院中的老居民,老街房,老邻里,以及老朽的木走廊、木楼梯,都蕴藏着传奇的故事,也见证了老道外的城区变迁,老姓名的故事都一一深埋在哈市老道外的老城中。</h3><h3><br></h3> <h3>二十五、岁月催残,时光辗转,凝眸回首,老道外破败房屋的前尘旧梦,都静静地深藏于这些大杂院深处。</h3><h3> 岁月纵使温柔,也将无情地逝去;脚步即使轻柔,终将渐行渐远。禁不住想起唐代诗人陈子昂的那句高声的吟诵:"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叹,不如说是诗人面对流逝岁月从内心发出的一份人文情怀的慨叹。</h3> <h3>二十六、这里的每座飽经风霜、历尽沧桑、破旧的大院,破损的老楼梯都会勾起老哈尔滨人深藏的记忆,老道外,每一趟街、每一条巷、每一棵树、每一块砖,都会令你凝目。</h3> <h3>  二十七、 沧桑岁月,就像这破旧木楼梯上无数行走的过客流下的擦痕,迎着雨雪风沙,伴随着日出日落。<br></h3><h3><br></h3> <h3>二十八、</h3><h3>沧桑可叹 岁月流转</h3><h3>无尽希嘘 寒壁照残</h3> <h3>二十九、在这破旧的老建筑中,藏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又见证了这块城区的变迁;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老房子,已经从地标式建筑变身为这个城市的一个特殊符号……</h3> <h3>三十、岁月催残,时光辗转,凝眸回首,破败房屋的前尘旧梦,已静静收藏于楼梯深处。</h3><div> 沧桑岁月,就像这破旧木楼梯上无数行走的过客流下的擦痕,迎着雨雪风沙,伴随着日出日落。</div><h3> 岁月纵使温柔,也将无情地逝去;脚步即使轻柔,终将渐行渐远。禁不住想起唐代诗人陈子昂的那句高声的吟诵:"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叹,不如说是诗人面对流逝岁月从内心发出的一份人文情怀的慨叹。</h3> <h3>三十一、这些场景和故事,即勾起老道外老年人年轻时的旧梦,也引发年轻人怀旧后的新梦,在他们的脑海里,总会呈现出不同时期老道外的画面,不管是好是坏。</h3> <h3>  三十二、 纵使岁月温柔,也将无情地逝去;即使脚步轻柔,终将渐行渐远。禁不住使我想起宋代著名将领辛弃疾的那句高声吟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老旧危房的木楼梯已经老朽,摇摇欲坠。这一座座有着百年岁数的老房子,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无论城市与风景,一切都在转变,过去由未来取代,有些不应拆迁的老房子,可能被所谓貌似完美的高楼大厦所代替。</h3> <h3>三十三、</h3><h3>心中有海 容纳百川<br></h3><div>心中有禅 善遍人间</div><h3><br></h3> <h3>  三十四、 昨日的 岁月已经无情地逝去,更是渐行渐远。看到这危楼残梯,不仅使我想起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著名诗句。与其说这是一种对景物的感叹,不如说是面对沧桑岁月,从内心发出的一份人文情怀的慨叹!<br></h3> <h3>三十五、一座座老房子,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无论城市与风景,一切都在转变,过去由未来取代,老房子被高楼大厦代替。周而复始地层层相叠 ,一切也都以一种貌似没有崩坏的完美理性,维持着城市的运转。</h3> <h3>  三十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老道外一定会有改善和重生,往往足最落后、最破败的地方,可能会有最绝美最壮观的风景;但按什么套路改造旧建筑群,不是头脑一发热就会达到最满意的结局!不管怎样,最草根最平民的地方,人们的心境,一定有最纯洁最高尚的灵魂。</h3><h3> 相信历史的脚步,相信民族的进步,一定会因为,人们经历了的岁月沧桑的酸楚,以及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关注,他们的遗憾,而感动、变革、创新和重生。</h3> <h3>可石:高级记者</h3><h3>(自由摄影老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