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和八廓街

风干的牛肉干

<h3>3月18日阴天,早餐后,前往参拜藏区的财神殿--扎基寺,这是一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寺庙,也是西藏唯一的财神庙。藏、汉等各族信众络绎不绝赶来这里朝圣祈福。 按当地的说法,每周一拜财神、周三保平安、周五求健康。这里免费参观朝拜,不收门票,可惜我们是周日去的,有点十三不靠啊,不过没关系,既然来了岂有不参拜的道理。</h3> <h3>来早了,没开门,就在周遭闲逛一会儿。由于前一日下了雪,今日圣城拉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更显圣洁。</h3> <h3>和汉传佛教地区不同的是,藏传佛教信徒入寺拜佛不会烧香、点蜡烛,而是煨桑、点酥油灯。 </h3><div>煨桑就是用松柏枝、香草一类的植物,放进白塔或者煨桑炉中燃烧,产生带有香味的白烟,袅袅直上天际。边煨桑,边祈祷,桑烟 会把人们的愿望带给天上的神灵。这是藏传佛教信徒笃信的做法。<br></div> <h3>虽然不是佛教信徒,但入乡随俗,我在老阿妈这买了把松柏枝,学着他们的样子,燃了,并祈祷财神护佑,希望财神爷能接收到我虔诚的祈祷。和西藏其他寺庙朝拜不同的是,到扎基寺朝拜,白酒必不可少。所以我还在老阿妈这买了瓶白酒。基本我说啥她听不明白她说啥我听不懂,但五块十块都能听明白。不过话说这位财神爷的这个爱好可真是与其他神仙不同啊,我喜欢😊看来各位想发财的还得喝酒啊😄</h3> <h3>在扎基寺门外等候期间随拍街景,一位正在梳头的藏族女子。</h3> <h3>从扎基寺出来直奔布达拉宫,这是在外排队时拍的远景。</h3> <h3>据导游说,前几日在外面排队有排三四个小时的,3月的拉萨外面很冷,为了能一览圣殿尊容,旅人们也是拼了。我们还是很有福气的,去扎基寺时还是阴天飘着小雪,等到布达拉宫外面排队时,已然是万里晴空。</h3> <h3>排队期间远远的再次拍下圣殿,内心满是虔诚和欢喜。</h3> <h3>进布达拉宫要经过四道安检,最后一道安检跟坐飞机安检一样,要脱衣服手机什么的都放小盒子里过机器。身份证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忘带寸步难行,什么老熟人老相好都不好使,拿证说话。生活在布达拉宫的小鸟,是否也会沾染灵性呢?</h3> <h3>早晨还是小雪霏霏,我们排队功夫就晴空万里了,西藏的天气变脸变得可真快,难怪小导游说永远也不要相信西藏的天气预报。来之前就知道西藏的紫外线不好惹,特意网购了据说效果非常好的小金瓶防晒,可惜都出发了还没邮到呢,是考验国产防晒百雀羚产品质量的时候了。</h3> <h3>过了第一道安检,导游为大家取来预约票,继续排队等待第二道安检。</h3> <h3>丽日蓝天,圣殿墙外桃花朵朵开!据导游介绍,布达拉宫的墙每年都会粉刷一次,所以历经千年的布达拉宫,看起来总像是新建不久。粉刷的涂料都是用牛奶、红白糖、还有藏药按比例配制成的。</h3><h3>这也造就了布宫成为了世界上“最甜蜜”的宫殿,而且一年比一年“甜”。好奇的话你可以舔一舔,如果是口水味,说明此处被人舔过,如果是甜味,说明你很幸运。这也是导游说的。</h3> <h3>我们很幸运,只排了一小时左右,就顺利通过最后一道安检,由东门进入布达拉宫。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圣殿了。</h3> <h3>我喜欢拍“无人区”,每次几乎都把拍摄角度抬高,能越过人群就越过人群,只留下自然景物。</h3> <h3>慢慢走在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石阶路上,回首望远处的雪山,耳边听着导游的述说,久远的时光如一幅画卷缓缓展开……</h3> <h3>布达拉宫阶梯墙头,不是琉璃瓦不是灰砖石砌,而是叫阿卡土,与布达拉宫的地面一样,制作工艺我就不细说了,没记住。总之这种土不仅结实,而且无论如何日晒,都很凉爽。</h3> <h3>圣殿远处的雪山,像一幅厚重的水墨画。</h3> <h3>有一种风起云涌的感觉</h3> <h3>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h3> <h3>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两旁的是白宫,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在这里。</h3> <h3>拉近距离看看雪山的真容</h3> <h3>从这就要正式进入布达拉宫了,这条路以前是四品以上官员走的路,它的对侧是四品以下官员走的路,我们当然走这条路。那个有白色符号的大门帘是用牦牛腹部最长的毛编织而成,从外面看不清里面,但是从里面却能看清外面。</h3> <h3>这是栓马桩,以前官员们骑马到此处,拴好,然后步行进入宫殿。</h3> <h3>直至进入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进入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才算是正式进入布达拉宫内部。</h3> <h3>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能耐七级以上地震。</h3> <h3>这是欢乐广场,游客可以一直照相到这里,进去后就禁止拍照了,欢乐广场面积有1600平米,每年的藏历12月19日,达赖喇嘛在观戏台观看藏戏,也就只有这天可以和母亲相见。</h3> <h3>现在的布达拉宫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五世达赖以后的摄政修建了红宫和灵塔,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如果说7世纪的“布达拉宫”,作为宫堡建筑,政治的象征,主要显示了人间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么,五世达赖重建的布达拉宫就由人间变成佛域,整个建筑就是一座神权的偶像崇拜。</h3> <h3>这是有名的布达拉宫的厕所,因为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所以是一定要去体验下的。</h3> <h3>名厕说明</h3> <h3>因为从欢乐广场进去后就不允许拍照了,只能听导游的讲解,看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已经记不住多少了。这是结束出来后看到的转经道。</h3> <h3>还记得在哪个大殿里有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的壁画。也就是从五世达赖开始,历代达赖喇嘛都要经过汉帝的册封,前面几世也给予追认。造价最大的宫殿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了,它的塔高是12.6米,塔基宽7.65米,黄金用量是3721公斤。(这是后查的)在布达拉宫还供奉着唯一的一位班禅六世班禅大师。达赖和班禅都是西藏的领袖,他们只是掌管着不同的地域。达赖负责前藏(拉萨、林芝、山南地区),班禅负责后藏(日喀则、阿里地区)。达赖汉语是大海的意思,班禅是大智慧的意思。喇嘛是指学问很高。在拉萨没有看到很高的建筑物是因为规定着所有的建筑都不能高于布达拉宫。这也说明了布达拉宫在藏教中的声望和威严了。</h3> <h3>从排队到从布达拉宫出来历时4小时左右,去吃午饭过程中,路遇拐角有家油炸土豆条特别好吃,强烈推荐。吃完午饭直奔八廓街。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是拉萨著名的转 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h3> <h3>站在八廓街入口处,来张全景图。</h3> <h3>磕长头的信徒。“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h3> <h3>不知这些老人在做些什么,只是用米不停的在一个金属盖子上面泼洒。</h3> <h3>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h3><div>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div><div>流浪在拉萨街头,<br></div><div>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br></div> <h3>轻柔的白云笼罩在古老的街市上空</h3> <h3>鲜艳的五星红旗与五色经幡遥相呼应</h3> <h3>小巷深处</h3> <h3>街头休憩的藏族老人</h3> <h3>悠悠的白云,步履匆匆的行人</h3> <h3>古老的八廓街,远处雪山上的白雪与沟壑纵横勾勒出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h3> <h3>在八廓街走走停停,望着天上缓缓流动的云,不知为何忽然想起四个字:白云苍狗</h3> <h3>西藏的云与布达拉宫一样,大气而磅礴。</h3> <h3>还没在街头逛够,就到了约定返程的时间,毕竟不是一个人行动,恋恋不舍离开八廓街,结束当天的行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