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 数月前,莹推荐项丽敏所著的《器物里的旧光阴》给我,估摸着我会如她一样喜欢。虽然未有深交,但她却懂得我的喜好,如同我大爱她的文字,一遍遍在字里行间感知她风趣背后的淡然洒脱,谈笑之间的温婉纯良。按莹的介绍下载了微信读书APP,即刻就着台灯刷书,但不过几页就鸣金收兵——几年下来,我依然是“恶习”难改。看不了电子书,是我这几年都无法改变的习惯。</div> <h3> 遥想当年,造纸术尤其是 “蔡侯纸”的制成,替代了甲骨、竹简的笨重和绢帛的昂贵,为文字提供了一个最完美的用武之地。这么伟大的发明,让我等怎好面对着冰冷的电子屏幕亵渎文字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这么一想,顿觉自己原来一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推动者。</h3> <h3> 电子书没看成,这本读物就成了我的心事,惦念那些朴素温暖的文字,也怕误了莹同学的暖心推荐。于是速速打开某当,三两下就订单已成。大年三十,它像新年礼物一般如期而至。于是,我完成了几十年来的又一次“守岁”,那盏我自认为美得不能再美的落地台灯,终于第一次派上了大用场——彻夜长亮,陪我走进那个被绿绸般的竹林环绕着的皖南小城,竹椅、茶箩、笠帽、饭甑子、烘笼、火桶……那面染印着荷花莲叶的窗帘,那涨满了浆汁的黄梅,那携着凤仙和夜来香缓缓而来的炊烟,还有那和着梅花坞茶香的厅堂,一个个精致又神秘的物件在带着梅雨湿气的波烟里一一浮出,还原着皖南古村原汁原味的平常生活。</h3> <h3> 可是愈读愈心慌。我的故乡,也该有这样的一本书,故乡那么美,故事那么多,有那么多的美好物件,陪我们出生,陪我们长大。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转眼,那些曾经陪伴着我们的物件,就消失不见了。一同消失的,还有那段朴素而古老的生活方式。</h3> <h3> 时光的盛宴终究会散场,我们与它们,站在时光之河两端,遥遥相望却又望不可即,恍惚之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些装饰时光的物件,被我们仔细收藏,妥善安放。<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