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人就是奇怪,岁数越大,乡愁越重,思乡越切。特别是退休之后,回家看看便成了一种感情的需要,一种未了的情怀。因此,我隔三差五就要回城南庄看看。尽管老人已经不在,但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一草一木,再听听熟悉的乡音,找找儿时的痕迹,心里会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满足,会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如今,我已年逾古稀,但只要走得动,我都会坚持常回家看看。</h3><h3> 下面是我近几年回家的记录,请指正。</h3><h3><br /></h3> <h3>2007年回家时,在城南庄中学后山上和两个弟弟合影。前面是我的小孙女。</h3> <h3>我家的老屋已经翻盖成了新房。</h3> <h3>2012年,我带着妹妹 儿子 孙女等一干亲戚,回到城南庄,进行寻根之旅。我坐在胭脂河畔,望着对岸的南湾村的位置,浮想联翩。那里曾经是华北军区司令部居住过的地方,那是父亲当年常去的地方。</h3> <h3>给妹妹讲述父母当年在这里工作的往事。</h3> <h3>我们来到易家庄,这里曾是晋察冀军区二局的居住地,我的父母曾在这间屋里工作过。</h3> <h3>和老房东合个影。中间的老者已80多岁,他对当年的事情还依稀记得。他说,背后的这个棚子,是当年无线电训练班上课的地方。我母亲曾是训练班教员。</h3> <h3>躺在草丛里,好像又回到了童年。</h3> <h3>吃遍了鸡鸭鱼肉,到头来,感觉最好吃的还是这碗玉米面搅疙瘩拌辣椒。</h3> <h3>在爹的坟前洒一把思念的泪水。</h3> <h3>2015年,我再次回到了家乡。这是和两个弟弟的合影。</h3> <h3>和儿时的伙伴聚餐后合影,右起 刘英 ,陈先银,邢凤云 ,本人。岁月无情,当年的小姑娘都变成了老人。</h3> <h3>2016年,我又回到胭脂河畔。</h3> <h3>城南庄,我又回来啦!</h3> <h3>咬一口家乡的枣,分外的甜。</h3> <h3>枣子丰收,挑不动啦!</h3> <h3>再尝尝儿时爱吃的甜甜秸儿,还是那么甜!</h3> <h3>毛主席像前留个影。</h3> <h3>在大街上和遇见的乡亲聊天</h3> <h3>2017年我回家两次,春秋各一次。这是清明节在胭脂河边。</h3> <h3>这是看望阜中老同学时的合影。右起,韩清然,张聪,本人,我儿子。</h3> <h3>2017年10月,我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一部分党员来城南庄举行党日活动。这是在向阳庄小学捐资助学现场。</h3> <h3>这是花山,1948年毛主席曾在这个院子里住过。</h3> <h3>如今花山有一个漂亮的农家院,这是用来接待客人的餐饮中心。</h3> <h3>弟弟小三儿用三轮车送我去晋察冀纪念馆讲课。</h3> <h3>我应中航集团邀请,给党员们讲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 </h3><h3><br /></h3> <h3>晨曦中的城南庄。</h3><h3>城南庄,我永远的故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