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写在前面的话:</div><div> 编辑这组征文的时候,书房外的玉兰正在开放,一树一树的,紫色沉着,白色轻灵。最近处的一树是白色,整棵树冠是花朵与花朵密集地挨着,淡香可嗅。</div><div> 文章征集是在冬天,大雪一场接着一场,皑皑白雪,银装素裹,恰也是一树一树的白。天气寒冷,又是年前节后,但还是有稿件陆陆续续地传来。</div><div> 我想起玉兰开放的次第感,从最初的一朵,到几朵,到数枝,最后满树,从一棵到几棵,最后是一树又一树,这种次第感是自然的节奏,也是美的极致。</div><div> 与众不同的是,玉兰花开从最高的枝头开始。此次征文完全尊重自愿,尊重兴趣,尊重个人的生活节奏,相对于数百名本区域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参与者是首先让文字开出花朵的。敢于提笔,愿意互动是值得点赞的!</div><div> 很感谢大家的参与,以及支持。本次从来稿中选登的部分作品,我一一做了微评,仅供我区初中语文教师和其他读者阅读时参考,既为下水体验式征文,也希望大家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关于得失的感悟,我分别在文后对这些文字给予微评,仅供探讨。</div><div> 玉兰的花期是十几天,如同这些文字,开过之后兴许也会被大家淡忘,为使得香气持久一些,老师们可以以“初心”做学生习作题目,或者师生同题,也可以打印这些文字隐去教师姓名在习作课上示范或研讨,如果大家有兴趣,在预留一周的阅读时间后,我们在“平桥初中语文教研与读写”群内约定时间开展在线网络研讨,在没有更好的会面地点和方式的情况下,这是最为便捷和有效的。</div><div> 既为下水体验征文,语文教师可以首先尝试成为表达者,并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在此概括几条我阅读征文时的零星感触,仅供老师们在以后写或者指导学生写时参考:言之有物也需量体裁衣,力求新颖但并不标新立异,合乎章法更要恰当审题立意,素材有取舍一线贯穿之,文采不能简单等于华丽,语言锤炼适当追求一些味道和气息,多读多写方能表达自如等。</div><div> 感谢春天,感谢盛开的白玉兰,谢谢所有能够积极提笔并打开心扉的老师们,感谢网络教研带来的纵深空间。玉兰的花语是报恩,可能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您的自我滋养和专业提升将会恩泽学生独特而自由的心灵。(平桥区教研室 李梅)</div><div><br></div> <h3>平桥区初中语文教师下水体验千字征文优秀作品选登:</h3> <h3> 初心不忘,师魂溢香</h3><div><br></div><div> 平桥胡店乡中心校 程庚</div><div><br></div><div> 一九八八年,跟众多怀揣青春梦想的初中毕业生一样,我有幸成为信阳师范学校的一名普师班学生,自此,我的人生便与教师这个职业定情结缘。</div><div> 三年的学习很快结束,期间,除了收获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本知识、方法、技能外,我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训诫,把它作为鞭策、激励自己的人生信条,犹如茫茫教海上的一座灯塔,牵引着我的航向。</div><div> 一九九一年,这群不满二十岁,激情高唱“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的年轻人带着对职业的美好憧憬开始了各自的耕耘。我回到了老家胡店乡,安排在淮水环绕的易湾村小学执教。</div><div> 当时,条件极其简陋,十几间瓦房教室里的课桌没有几个像样的。那时农村教师的主力军是本地的民师和临代教师,每逢放学,偌大的校园里我就是孤独的守护者。风冷雨凄的长夜,院子里阴深得可怕,几棵粗壮的冲天杨哗哗作响,摇曳着一树的孤凉,寒鸦偶尔的一声悲鸣让人毛骨悚然,惊魂难定。低矮的厨房里,我常被烧柴的浓烟熏的泪流满面,稀饭做成干饭,干饭做成糊饭,就着咸菜,吃着半生不熟的米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div><div> 宿舍是十二间通脊老瓦房隔开的单间,墙壁糊上报纸,一张床,一套桌椅,一只灯泡,橘黄的光照下,蜗居也算温馨。备课、批阅、自学,多少个黑夜就这样悄悄溜走。其他十来间房子堆放着村里的杂物,是老鼠的天堂,每当夜幕降临,成群结队的可恶们就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高调的动静扰得我不能安宁,常被夜半惊魂。更严重的是它们竟肆无忌惮到目中无人,光天化日下大摇大摆,极尽所能,挑衅得实在可恨。为解决鼠患,一个老教师从集镇买来鼠药,一夜间,硕大的老鼠毒死了一二百只,足足装满一箩筐,夜总算稍有平静。</div><div> 起初的艰辛让我烦恼,痛苦,彷徨过,最终,是初心战胜了悲观,是激情燃烧了低迷,我没有气馁,没有灰心,没有妄自菲薄,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梦。</div><div> 那一年,我任劳任怨,真诚付出,承担了学校少先队工作,全校音乐课,四年级班主任、语文课。我慎备、精讲、细批、耐辅,班务井井有条,成绩全乡领先,我谱写了校歌,沉寂的校园歌声飘扬,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愉悦了学生身心。直到如今,那些天真可爱的面孔和笑容和一些孩子的名字,我仍清楚记得。历历往事,记忆犹新,那绵延在校外的淮水河依然那么清澈,那松软的沙土地依然那么亲切。</div><div> “打铁尚需自身硬”,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几年内完成了中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的自考。一张张不同级别的荣誉证书是执着追求的见证,是持之以恒的回馈;一届届离校腾飞的学生是花下桃李的收获,是勤耕不辍的财富,胜过锦衣玉食,赛过香车宝马。</div><div> 一支粉笔育桃李,三尺讲台竞风流。做园丁需要勤劳的双手,做人梯甘承肩上的负重,做红烛不惧灼热的泪流,做春蚕坦受至死丝尽的煎熬。我历经过严重的颈腰椎病痛折磨而轻伤不下火线,那是我心中放不下;我历经过痛失双亲而不能身边相陪的遗憾,那是我恪尽职责;我历经过工作中的误解和委屈,淡然一笑,默然处之,那是教育梦让我初心不忘,胸襟宽阔坦荡。</div><div> 时光荏苒,一晃近三十个春秋,我历经了小学,初中,乡教育管理站,到现在的小学教育管理者,始终没有离开过家乡教育这块挚爱的园地。我经受过起初的工资微薄,捉襟见肘的难堪,饱尝过社会地位低微时的冷眼漠视。一路走来,我坚信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坚信最好的职业操守就是热爱,静守一腔忠诚,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被下海、经商、转行所诱惑,始终坚守如初。</div><div> 我知道,今后的教育路依旧是艰辛的付出,依然会遇到坎坷,我相信只有“不悲过去,非贪未来”,才能“心系当下,由此安详”。在两袖清风,一生染墨的事业上,我依旧抱定“布衣得暖皆是福,草室能安即为春”的平和心态看待职业待遇,“上不怨,下不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阳光清风下一路芬芳,让师德师魂历久溢香。</div><div><br></div><div> 微评:教育之路上,作者咬定青松,初心不忘,能读得出来,文章源自于心,冷静理性又不失温度,细数回望这一程,历历在目的苦处和真真切切的坚守,令读者为之感动不已;作者语言沉稳简洁、行文返璞归真,不浮躁,不夸饰,但自有一种力量在求索之中,有一种真挚在字里行间,难能可贵。</div><div><br></div> <h3>胡店乡中心校语文教师 程庚</h3> <h3> 回归初心</h3><div><br></div><div> 平桥区明港镇第三初级中学 李磊</div><div><br></div><div> 如果说光阴如白驹过隙,惆怅间我已近不惑之年,少时的钢琴梦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没有破灭,反而愈发的真切。或许是生活的纷扰太多,内心急需一份宁静去平衡,找到自己的初心。</div><div> 小时家境一般,没接触过钢琴,很羡慕能弹一手优美动听的钢琴曲的女子,想象着会弹琴的女子在我心里的优雅无比,也无数次幻想自己穿一身洁白的蕾丝裙,长发齐肩,纤纤玉手在琴键上翩翩起舞,那情、那景,该是多么令人神往。</div><div> 参加工作了,终于可以自己挣钱了,可400多元的工资到了月底便所剩无几,没有面包,哪来的精神享受?</div><div> 结婚了,还好!几番努力,几次挣扎,发现婚后的自己终究融不进打牌、打麻将的圈子,不喜苦思冥想的算计着一步步该如何走,更不喜麻木重复地打发时间。此时,亲戚淘汰一架钢琴,这真是雪中送炭,我视若珍宝,看着琴,我郁闷了,没有技术,哪来动听的音乐?</div><div>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请老师教。从孩子们学的《汤普森》开始,到哈农、拜厄,再到车尔尼599、849……我几近疯狂地练琴,练的越好,老师课上教得越多,就这样,每天让自己累到手臂发麻才会停下,每首曲子都必须弹得流畅才肯作罢。一年时间我除了工作只剩下学琴。这样的刻苦没人能想得通,只有我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痛并快乐着。只一年的时间,钢琴老师欣喜地告诉我,我可以考五级了,是的,随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弹奏结束,我考过了!可我的手因为暑假长时间练琴已经痛到不能触摸,手腕鼓个鸽子蛋大小的包,诊断为腱鞘囊肿,几经看医,热敷,活血,几次遭遇针灸刺破囊肿的剧痛,最残忍的莫过于医生告知:近几年不能弹琴了!欲哭无泪,不想形容。</div><div> 初心在,梦却远了!</div><div> 女儿出生了,学钢琴有了接班人,我以为。我买了一架钢琴。钢琴进家了,我好像又拥有了一个孩子,压制着内心的狂喜,坐在琴凳上静静地抚摸泛着光泽的琴身,看着黑白相间的琴键,那黑色的五线谱仿佛又在心中跳动着,可内心的酸楚又有谁能真正懂呢?</div><div> 女儿开始学琴了,我好似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仅陪学,还陪练,连女儿的老师都笑我,陪学的比学的还认真!一个学琴如此着了魔的妈妈,女儿的学琴之路可想而知,她再一次重复了我,练得好,就学的多,学得多,就要花更多时间去练。女儿学练我更是寸步不离,高强度的练,高标准的弹,小小年纪的女儿已经吃不消了。</div><div>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随着学琴难度的增加,女儿慢慢儿对弹琴失了兴趣,几乎都是在我的逼迫下练琴,一到学琴的时间,便是头晕、发烧各种不适。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母女之间的感情竟然也变得微妙起来。</div><div> “孩子,当你长大后,面对纷扰的世界,当痛苦和郁闷无法排解时,坐在钢琴边忘我的弹几首曲子,就能释放情绪啊!”</div><div> “孩子,不学琴是不行的,都是为了你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啊。”</div><div> 各种必须学琴的理由塞满了女儿的耳朵,我乐此不疲地说着,女儿无力地支撑着,无声的抗议着。我何尝不累呢?每天她练多久,我坐旁边陪多久,她弹错了,我要立马纠正,起身时常常是腰酸背痛。但既然有梦想,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不是吗?</div><div> 女儿住院了,高烧不退,流鼻血不止。站在武汉同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我痛苦、茫然、不知所措。出院前,医生反复叮咛,女儿的病不能感冒,不能劳累,要减轻压力才能康复。</div><div> 颤抖着拿着出院单,我泪流不止,是我错了吗?</div><div> “妈妈,我不想学琴了,你不知道它有多枯燥呀。”火车上,女儿弱弱地说。</div><div> “可是,当你长大了……”话没说完,眼泪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比起女儿的身体,什么都可以割舍,不是吗?</div><div> 家里终于没有琴声了,是那样寂静,“钢琴”两字也很少提及了,能提到的便是东西放在钢琴上了。是的,它变成了一个搁置物品的地方,整整大半年女儿再也没有掀过琴盖,她果真是被我逼怕了。</div><div> 儿子会走路了。钢琴却成了儿子的玩具。或许是怀他的时候听多了姐姐练琴,小家伙最喜欢趴在琴键上,按琴键,不同的声响引来他无比的专注与好奇。</div><div> 我看到儿子如此喜欢钢琴,好似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儿子像我,喜欢弹琴!那种尘封的激动又要从胸腔里跳出来,每当儿子用手指按琴键时,我便迫不及待的教他。</div><div> “儿子,妈妈告诉你中央C在哪?”二岁多的儿子才不管我说的那一套,胡乱乱按一通,按得我身心俱疲。有一次,他竟然爬到琴键上用脚踩出声响。本可以发出美妙的钢琴曲,但在儿子的摆弄下无比刺耳。我失落着不知该何去何从?</div><div> 小孩子的兴趣注定是不会长久的,渐渐的儿子不摸琴了,估计是我反复教中央C在哪,他不会,烦了吧。</div><div> “唉!学琴有多好,家里又有琴,长大还可以释放压力,你们咋都这样不争气呢?”我嘟囔着。</div><div> “妈妈,释放压力的办法有好多,不一定非要弹琴啊,可以去打球不?可以去逛街不?可以去吃美食不?你的初心,未必是我们喜欢的啊!”是的,十岁的女儿已经有思想了。她说的我目瞪口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iv><div> 初心依旧。但我不能以自己的遗憾从情感上来绑架幼小的孩子!那仅仅是我的初心,是我的!没有人需要背负她人的梦想负累着生长,包括孩子。</div><div> 再过三十年,一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穿着深紫色蕾丝旗袍,步履蹒跚地走到钢琴边,优雅地弹着悠扬的曲子,尽管双手青筋暴露,尽管节奏是那样缓慢,她内心的满足是最大的快乐,不是吗?</div><div><br></div><div> 微评:文中积蓄着真实的力量,最初的心和成长的痛交织在一起,我相信作者是在含泪叙述,即使是最初的愿望,最为简单的本意,有时也会遭遇错位,回归是令人欣慰的。作者避开自己从教的初心这一切近的话题,另寻小径,却带给我们别样的心路风景!稍加润色,希望没有违背作者本意,也希望作者更多地锤炼文字,更自如地表达自我!</div> <h3>平桥区明港三中语文教师 李磊</h3><div><br></div><div><br></div> <h3> 初心的“沙画”</h3><div><br></div><div> 市一中 周瑾</div><div><br></div><div> 站在40岁的人生渡口,我回望曾经。</div><div> 犹记得,正当好的年龄,正当好的青春里,身处象牙塔里的我紧握手中的笔,用文字去书写青春,用单纯与灵魂相伴,在似水流年的岁月中,我犹如疆场的一位骑士,金戈铁马,驰骋在一篇篇唯美的经典里,不亦快哉!</div><div>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曾将幼稚呆板的生活变成故作深沉的文字,那些初见报端的文章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也不是也不是为了填充自己空虚寂寥的生活,更不是为了那一字一角的稿费,只是单纯的,在浅陋的文字里,留下一些真挚和自己的心迹。</div><div> 时光如沙,那些字句在安静色岁月里,从指缝间滑落,自然如沙画般,初心可见。</div><div> 走出象牙塔,在现实的土壤里行走。再也没有了两周一次的作文,没有了一周一次的练笔,没有了图书馆的闲暇时光,没有了见诸报端的灵动文字,所有那些与灵魂相伴的文字也渐行渐远。当我不得不背起行囊,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时候,心中便有千百种滋味漾开了。</div><div> “而今识得愁滋味”,文字却成为曾经的沙粒。曾经,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尽管都是素雅词调,但我喜欢那种在文字中的感觉,我欣喜自己的文字有人欣赏,更希望字里行间展现的灵感能与他人产生共鸣。写作与我,情感的宣泄,思想的表达,都让我的人生坚定而从容!</div><div> 后来,回到熟悉的故乡,回到熟悉的初中任教,每天精心备课,上课,每天按时上下班,从一个周一到周五,从下一个周一到下一个周五,面对一双双充满期许的眼睛,面对一张张单纯洁净的笑脸,我的教学有了笃定的力量,在忙碌单调的岁月里,有时我放慢脚步,扪心自问:上次提笔是什么时候?回答的声音说,心灵已沾上灰尘,早已锈迹斑斑……</div><div> 再后来,结婚,生子,微信朋友圈里的温馨照片取代了成章、成篇的文字,曾经的激情,虔诚,在美好的岁月里提笔成殇;曾经的意气风发,铮铮誓言都淹没在生话的尘埃里,我知道,我变了,在现实生活中,行色匆匆,步履急快的我也早已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让自己深裹于生活和欲求之中,我也学会了生活的某些规则,知道什么是按照规则出牌,这竟然让我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div><div>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看透生活的无奈之后,还是选择不敷衍、不抱怨、不自卑,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努力地做好一件事情,努力便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看后颇有感触,是的,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不随波逐流,并努力找到自己的初心!</div><div> 远方的自己还在,明天的我将要醒来,我知道,生活中想要爬上更高的山,想要走出更远的路,都要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不忘记内心的风景,生活才会归于本真!</div><div> 今天,再一次提笔,我将不惧岁月艰险,无谓人心深重,前方,我将在心里建造一座自己的花原,即使泥泞浊浊,我也坚持修剪!</div><div> 回望曾经,初心“沙画”,曾经模糊,如今清晰!</div><div><br></div><div> 微评:文章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仿佛在心里堆积了很久,终于可以促膝谈心,不是和别人,而是和曾经的自己,这本身就是窥见初心的部分。作者文字柔中带刚,那些尚未柔软的部分,恰恰是作者的坚持和笃定,是一种不曾真正忘记的初愿,文字彰显内心,内心里有可贵可捡拾的部分。我以“沙画”喻“初心”,以“沙粒”喻“文字”来润色修饰本文,是否合乎作者本意,请斟酌。</div><div><br></div> <h3>信阳市市一中语文教师 周瑾</h3><h3><br></h3> <h3> 初心未改</h3><div> 市五中 丁一月</div><div><br></div><div> 2000年7月,我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村级小学。</div><div> 一群脏兮兮的孩子,头发大多都乱乱的。他们彼此吆喝着互骂,然后你追我赶的撵着打架。你踹我一脚就跑,我便追了去,想还你一脚。有时追不上就捡个土疙瘩死命的扔过去——通常是扔不住的,准头儿一般都不够。于是又开始进行更遥远的吆喝,更大声的互骂。</div><div> 有一天,一个中年男人冲进学校。拧住一个五年级男生的耳朵一顿训斥。学生都跑去围观,早到的教师也连忙跑了过去,“救”过学生来,问其缘由。中年男人不等学生开口就指责开来:“你们老师都是怎么教学生的呀?小小年纪不学好,跑我瓜地里把最大个儿的西瓜都掏个窟窿往里边儿撒尿……”别笑,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是这样长大的。偷桃摘瓜,拔花生烧黄豆,屡见不鲜。</div><div> 他们很野,但是他们真的不是坏孩子。</div><div> 我就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当起了园丁,开启了培育祖国花朵的新鲜历程。</div><div> 我教的是刚升到三年级的五十多个孩子。有一天,黑板上刚学的生字组了词,我用竹棍儿点着,孩子们齐读。三遍。“挺拔、挺拔、挺拔”“健康、健康、健康”……读着读着,他们节奏越来越整齐,呼吸越来越一致,肩膀随着节奏一上一下,嘴巴大口大口的吸气,吐气……活像一大群排着队喘粗气的癞蛤蟆!我瞬间爆笑。孩子们见我笑,越发不约而同地豁开了嗓门儿夸大了动作……我捂着肚子笑趴在讲台上。</div><div> 还有一次,我病了,躺在学校分的被局里定为危房的那间破瓦房里。孩子们一天没见到我,下午放了学,我的前窗后窗都挤满了叽叽喳喳的小人儿,他们想看看我。但是我的窗户不是玻璃的,为了防风防雨,我把那两个只有窗洞没有窗框的“窗子”用塑料袋儿蒙了几层,钉上。所以他们在外面压根儿什么也看不到。我想听听这群小鬼头们说些什么,就忍住笑声,听他们怎么张罗。有人提议戳破了塑料袋儿看看,说怕我一个人病死在里面,没人知道。有人制止了,说弄破了窗户老师还得重新修,并且老师病了会往里面灌风的。我躺在床上,热泪满眶。我叫他们的名字,告诉他们我没事,让他们早点回家,说天快黑了,说我明天就能去给他们上课。第二天早晨,我在教学楼前出现的一瞬间,听到有个孩子大喊了一声:“语文老师来了!”然后有一个学生大声读书,瞬间全班开始跟着齐读。声音很大,回荡在整个校园。</div><div> 稚气未脱的我单纯地享受着每个月两百九十四块七毛钱工资还拖欠半年发不下来的清贫,却乐在其中。</div><div> 十七年过去了。我多了些许的沉静,逐渐在读书与反观自我的时候,看清了一些自己。我不会再过分紧张于别人背后的评价,不会再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表扬。看到曾经的自己,为了领导的认可、为了评先表优、为了评职称等等等等而让教育变得并不纯粹。功利性,曾经长期以来凌驾于我的师爱之上。</div><div> 近几年的静,让我的工作思想纯净不少。我逐渐觉得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幸福能力的人。他们需要高分。但排在高分前面的是爱的能力、是自我的认识与成就、是勇敢、是专注、是豁达、是自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复制,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生命的绚烂多姿,他们应该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div><div>闺蜜说:你是我见过的职业幸福感最强的老师。的确,走上讲台,我的幸福指数极高。我爱学生,我爱我的工作,我的初心从未更改!</div><div><br></div><div> 微评:十几年的青春时光,镌刻并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盛开,颇有些原汁原味的叙述里,有着孩子们的淘气、纯粹和自由的生长,作者如数家珍般地跳跃着说起那些事儿,活泼的语言里有着自己不更改的执着和渐渐的澄澈。如果能够保持前后行文风格的一致,叙述再沉稳、耐心、严谨些会更好。</div> <h3>信阳市五中语文教师 丁一月</h3><h3><br></h3> <h3> 初心为本 无问西东</h3><div><br></div><div> 平桥区五里镇中心校 晏显桂</div><div><br></div><div> 屈原以“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来拒绝他人与世推移,随波逐流的劝告,许衡在世道纷乱时仍坚守 “我心有主”,春秋子罕“以不贪为宝”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特蕾莎修女在炮火里施予爱和慈悲。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div><div> 坚守初心,方能在物欲纵流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于是陶潜有了居衡门之下,品丝竹清音的田园生活;庄子有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道法思想;梭罗有了回归本心,独与绿杉野屋惺惺相看的《瓦尔登湖》。坚守初心,在名利枷锁中做一名脱巾独步的逸士,在仓皇岁月中策马扬鞭,做一个誓死无悔的轻骑。</div><div> 周国平曾言,“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影片《无问西东》中,即使商场的尔虞我诈使张果果内心感觉很崩溃,即使还带着对四胞胎家人的怀疑,他还是选择帮助四胞胎家庭。在深陷人性的泥潭时,善良依旧是他的本性。选择坚守善良,也就是坚守住了初心。在帮助四胞胎的同时,张果果也获得了内心的安宁。</div><div> 坚守初心,方能学有所成,有所建树。钱钟书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在《围城》大热时,他拒绝了所有的采访,仍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研究。终被学术界誉为“文化昆仑;范仲淹划粥割齑,拒绝朋友送来的丰盛食物,刻苦求学,终金榜题名;宋濂不畏寒冷,冒雪求学。学有所成,终成一代文学大儒;托尔斯泰将自己关在小屋,谎称自己不在人世而最终著成传世之作《复活》。王维一曾言:“学道须当猛烈,始终 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大抵便是如此吧。</div><div> 坚守初心,方能在不断失败中取得成功。老舍在《小病》中写道:“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着在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的确,生活很难是一帆风顺的。但当困难来临之际,你又是否能坚守住初心,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才华横溢的沃尔特·迪斯尼是20世纪的英雄。他创造了卡通人物的米老鼠,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动画影片,他创建了迪斯尼主题公园,组建了现代化多媒体公司,他的创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是当他在打拼时,他的作品也曾一次又一次地被退稿。即使面临失败的困境,他仍坚守初心,在不断地创作中最终取得了成功。</div><div> 傅雷曾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浮浮沉沉中,勿失本心。”坚守初心,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初心为本,无问西东。</div><div><br></div><div> 微评:文章旁征博引,例证丰富,信手拈来,坚守初心方能有自我、有建树、有复得,文采飞扬,气定神闲,如果多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论证,将大量的事实和道理内化并催生新的语言和思想枝叶,应该会更契合更有自己的风格。</div><div><br></div><div><br></div> <h3>平桥区五里镇中心校语文教师 晏显桂</h3><h3><br></h3> <h3> 小镇风骨</h3><div> 平桥区肖王中心校 李娜</div><div><br></div><div> 生长于淮河畔的一个小镇,忙忙碌碌间已是人到中年,随着生活的奔波,对周遭的人和事愈加麻木。但每日奔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常会碰见这几个人,久而久之他们给了我许多温暖和感动。</div><div> 伟岸的拾荒者</div><div> 经常会在路旁的垃圾堆旁看见她,五六十岁的样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只腿还靠拐杖支撑着,在垃圾堆里翻来拌去,拣出一些能换钱的塑料,废纸等。起初,我对她也是敬而远之的,不仅因为她的“脏”,还听说她年轻时受过刺激精神有些问题,所以每每碰见她,我总是绕道而行。</div><div> 慢慢地,我发现她和别的拾荒者是不一样的,她从不伸手向镇上的人乞讨,顶多会讨一碗热水。有次不知她从哪里弄来的饼干,还问路过的我吃不吃。我既惊讶又害怕,认为她精神病发作了,赶紧逃之夭夭。有几次,我发现她在路边偏僻的角落里,用几块乱砖头垒成一个简易锅台,用一个外表黑漆嘛唔的破搪瓷缸子煮饭吃。有次儿子和我一起,他见了,朝我嘀咕道:真奇怪?还做饭?不怕麻烦吗?随便讨点儿吃多快捷,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吃到肉,真傻!我当众把儿子痛斥了一顿(虽然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div><div> 直到有次听随弟弟住在县城里的母亲偶然说起了她的事,我才愕然。母亲说端午节前夕的一天清晨,她开门倒垃圾看见了她,左手提着一大块肉,右手拄着拐杖,艰难的往六楼挪。都是同乡,母亲想去帮她一把,她婉拒了。就静静地看着她往楼上爬,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轻轻地敲门声,许久,才听见“吱”的开门声,接着听见一个年轻女人的嘟囔声,随即是“嘭”的关门声,而后是拐杖拄地的下楼声。母亲正诧异,见她左手空着似乎轻快多了往下挪,刚走到母亲身边,她儿子从楼上冲下来,死死地拽着不让她走,让她到家里去。她说,我还是不去了……尽管儿子再三坚持,甚至还抢下她的拐杖,但她最终还是执拗地离开。母亲说后来几次过节都见过她。</div><div> 我无法想象她是拣多久的破烂和如何的拮据才攒够了买肉和坐车的钱,也无法想象有精神病且行动困难的她又是怎样坐上来县城的汽车,一步一步挪到儿子家门前的,更无法想象这么多年的灰暗生活都没有磨灭她母性的光辉和做人的尊严。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泪湿眼底。再遇见她,不再躲避,而是心怀敬意。</div><div><br></div><div> 不一样的清洁工</div><div><br></div><div> 大概是前年,扫街道的老头换成了一个中年女人。中等身材,黑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一副“精明”的模样。果然她工作比前任出色多了。每天凌晨三点多,都能听到“唰唰”的扫帚摩擦声、“哗哗”的铁锹铲垃圾声。她接手后,街道上再也难见到这一堆那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而且乱扔垃圾的似乎不好意思也收敛了许多。听说镇政府去年还被评上了文明卫生单位。她应该是有功劳的。</div><div> 其实,我和她是有些渊源的。几年前,我教过她大女儿。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每天只知道埋头学习,从不和同学说笑,甚至正常的交流也少。当然,成绩自然是拔尖的,但我也忍不住心疼她的少年老成,失去了诸多同龄人的乐趣。在学校贫困生“一补”摸底工作时,她拒绝来学校反映情况。最后通过做思想工作,女孩才写了家庭情况说明。我也第一次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男人出外打工受了重伤,腰部落下毛病,基本丧失了劳动力,只能干些轻松点的小活儿;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相差没两岁。没有婆婆帮忙带孩子,她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外地工厂多挣点钱,只能在镇上找些零散的工资稍低的重活干。扫地对她来说算是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好工作。有次学校内部修路,我还见她来当小工,干最重的活。当时正赶上课间操,我在操场那头监督学生做操,忽见她对女儿指点着,意思是女儿做操不认真。刹那间,我明白了那孩子为何做事学习如此用功。后来听说孩子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我想她一定很欣慰吧。没想到,去年又和她小女儿成了师生。遗憾的是,小女儿的成绩和大女儿是天壤之别。我心想,这次恐怕要叫她倍感失望了。不曾想这孩子,虽不聪明但异常勤奋,作文语句不通顺,字却很工整;数学基础差,但刻苦钻研。我也不停鼓励她。没想到期末考试竟然排到了班级第五名。这孩子还极有责任感,作为班干部不仅以身作则,而且还时时提些合理建议。现今她成了我最欣赏的学生。我打电话给她报喜,我夸她把孩子教育的好,如此勤奋,懂事……她笑着说:“我没上过学,不懂教育。只知道自己这辈子吃了太多苦,不能让孩子再受这份罪了”。不禁想起那句话: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大女儿大学还未毕业,二女儿在读高中,小女儿在读中学,小儿子在读小学。生活的重荷没有压弯她瘦弱的脊梁,还成了教育子女奋进的财富。难怪每次见她拿着扫帚、拉着泔水却永远腰杆挺得的笔直、笑面如花。</div><div><br></div><div> 充满正能量的店老板</div><div><br></div><div> 每天清晨,当我衣衫来不及细整,匆忙往学校赶早操的时候,都会碰见已经晨练回来的他。他经营一家五金店多年,镇上搞开发时还炒过房地产,在这微微小镇上也算是“土豪”。 镇上像他这般的有钱人,不少满身市侩气。要么常常在外花天酒地、KTV、足浴城流连忘返、要么聚众赌博,比谁钱多;更有甚者在外养小三。这些“富人们”大多看不起我这寒酸的教师,一般不和我打招呼,更是常常取笑说我工资寒碜,还不够吃顿饭。而他每次见我,总会微笑且很礼貌的问好,无疑他让我感受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对知识的最后一丝尊重。和他闲聊了解到:他每天五点准时起床,沿乡村公路跑十公里,风雨无阻,坚持很多年了,还曾参加过市里的马拉松比赛。他店里的商品都摆放的整整齐齐,擦拭得一尘不染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有次我去买东西,碰见他正在耍双截棍。见我去,特意表演了一番,居然有模有样。我像小时候看大戏一样很是感兴趣。无意间瞥见店门口还伺弄了不少花花草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不知怎地,我竟想起了那些曾经的美好理想,那些关于读书、弹琴、运动的“宏伟蓝图”,它们早被烦琐的生活消磨殆尽。曾几何时,我也开始学着打麻将、说脏话……。而眼前这个整日与商品和金钱打交道的中年男人还“一身正气”的矗立尘世间。让我这个所谓“文化人”无比汗颜。</div><div><br></div><div> 他们久经岁月洗礼,却不忘初心;他们卑微如尘,也闪亮如星。在残酷凉薄的现实面前,在这偏僻落后的小镇上,在平凡甚至低贱的劳作中,还坚守着自己最朴素的信仰与最宝贵的尊严,默默地在坎坷与苦难中铿锵前行。亲爱的乡亲们,你们才是最好的老师!向你们致敬!!</div><div><br></div><div> 微评:把目光从课堂和书本移开,作者看到了更多社会人的初心,同时也反观了自己,教育者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认知,这是本文不趋同的地方。如果叙述时更好地处理优化,不仅仅拘囿于简单的判断,更加客观地来表达会更好。</div><div><br></div> <h3>平桥区肖王中心校语文教师 李娜</h3><h3><br></h3> <h3>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h3><div> 平桥区彭湾中心校 孙涛</div><div><br></div><div>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最初听这首歌,只熟悉旋律,不清楚歌词,以为它很普通。后来,再细听这首歌,几丝辛酸,几许苦楚,还夹杂些许感动。泪光中,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div><div> 我7岁那年,第一次踏进小学的校门,这里的宁静与圣洁与外面截然不同。第一次见到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我觉得她是那样美丽,那样高雅,那样亲切!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的记得杨老师教我们读“a、o、e”时那抑扬顿挫的语调,记得她亲切灿烂的笑容,记得她教我们唱“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时动听的声音,记得那黑板上整齐有力的字迹……</div><div> 那一刻,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佩与仰慕。上课时,我把老师说讲的知识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回家后,我把老师教给我的故事讲给邻居小朋友们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还学着老师的姿势比划着,有时看着他们听得痴迷地流着口水的样子,我心中满是得意。</div><div> 上四年级后,开始写作文了。我更是如鱼得水,我每次的习作,语文老师都会把它当作范文在班里念。我每次都把头埋得低低的,但心中充满害羞、惊喜,还有激动。上中学了,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div><div> 初三时,我遇见了我此生最难忘的老师——陈静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生于农村,家境贫寒,我和弟弟同时上初中,家里不堪重负。我屡次萌生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的念头。陈老师经常鼓励我,他对我说:“孩子,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等你考上大学后,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报答父母。”听了陈老师的话,我慢慢地坚持下来。学习也更加刻苦了,</div><div> 高中毕业后,我终于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中文系。在这里,我像一条快乐的鱼,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div><div> 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招教考试,回到了我的母校——彭家湾乡中心校,当了一名普通而平凡的语文老师。我终于兑现了我16岁时写在日记本上的承诺:“老师啊,长大后,如果我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我一定用最美的画作来描绘您;如果我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我一定用动人的诗歌来赞美您;如果我成为一名音乐家,我一定谱写一首名曲来歌颂您!即使我不能学有所成,我也一定会沿着您的足迹,坚定的走下去!”</div><div> 十一年来,我努力地站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用心地教好我的每一位学生,关心我的每一位学生。我会给感冒的孩子们量体温;会请留守学生去我家吃饭;会在天冷结冰时,提醒他们“慢点走,别摔倒。”学生毕业后,再给我打电话时,都会亲切地叫我“姐。”</div><div>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上班第二年的语文课代表——牛艳玲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慢慢地照亮中国教育事业的天空。</div><div>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檫去的是功利……”歌声依然在耳边回响。这首歌是每位教师的真实写照。选择教育,不忘初心,来世今生,无怨无悔!</div><div><br></div><div> 微评:一句熟悉的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是许多从教者的初心所在,也是作者一路走来的心路伴唱,作者行文简洁流畅,文字疏密有间,虽不“呕心沥血”,但有明朗之感,如果更多一些细节体验,会更加充盈生动。</div><div><br></div> <h3>平桥区彭家湾中心校语文教师 孙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