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西藏军区通信总站参军已经55年啦!这是50周年时战友联谊会记实

老季扶犁

<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墨客在描述历史时,常常用沧海桑田、楼起楼落来形容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50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人的一生中50年却是漫长而艰辛的。</p><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15日(简称68315),我们重庆白市驿地区的100多名热血青年,有的离开`复课闹革命'的学校,有的放下锄犁,怀揣梦想,告别亲人,坐闷罐、爬货厢,穿越青海湖、翻过唐古拉,一路向西,义无反顾 直抵海拨四千多米的雪域高原,履职拱卫西藏边防的千里眼、顺风耳。一干就是数年甚至10数年,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战友们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大多学有一技之长,有的提了干,甚至升至连、营、团职而独掌一役,干出一番事业。5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帅哥小伙都已变成暮年老人,但他们依然不忘初心,从四面八方向并不起眼的弹丸之地 莉之园度假村集结一一纪念参军50周年战友联谊会。(如需保存、细辨图片中的战友,请点击图片或放大即可)</p>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清晨,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位于重庆白市驿以南 略显幽静的农家乐一一莉之园,静候着战友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战友联谊会场 在半个月以前,组委会的杜康平、马永康、罗开文、陈天华、汤司令等就数次对举办地的选址、食宿、场景等进行了考察。为战友们的聚会付出了辛劳,全体战友们、军嫂们都向他们道一声谢谢!</p> <p class="ql-block">  68315战友联谊会会长郑国元,入伍前就是文革时期的赤脚医生,入伍后不久就被荐送至东北白求恩医科大学深造,医术高操,医德上乘。退役后在区、县级医卫部门长期任一把手直至退休,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更是连续举办三十多年战友会的组织策划人。也是68315战友联谊群的群主。他在家族中排行老幺,却被战友们亲切的冠以“郑老大”称呼,足见他在战友们心中的份量。</p> <p class="ql-block">  68315战友联谊会秘书长陈启华 陈秘书长年轻帅气,才华横溢,走进军营就掌管了在当时被视为西藏军区最高机密通信设备的传真机,上传、下达着中央军委、各总部的高密级图文资料。天适地利加勤奋,事业有成,也曾带职赴四川大学进修,官至西藏军区政治部教导队政委。转业后在党政机关任重要职务,为官一方的他,即使在全民改开搞(改革、开放、搞活)的洪流大潮中也幸能两袖清风直至安全着陆,是我们一百多名战友中的佼佼者。也是每次战友联谊会的主要操盘手和影视资料制作人。</p> <p>八十年代的中国军官风彩,赞一个!</p> <p class="ql-block">  钟自良战友,这位从曲水机务站外线排长干起,一路官至通信二站副政委的他,虽不苟言谈,也略欠幽默,但是,不论是在雅鲁藏布江畔、羊卓雍湖边,还是珠峰脚下、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纵横几百公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带头爬电杆、拉铜线,是精通外线业务的实干家。在七、八十年代,为保障拉萨以西地区的通信畅通做出过重要贡献,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年过九旬的王振文参谋长 六七十年代在通信总站很有影响力,他行事干练,作风硬朗(外号王络儿胡),不论干部战士见着他都绕着走的、是战友们心目中很威严的首长之一。祝老首长健康长寿!(此图文系附加)</p> <p class="ql-block">  事业有成的也同是1968年入伍通信总站电话队的北京籍女兵麻晓军战友。(据说官至炮兵工程学院政委,此图文系附加)</p> <p class="ql-block">  本次战友联谊会主持人李清福,军邮局缩编后任指导员,他待人亲切 诚信,上善若水,与世无争,聪明绝顶,多才多艺,有一副得天独厚且训练有素的好歌喉,为这次战友聚会增添了不少光彩。本次50周年战友会全程由他操刀主持,向他致敬!</p> <p class="ql-block">  会议开始了,主持人李清福宣布:请全体起立,向在西藏部队和复转后,因公殉职或病逝的10多位战友默哀致敬,缅怀他们曾经和我们在一起战斗过的日子,也向他们的父母、夫人及孩子们致以深切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  郑国元会长首先发言:热烈欢迎战友们的光临;深情地回顾在风雪高原里的那些艰难岁月;衷心祝福战友们、军嫂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p> <p class="ql-block">  陈秘书长既操心会务进程,还负责影像资料的采集和制作,放弃中午饭也赶到重庆解放碑处理好战友们的照片,可谓风尘扑扑,不辞辛劳,为的是能让战友们留下幸福的时刻,得到精神上的慰籍。</p> <p class="ql-block">  师永胜战友发言:既怀念当年与战友们一起在雪域高原的青春岁月,又谈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人生的不易。师永胜战友系重庆(白市驿)机场民航家属子弟,从座落在拉萨河大桥边的发信台退役后在重庆一企业长期从事管理工作。也是老三届的他,勤学习、善钻研,洞悉天下事,一手好文笔。</p> <p class="ql-block">  郑国元夫人、当年被誉为巴县第五中学 校花的邓家蓉讲话:祝贺战友们从部队到地方的几十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激励战友们保重身体,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期待60周年、70周年战友会的到来。她的讲话赢得战友们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感动啊!</p> <p class="ql-block">  这位瘦不拉几、口无遮拦、爱睡懒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西藏,吃尽了苦头并落下一身病痛的军邮汽车兵,也险些数次葬身于川藏318线的通麦天险大塌方,当兵7年受到6次嘉奖的老兵油子 忧心忡忡地说:本人体弱多病,苟延残喘,参加60周年大庆战友会恐怕没指望了。呵呵!</p> <p class="ql-block">(本视频系五十五周年战友会时老季的讲话,附加)</p> <p class="ql-block">  这位当年军邮局摩托车班的老班长卓大禄,饱含热泪倾听着王明义战友在四十多年后重返拉萨烈士陵园寻找石仕海战友墓碑的感人故事。石仕海是因检修尼伯尔驻拉萨领事馆的通信线路触电而以身殉职的68年兵的第一位战友。无比惋惜!</p> <p class="ql-block">  万吉模战友夫人陈善容讲话 虽然万吉模已经离世多年,但作为曾经陪伴丈夫在珠峰脚下、中尼边境樟木机务站的军嫂,倾诉着对部队、丈夫和战友们的一片深情。这份执着、不离不弃深深地感动着远在天堂的万吉模,也让战友们为之动容。自组建68315战友群以来,陈善容就以一名战友的名义活跃于群里,给战友们带来温馨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杨发新战友从二郎山脚下的雅安、戚开福战友从北京千里迢迢,不惜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也赶来参加战友会,就是为了能见一见当年在雪域高原一起摸趴滚打、流血流汗的战友们。所以,战友间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那段黄金岁月和艰难历程。</p> <p class="ql-block">  前半段的会议结束后,就开启了历史定格模式。首先定格的是当年铁骨铮铮的通信兵勇士们。在这群近100名战友中,他们都投身于通信兵的有线、无线和运动通信三大序列中。有值守机房操纵电键哒哒嘀的;有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开车送文件的;更有不少战友们在以拉萨为中心,从东线的金沙江边至西线珠峰脚下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北从唐古拉山口至喜马拉雅南麓的亚东沟,在纵横两千多公里的通信线路上,在每隔约20公里设置的只能住下2~3人的简易维护哨所里,他们啃着干馒头,咽着脱水菜,肩背电话机、颈挎g字型脚架,一身风沙一身雪,喘着粗气长年徒步巡线。只要电话线延伸到哪里他们就驻守到哪里,为保障雪域高原的通信线路畅通默默的奉献着。正所谓 人们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  这群被战友们戏称为“军用品”的大部分军嫂们,都曾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不辞辛劳翻越唐古拉、二郎山,或神鹰展翅 直扑拉萨的经历。战友们在千里雪域高原站岗执勤,军嫂们在家乡孝敬老人,抚育子女;他们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温情,只有海誓山盟的默默坚守。军功章里有她们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白市驿镇的弟兄们</p> <p class="ql-block">50年前白市驿镇的弟兄们(感慨良多)</p> <h3>松岭公社的弟兄们</h3>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错,是藏南的一颗明珠,传说中有灵气的地方,也是喜欢去西藏旅游者和摄影人梦寐以求的打卡之地。然而,羊卓雍错却是在海拔5000米岗巴拉山上的生命禁区,而事业有成的钟志良副政委就是从这里的线路维护哨所起步的。在这块不毛之地默默奉献直到退役的还有汤传富、高师涛、谢绍禄、谢光辉、谢世琪、范定国等等战友们。原曲水机务站陕西籍战友梁双有编唱一首歌:</p><p class="ql-block">难忘的西藏有条大河,</p><p class="ql-block">跨过河翻过山有个湖泊;</p><p class="ql-block">湖岸上有我们住过的哨所,</p><p class="ql-block">通信战士守护着电信载波。</p><p class="ql-block">难忘的西藏有座雪山,</p><p class="ql-block">羊卓雍映照着她的巍峨;</p><p class="ql-block">多少战士从你身边走过,</p><p class="ql-block">望着远方的姑娘唱首心中的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图片是陈启华战友转业退休后于2010年重返西藏时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松岭公社的弟兄们,个个英俊挺拔,朝气勃勃。</p><p class="ql-block"> 松岭公社的陈荣生、陈仁华、汤传富等部分弟兄们被分配去了雅鲁藏布江畔的曲水机务站(也是唯一归属通信总站直管的机务站),从山南泽当到浪卡子至江孜(也包括拉萨至曲水段)延绵200多公里的线路维护哨上,默默的奉献着。其中也有部分战友提干继续为保证通信畅通贡献着力量。</p> <h3>黄金公社的弟兄们</h3> <h3>石板公社的弟兄们</h3> <p class="ql-block">50年前石板公社的弟兄们</p> <h3>福寿公社的弟兄们</h3> <h3>龙凤公社的弟兄们</h3> <h3>含谷公社的弟兄们</h3>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组委会重要成员(68315战友群的大管家)杜康平战友,在会议筹备阶段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可临阵脱逃装狗熊(重感冒住院)而缺席本次战友聚会。战友们都祝愿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 这位被称为技术权威的有线载波技师,深藏不露、隐忍不发,只有在酒过三巡后的侃侃而谈才会让你瞬间释怀。从米拉山脚下的皮康夹皮沟至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八一中心机务站,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杀到通信总站司令部高参到一营营长,成为了通信总站缩编后驻拉萨(原电话队、军邮局、维护连等)直属分队的舵爷。真是啊,急流坎坷行,消磨好多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陈高参的规定动作,呵呵!</p><p class="ql-block"> 这位也是新兵营通信员、载波技师出身的陈高参,让战友们印象深刻的是四十多年前,石仕海战友因检修尼泊尔驻拉萨领事馆通信线路发生意外触电事故而以身殉职后,陈高参等战友们大闹电话队的场景。也许是因为那场`大闹',促成了部队为石仕海战友举行了有军区首长参加的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并留下了"xxxxxxxxx,排线障献身虽死犹生”的挽联。</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初夏,石仕海战友在检修因地方文革造反派武斗致尼伯尔领事馆电话线故障而以身殉职的68年兵(军龄不满一年)的第一位战友。所以战友们无比悲痛,无法接受,也才有前述的所谓大闹。</p> <p class="ql-block">  会务组的马永康教导员、罗开文连长为战友联谊会的顺利进行不辱使命、恪尽职守!</p> <p class="ql-block">  这位汽车十六团教导营笫15期学员,汽车行当里的一把老手,我的师兄弟,有着汽驾技师职称的陈天华战友,五十年前,就因长得眉清目秀、帅气逼人,被新兵营长钦定为通信员。虽也曾去海拔四千多米的藏北草原(那曲、当雄机务站)吃过苦头,但还是又回到总站司令部为首长们开座驾至1975年退役。退役后也长期为地区行署专员和国企领导们开车直至退休。五十年后的今天,已进入古稀之年的老帅哥依然风度翩翩,大智若怀。</p> <p>我们的汤司令和罗连长</p> <p class="ql-block">  5Kg装的陈年老坛是群主郑老大珍藏多年的液体之火,醇厚绵长,在午宴桌上格外显眼,战友们举着酒杯高唱着:酒喝干 再斟滿 今夜不醉不回还!</p> <p class="ql-block">  文艺演出开始了,主持人宣布以(入伍时所在的)公社为单位依次节目演出。</p> <h3>程志江老婆代表石板公社表演扇子舞</h3> <h3>李清福与邓家蓉演唱《十五的月亮》</h3> <h3>含谷公社的战友小合唱</h3> <p class="ql-block">  堪称专业歌手级別的李清福,饱含深情地演唱《夕阳红》。</p> <h3>黄金公社的战友演唱《我是一个兵》</h3> <h3>白市镇战友小合唱《打靶归来》</h3> <h3>福寿公社战友小合唱</h3> <p class="ql-block">  郑国元夫人邓家蓉独唱《老年朋友来相会》赢得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  军嫂们载歌载舞,表演集体舞《北京的金山上》</p> <h3>军嫂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h3> <p class="ql-block">  2008年3月15日纪念参军四十周年联谊会时的合影(此图文系附加)</p> <p class="ql-block">  在庆祝四十周年聚会上,事业有成的陈秘书长主持会议时的场景。(此图文系附加)</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参军四十周年庆典聚会上,曾是通信总站卫生队军医、后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主任的张翼军与战友们一起,共同回忆战斗在雪域高原的那些日子,并以专业的知识勉励战友们"圴衡营养、适量运动、平和心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安享幸福晚年。</p><p class="ql-block"> 主席台正中位的长者就是六十年代白市驿区武装部何如志部长,就是他在五十年前亲手把我们送交给接兵干部,踏上了为国戍边的从军之路。向老部长致敬!(此图文系附加)</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夏 留于军区俱乐部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这张在拉萨留于1973年的8名战友照片中,就有3位已经离世了。有文说:战友,是一只沿江而下的帆船,不在乎终点在哪里,只看两岸,郁郁葱葱,峰峦叠秀。一朝的战友,一世的兄弟!</p> <p class="ql-block">  堪称摄影大师的陈秘书长于2010年重返部队时留下的佳作。被称作圣城的拉萨,从当兵的那一天开始,战友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既多姿多彩又可歌可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那天 那山 那院 还有那条流淌的河</p> <p class="ql-block">这幢楼 也就是西藏军区通信总站的一个象征</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因水平所限,在编排过程中,仅以编排者的视觉和观点上传图片,加之本人当兵时间短,掌握的情况不多(特别是组建通信二站后),遗漏和瑕疵一定不少,请战友和军嫂们提出保贵意见,同时对提供图片资料的战友表示感谢。对图片人物的描述及小调侃亦未征询本人意见,如有不敬请见谅。如战友们还有更多更好的图片请发到68315战友群里,我将根据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谢谢战友们,以此存照, 只为了纪念每年的315。感恩一路有你!</p><p class="ql-block">(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两年的315战友会都未能如期举行,但为了纪念每年的315,故上传了一些不同时期和人物场景的照片,导致本文章节略有失序,请见谅!本文于2023年2月更新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