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垠 结庐人境——绿云轩

缦·墨 § 生

<h3>旷野无垠 &nbsp;结庐人境</h3><div>——绿云轩</div><div>在我幼年时,便识得文房之事,这种儿时的通灵便是在家父的熏陶之下开始的。</div><div><br></div> <h3>家父王琛,自号绿云轩主人,是一位极其朴实的农民。墨生将用一位农民艺术家的路程阐述家父的艺术人生。家父是李巍先生的学生之一,也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荒地践行艺术之路的人其中之一。</h3><div><br></div> <h3>对于一个画家的认识,尤其对于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渊源而有奋力于承古出新实践的画家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画家的作品在一次展览中或一次见面时所看到的只是一种肤浅、朦胧的印象,如果就此妄加评论,只能是管窥只见。而对于家父那惊人的创造能力和作品中独特的表现风格以及深邃的美学内涵,只有在反复赏阅和细细品味的过程中才能加以理会。</h3> <h3>家父的山水有朴存先生之气象,绵密的笔意和松动的内部空间相辅相成,在苍莽浑厚、秀润华滋的视觉符号中传达出中国传统笔墨丰厚的文化蕴涵。概言之,家父的笔力、笔意、笔性自有一种朴茂苍郁的独到气象,早已走出了传统山水画图式,包孕着中国文化的现、当代性因素。</h3> <h3>经过十几年的历练,其画已“入深”与“成厚”,既意趣之深和气质之厚已达“法备气至,纯任自然”阶段,呈现出一种笔意纵横,灵气往来之感。在强调“有生活感受,无生活实景”的实践中放开彻悟、复归心灵、以意取象的山川流水,林木烟云,含蕴着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种心绪,乃是一种秀润与沧桑的融合。作品中的意象,既不恣肆超拔,也不华美宫丽,而是从容自在、平易简淡、松秀舒展、笔法愈为自由率意,真正有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感。这种笔法表现上的自由王国状态,是父亲数十年纯功历练的结果,它符合“道法自然”的人文理想。</h3> <h3>石涛在《画语录》里所谓“腕不虚则画非是”,“其用笔极度重处,却须飞提纸上,消去猛气”,“笔与墨会,是为氤氲”,“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的境界。这种境界无处不自然,无处不天成,无造作之笔,无雕琢之痕,美在清雅,妙在分明,将观者带进一个特殊的审美天地。有时静心层层积染,有时及时捕捉和留住偶然得来的墨色效果。在写与染的关系上,写不到时,便力求染到,满纸五墨交替,玲珑剔透,重重景象,虚灵绵邈,烟波无尽,目极无穷,虽丘壑无言,却透露出生命的神韵。</h3> <h3>家父的山水感性色彩极强,创作过程的因气布势,虚实相生,运笔的刚柔相济,用墨的阶次分明,化机一片,皆显现浓郁的书法气息。“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黄宾虹语),是父亲山水区别于当代其他山水画家之处。正因为家父有如此的认识和追求,所以他笔下的山水,不以描绘、再现山水自然形象的真实为目的,貌不惊人形不奇特,笔随意转,象由境生。其美妙正如石涛《画语录》中所言:“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此真大家也,不必论古今矣。”就此而言表现了“山水真趣”,是父亲山水画“内美”真趣的显著表征。“内美”是一种难以言喻之美,它应该大方、朴素、蕴藉、深沉,须久品耐观,方见其动人心魄之处。有如饮茶,大味必淡,至淡至浓,故须真知音赏者。</h3> <h3>父亲写山水之意,“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力图在作品中运用水墨渲淡,点线的生动结合,墨色的丰富多变表现主体的虚与实,神韵与理气。以传统技法写真实山水,在笔情墨趣中写山水之真,直抒胸中性灵逸气,这是父亲几十年执意不改的实践和追求,代表了传统派借古开今的一种重要取向。我以为家父用出入传统的笔墨语言阐述了一种儒家思想的文化精神,它自然内美,余味回甘,使传统山水画的再创与新生成为可能。</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零一八年农历二月于南桥缦堂墨生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