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兮''作为抒发感情的助词,在«诗经»时就出现了。在«楚辞»中更是频繁使用。现在都把‘‘兮''读成‘‘西''音,这是一种误读。</h3> <h3> 现在人写诗抒发感情时要张大口发出‘‘啊''音,难道古人抒发感情时反而要合口发出‘‘西''音吗?这不把诗人憋屈死才怪。</h3> <p> 我查证了一些资料,‘‘兮''除了读‘‘西''音外,古时还有‘‘椰''和‘‘婀''的读音。在«楚辞»中,应该读‘‘椰''或‘‘婀''音,而不能读成‘‘西''音。</p><p> “兮”与“猗”通,“猗”古读“婀”音(e)。《三家诗异文疏证·卷二》:“猗作兮,通字也”《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俞樾按:“猗即兮字”。猗、阿古音同。《诗·小雅·节南山》马瑞辰传笺通释:“猗、阿古音同用”。此证“兮”古可读“婀”音。</p><p> “兮”又与“也”通。《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卷十九》段玉裁按:“兮、也古通用。”《说文·玉部》段玉裁按:“今《诗》兮作也”。</p><p> 传世本《诗经·曹风·鸤鸠》“其仪一兮”,郭店楚墓竹简《淄衣篇》简39、《五行篇》简16、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淄衣篇》、《礼记·淄衣》等,“兮”均作“也”。</p><p> 《毛诗·国风》“其实七兮”,阜阳汉简《诗经》“兮”作“也”。</p><p> 是“兮”又可读“也”音。</p><p> 高鸿缙《中国字例五篇》:“兮,只象气越于形。丂声。”杨树达《文字形义学》:“兮,象气之舒于。八,象气分散。”语气声音之舒出分散,自然应该张口发声而不当闭口之音。丂音“考”。《说文·丂部》:“丂,气欲舒出。”《字诂·兮》:“兮,歌之曳声也。” 曳音“叶”,“曳声”即歌之长声。歌之长声,多为张口之音。 高鸿缙说“兮”读“丂”音,与今之语气词“啊”音更近。</p><p> 清·孔广森《诗声类·阴声歌类·末附》:“兮,《唐韵》在十二齐,古音未有确证。然《秦誓》‘断断猗’,《大学》引作‘断断兮’,似兮猗音义同。猗古读阿,则兮字亦当读如阿。”</p><p> 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认同并沿用了孔广森之说。《屈原研究·一·屈原身世及其作品》:“兮字古音当读如阿。关于这个字,孔广森有一段很透辟的见解……这个见解是无可怀疑的。从字形上说来,兮字是叫人张口发出丂声。八,就是张口的意思。那样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和阿声极相近。”</p><p> 陈明远认为古汉语中“兮”“呵”二字互通,“呵”今音“啊”。他举例证之: 今通行本《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惚兮恍兮”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作“惚呵恍呵”。</p><p> 刘畅觉《字词探源·文字·五》:“兮,读若今音的‘啊’”。</p><p> 李先耕《诗经中的兮字》:“《诗经》时代兮字的主要元音为‘a’,是不错的。”</p><p> 综上之述,“兮”不能读为闭口之“西”音,而当读为“婀”或“椰”音。亦是“兮”古人本读为“婀”音,而后人误为“西”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