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乌苏里江边下游的北岸,有个小镇在地图上叫四平。冰雪消融的时候,它在小孩子的眼里,变成一座威尼斯水城。</h3> <h3>四平镇过去人口不多,南面十八公里紧靠乌苏里江的东安镇才是自古繁华 ,那里有大明朝的诺罗路和大清的卡伦,至今在挠力河的入江处还能看到它的遗迹。北面十五公里是别拉洪河南岸的民主屯,西边紧邻出酒的大板村和大板山汉魏祭坛遗址。东边一直通到海清、四合,那里是乌苏里江的下游,往东北不远就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合拢处抚远市。江水从这里绕过黑瞎子岛进入俄罗斯地界,黑龙江变成阿穆尔河,经庙街,库页岛进入日本海。</h3> <h3>四平镇东西南北都是水。喜春河与阿布蛟河从西到东,南北夹击,冲击出一片高地来,看着像是在斯莫勒山谷底,空中鸟瞰却是坐落在一个龟背上。</h3> <h3>镇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哪儿的口音都有,以山东口音为多。最早先东安镇,民主屯,大板村,二龙住着的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原住民。而真正的土著却是在东安镇上游的四排和下游的四合才有,它们是肃慎后人,也是黑水靺鞨的分支,叫着赫哲族人。</h3> <h3>海清那边据说有朝鲜屯,也算土著。唯独汉人是后来闯关东过来谋生,很多故事可以上朔到清末民初。锡霍特山脉那边,库页岛一代都有关内移民的足迹。</h3> <h3>这样算来四平镇算是年轻人了,最早这个地方住着几户人家,都姓氏名谁,已经无证可考,地方志里介绍说,1956年专业官兵从东安镇搬过来,这里才日渐有了人气。</h3> <h3>姚中缙先生编撰的《饶河县百年拾记》里有记载说,1956年11月有200余人的开荒队进驻这一地区,正式建立8509农场。1957年在平东村西的四平村建立一分场,也就是现在的八五九农场场部。</h3> <h3>那时的八五九农场场部刚从饶河县搬到东安镇,新疆农建二师的副师长赵明高也刚刚调来当场长。到了1958年,十万转业军官来了3200多人分赴各个开荒点,这片土地才逐渐热闹起来。</h3> <h3>1958年大跃进时期,人的想象力充分得到了发挥,人民日报报道广西水稻单产超过十万斤,极大鼓舞了国内各行各业。12月12日,经农场请示铁道部牡丹江农垦局并转呈农垦部同意后,经国务院批准,做出了撤销饶河、虎林二县建制的决定,合并成立虎饶县并与牡丹江农垦局合一。原虎林县内一部分人民公社,合并所在国营农场,饶河境内四个人民公社,全部并入八五九农场。</h3> <h3>关于八五九农场的建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前面讲的,资料来自官方地方志。另一个版本是本人亲自去汤原农场考察来的资料及图片。</h3> <h3>照片为证(现在实物已经没有了),1955年8509部队(铁道部第九师)来到了汤原县北1.5公里处的北大营,也就是现在的汤原农场场部所在地。</h3> <h3>从空中鸟瞰北大营营区是“八一”的字样,大概是一种军人的怀念。</h3> <h3>营房驻地经历岁月洗礼,不断变换职能,最终化为尘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h3> <h3>汤原农场,这个看上去永远和八五九农场没有关系的小地方,突然间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资料上说,1956年3月,从朝鲜战场下来的第九师大部队接受了新任务,向虎林,饶河进发,留下的三个中队开始以8509点部队番号建场,场长是42团副团长贺长春。</h3> <h3>同年九月这些人脱离部队建制,经报请牡丹江农垦局批准,正式使用859农场的名称。</h3> <h3>同属于牡丹江农垦局,不可能同时出现一东一西两个859农场,这里面有误差。</h3><h3>时间到了1958年,合江农垦局成立,859农场更名为汤原农场。以此为基础推断,现在的859农场应该是更名以后的事情,否则,时间点上不成立。</h3> <h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60年过去,现在的八五九也改变了原有的模样。</h3> <h3>最早先的标志性建筑,俱乐部,老百货,招待所,机关办公室,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耸立起来的楼房。</h3> <h3>有了楼区,小镇开始有了城的模样。白天,马路不再暴土扬灰,夜晚,街道也会霓虹闪烁。</h3> <h3>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实现了,汽车也不再是奢侈品。</h3> <h3>日子似乎很完美,吃喝不愁了呀。</h3> <h3>年轻人与新移民早已忘记或者本就不知道四平镇这个名称,地图上也仅仅是四平两个字。</h3> <h3>二龙屯搬迁了,谷歌地图不再显示那里的村落。民主屯东边的山被挖得千疮百孔,门前的山很多年前就变成了红色。</h3> <h3>江边的东安镇还是老样子,水还是向东流,虽然鱼大不如前多。棒打狍子瓢舀鱼早已成了传说,狍子已经不见很久了。</h3> <h3>四平镇上的人整日忙碌着,大部分人还是以租种土地生活。租一亩旱田300元,租一亩水稻500多,还好,每年都有些政府农业补贴,有怨言也有满足。</h3> <h3>镇上的人希望种地的人有个好收成。种地的人富有才会舍得花钱,镇上的商店,饭店才会有生意,好日子都在梦里呢。</h3> <h3>种地的人也盼好收成,收成好了,就敢让孩子继续读大学,就敢领家里病人去更远的省城医院看专家号,也舍得下一顿馆子,买几件时髦衣裳。老百姓朴实无所求,没病没灾,老婆孩子热炕头。</h3> <h3>整体搬迁以后,八五九农场老屯子剩下了大板,民主,东安镇。农场时期的修造厂,工程连,六连,工业三,汽车队被扒得跟战后阿富汗似的期待重建。突然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h3> <h3>百废俱兴中满目萧然,在期盼中盼望春和景明,江湖之远,先天下之忧而忧了。</h3> <h3>前几日气温升高,雪水聚集成一汪,低了头蹲下,地面上的高楼就在水里了。梦幻一般都水乡,威尼斯水城一样的静美。这边是城市,那边是断壁残垣。</h3> <h3>头上一片天,水里一片地,凝视中,一辆车驶过,时间碎了。</h3> <h3>远远地看见,那是另一个海市的世界,有你有他还有我。</h3> <h3>雪化了,春天就来了,春天来了,花儿就开了。</h3> <h3>四季轮回,春夏秋冬,不管咋样咱们还得一起朝前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