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还是木雕展?

石都赏石

<h3>  最近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些石展上的获奖作品,让我对这些金奖、银奖到底评的是赏石艺术作品还木雕艺术作品产生了深深地怀疑,还是让作品来说话吧。</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此件金奖作品名为“佛窟”。“窟”,本义为空间狭小的土穴。“佛窟”,本义为在石壁上开凿、内放佛像或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的洞穴。从题名理解,此件作品的主体应是雕成佛窟状的木雕,石为配饰。</font></h3> <h3>  (二)此件金奖作品题名为“仙境蓬莱”。其作品主体看得出来左边是海边的蓬莱阁,下边及右侧为大海,海上还有一只帆船,一件完整的木雕作品。就是看不明白在蓬莱阁与帆船之间的海面上放一块小石头是何意?</h3> <h3>  (三)此件银奖作品,木雕的身体与手部动作与头部的奇石造形倒也相得益彰,只是头部与身体的比例有点夸张。</h3> <h3>  (四)此件银奖作品,木雕的身体与奇石的头部比例还算协调,木雕比重占主体,石头只是画龙点睛处。</h3> <h3>  (五)此件银奖作品,无疑主体还是木雕,且头部石与身体、大树的比例不对。</h3> <h3>  (六)此件银奖作品,木雕的身体有四只手,盘腿座于莲台之上,应是佛教中的人物,衬板上书“大智慧”,身体上安的奇石脑袋一时看不明白,再看展牌上题名为“象王”,查了下度娘,有一个印度佛教故事《六牙象王本生》,此件木雕作品主题应与此有关。</h3> <h3>  (七)此件银奖作品,主体是一张木雕的古代拔步床,床里放有一卧姿人物石。拔步床产生于明朝晚期,直到民国仍在南方的富庶家中使用。其题名为“睡佛”,也与历史不符。佛教一般公认为于汉朝时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怎可能卧于拔步床内呢?</h3> <h3>  此类获奖作品,如果说是木雕艺术,石头似乎有点多余;如果是赏石艺术,底座又有喧宾夺主之感。</h3><h3>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当代赏石艺术的一种发展潮流,体现了赏石艺术与木雕艺术深度融合的趋势。</h3><h3> 笔者并非排斥各种创意底座,而且认为创意底座拓展了奇石表现的创作空间。但作为具有导向性的石展评审,是否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赏石艺术与木雕艺术的融合是否应该有一个度?如果有,它的边界应该在哪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