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你未曾远离

Tiger

<h3>  父亲去世一年了,经常会想起他老人家,中年时期的他和晚年时期的他;穿着军装的他和着便装的他;英姿勃发的他和举步维艰的他……往事悠悠,一桩桩、一幕幕,常常像影片一样略过我的脑海。</h3><h3> 父亲,好想你! 父亲年轻时戎马生涯,30岁才结婚,继两个哥哥之后才有了我,因而生我的时候他已经37岁了。我出生前父亲刚晋升少校不久,父亲对母亲说:如果是女孩叫金芳,男孩就叫金晋。在对我的教育方面,并没有因为我是他的小女儿就纵容娇惯我,而是和哥哥们一视同仁,如果贪玩、不帮助母亲做家务,也是要遭到训斥的。当然也有慈爱的时候,有一次觉得我学习不错,奖励我一支钢笔;还有一次全家包饺子,我插不上手,就把包好的饺子放到盖垫上,跑来跑去的似乎也很忙,爸爸亲切地叫我"饺子腿"。 还有许多儿时回忆:有一次父亲带我穿过中山公园去他的部队,坐着中山公园的草坪上,他教我怎样用一只手通过属相算一个人的年龄。我很快学会,等到了部队立刻给一个姓葛的文书算,结果当然是正确的;父亲喜欢听京剧,解放初期他曾经看过梅兰芳演唱,由于票价太贵只能买站票,他看书多了会头疼,我就给他唱八个样板戏,用现在的话说,父亲可以点歌,什么李铁梅、阿庆嫂、小常宝、吴清华,没有一个能难倒我,父亲常常会微笑地听着,很快忘了头疼。 父亲一生爱学习,每天读书、看报、做笔记,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的有好几本。即使是到了晚年,记忆力明显下降,他依然没有忘却这个习惯;父亲一生努力工作,在部队曾做过模范连队的指导员,我懂事时他已是独立营政委,因为工作出色,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过海军第四次党代会,并先后两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h3> <h3>父亲离休后的生活很充实,做为老革命和上虞市关工委传统教育报告团的成员,他先后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讲课230场,听众76000多人次,多次被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父亲的讲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上虞日报头版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一堂撼人心扉的党课市委书记王润生等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听课,文中的讲者就是父亲;绍兴晚报也曾撰文:&quot;社会大学&quot;的&quot;专职教授&quot;,赞扬父亲晚年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门球是父亲老年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父亲是上虞门球队的第一批球员,曾做为上虞门球队的队员去兰州参加过全国的门球比赛。后来母亲在他的影响下也加入了门球队,做为门球伉俪,他们曾赢得第一届鸳鸯杯门球赛的冠军。父亲写过一篇&quot;怎样打好门球&quot;的文章,里面详细分析关于技术,关于战略,关于心理问题等等,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只记得第一句是:门球门球,一门为首,一门不进,又愁又羞;进了二门,有位有友......均在门球场广为流传。父亲晚年因年老体弱打不动了,就坐在球场边看别人打,看到高兴处会喊一句&quot;好球!&quot;,再后来连照顾他的阿姨都加入了这一行列。我经常会到门球场去看他,在身后轻轻地叫他一声,他回头一看到我,立刻露出灿烂无比的笑容……</h3> <h3>从小到大,除了大学五年在杭州,我一直在父母的身边。没有像两个兄长那样,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养大,20岁左右由于父亲从部队转业离开青岛,他们又不得不和父母分别。在父母晚年,因为我的职业,能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健康,这也是我的福气。 父亲晚年患阿兹海默症,记忆力明显下降,备受疾病困扰,他非常渴望亲情,因为两个哥哥都在外地,我几乎每天都去看他。每次看到我,他会像孩子一样露出满足的笑容,他经常说&quot;金芳你来了,你来了我高兴!&quot;;他会央求我尽量多待一会儿,每当我告诉他不得不去单位了,他就会很无奈,在他的灵魂深处,工作总是第一位的;有一次我一到家,想拿出ipad给他放京剧,,想不到他盯着我说&quot;呃,我还是看你这个人好。&quot; 父亲,你那件土黄色的丝绒外套还挂在我的衣橱里,想你了,就把脸贴在上面;你那块黑色的手表还在我的抽屉里,想你了,就把它戴在手腕上;家里的电话响了,显示的头像仍然定格在你回眸一笑的瞬间……父亲,仿佛你未曾远离。 金芳 2015.3.27于上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