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周日下午,天气不错,老婆说想出去走走,规划目标行程自然是我的任务。福州的一些公园、步道都走了好几遍了,突然想起不如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仓山探寻老洋房,品味一下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美韵,也了解了解万科仓前九里项目将为我们打造一个怎样的福州文化新地标。</b></h3><div><b> 半天的行程,为了不走回头路,我们选择公交出行。下午3点半从鼓楼站乘20路公交,约40分钟到首山路仓山镇站,下车后往回走几十米,跨过上三路,进入对面的学生街(复园路)。沿复园路步行220米,就看到位于复园路和程埔路交接处的林森故居,这是我们探访的第一站。</b></div> <h3>学生街(复园路口)</h3> <h3>林森故居,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的公馆,建于1920年代</h3> <h3>中西合璧外廊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h3> <h3>修缮后已作为仓山区儿童图书馆对外开放</h3> <h3><b> 参观结束后沿着程埔路继续向北,不到100米处左拐进入石岩路,这条路只有300米长,路的尽头可以看到马厂街基督教堂的路标。大名鼎鼎的马厂街及其支巷康山里是我们探访的第二站,虽然整条巷子总长只有500多米,但有12座别具一格的花园式洋房。这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西洋老建筑,见证了福州风云变幻的历史,每一幢老洋房仿佛都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b></h3> <h3>路标很醒目也很简陋</h3> <h3>马厂街基督教堂</h3> <h3>宜园</h3> <h3>在宜园门前碰到一对双胞胎姐妹在拍片</h3> <h3>亦庐</h3> <h3>鼎庐</h3> <h3>永安里</h3> <h3>硕园</h3> <h3>建园</h3> <h3>拓庐</h3> <h3>忠庐</h3> <h3>梦园</h3> <h3>爱庐</h3> <h3>可园,康山里5号,建于民国十七年,英式建筑,民国才女林徽因回榕探母居住此处。</h3> <h3>可园隔壁就是以园,门头上的字已经脱落,如果没有事先做好功课可能就错过了。可园以园分开两处真是可以👍</h3> <h3>意园原址</h3> <h3>马厂街西北门</h3> <h3><b> 出了马厂街西北门就是对湖路,右拐向东约500米于麦园路交接处左拐向北穿过只有200米长的槐荫里,就到了我们探访的第三站乐群路。由东向西徜徉在这条600多米长的盘山小巷里,古榕、教堂、老洋房尽收眼底。</b></h3> <h3>对湖路</h3> <h3>槐荫里。在喧嚣都市里,这里隐藏着繁华褪尽后沉淀下的宁静、悠然……</h3> <h3>槐荫里5号,建筑为两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英式平面,立面为现代主义风格。该房辛亥革命后为上海一商人(怀疑为后来的军统人员)从英国人手中购得,40年代影星胡蝶曾在此小住过,疑为40年代戴笠来福州处理江秀清期间的住所。50年代为福清籍华侨张珠治先生购得,现在为张先生后裔居住于此处</h3> <h3>槐荫里4号,为典型的英式住宅,红砖砌筑,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曾为日本大阪商船会社使用。1932-1942年期间,福州地区中共地下党的发报电台曾经秘密设在此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等国形成同盟,本建筑曾经作为盟军联络处使用</h3> <h3>再往北走就看见乐群路了</h3> <h3>来到乐群路后向东几步就看到红军园(乐群路10号),这是英国领事馆旧址,现为省军区老干部宿舍</h3> <h3>隔壁的乐群楼(万国俱乐部),建于1854年,1859年落成。由位于仓前山的各国领事馆集资兴建而成,为各国领事及商人聚会娱乐的场所。乐群路因此楼而得名</h3> <h3>红军园对面的慈园</h3> <h3>乐群楼隔壁是1984年复办的福建华南女子学院旧址</h3> <h3>在华南女子学院内看到的乐群楼侧面</h3> <h3>从华南女子学院俯瞰解放大桥、中洲岛和闽江北岸的中亭街</h3> <h3>在华南女子学院内看到的福建美丰银行旧址背面。百年间,该建筑功用屡有变化,明确可考的包括裕昌洋行、宝顺洋行、同珍洋行、基督教青年会、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美丰银行、美孚洋行、福州制药厂等单位使用。</h3> <h3>出了华南女子学院,沿乐群路一路向西</h3> <h3>法国领事保罗·克洛代尔故居。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法国文坛杰出人物”的法国文豪保罗·克洛代尔,曾是法国驻福州领事,在福州居住不止7年。1896年,他来福州参与福州船政重建谈判,1909年离开中国,也多次来福州居住游玩。他在福州期间,曾用一个中国名字叫“高乐待”,在这里写下《中国风物》、《认识东方》等文章。而他的姐姐就是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情人</h3> <h3>福州高级中学</h3> <h3>石厝教堂(圣公会约翰堂),是福州最早创办也是最具特色的基督教堂之一,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教堂前方还有两棵风水树,一棵银杏为一级保护古树,一棵樟树为二级保护古树</h3> <h3>紧锁的铁皮大门被扒开了一个小口子,刚好可以伸进相机拍照😊</h3> <h3>有图有真相😄😄😄</h3> <h3>教堂西侧</h3> <h3>这个建筑没有标识查不到资料</h3> <h3>墙角有一只猫</h3> <h3><b> 乐群路的西头连着爱国路,爱国路2号美国领事馆旧址是我们探访的第四站。老建筑已经修复,作为烟台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这里不仅讲述烟台山的过去和辉煌,也将是烟台山复兴的一个起点。可惜要网上预约才能参观,只能在围墙外拍些照片。</b></h3> <h3>美国领事馆旧址</h3> <h3>领馆旧址东侧石阶上摄影师和模特正在创作</h3> <h3><b> 从领馆旧址东侧的石阶向下走,就是仓前九里中已经初步修复的一里叫亭下路,这是我们探访的第五站。根据亭下路修复的效果,整个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会是什么模样,还是很令人期待的。</b></h3> <h3>亭下路</h3> <h3>亭下路口</h3> <h3><b> 出了亭下路就是闽江南岸的仓前路,天色已晚,我们就直奔中洲岛乘坐20路公交返回鼓楼</b></h3> <h3>仓前路上回望天安堂</h3> <h3>中洲岛</h3> <h3>解放大桥上拍三县洲大桥</h3> <h3>老婆拍的</h3> <h3>我拍的😊</h3> <h3><b><br></b></h3><div><b> 漫步老仓山,几个钟头走马观花,初步品味了仓山的沧桑,也感受到了这沧桑中的美韵,历史的厚重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个可以媲美厦门鼓浪屿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比鼓浪屿更文艺的地方。叶圣陶在《客语》中曾这样描写:“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b></div><div><b> 是啊,仓山的美,在于它看得见历史品得出诗意。</b></div><div><b> 期待芳华重现</b><b>……</b></div> <h3>【小贴士】</h3><h3><b> 老仓山洋房</b>:是指鸦片战争后所建的一群建筑群体,当时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为外国势力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在仓山首设领事馆,至20世纪初,境内共有英美法德俄荷等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光绪年间,仓山已有外国商行30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仓山分行等。西方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也纷纷派传教士来仓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西式建筑在仓山拔地而起,因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h3><h3> <b>马厂街小巷</b>:仓山区桃花山上的马厂街,曾是朱熹的叔叔朱槔笔下的“世外桃源”,又在明朝时成为戚继光设马厂的一座山头。晚清,马厂街成为洋人、官宦、富豪的中西别墅集中区。民国时期,国府主席林森、海军司令陈绍宽、孙中山秘书黄鲁贻的身影常常出没此地。如今可园门口挂着的介绍牌提到:才女林徽因曾于此居住。1928年前后,房地产商相中了桃花山马厂街一带的环境,建成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海外侨商和本地民族资本家随即纷纷购买了这些房子,形成马厂街住宅区,类似今天的别墅区。马街厂长约450米,宽2.8米,历经时间的洗礼,留下12处老洋房,成为福州近代史的一段缩影、一块活化石。</h3><h3><b> 仓前九里</b>:这是一个与“三坊七巷”类似的概念,从仓前路一共有九条路通往烟台山,分别为观井路29号弄、观顶巷、崇圣庵巷、佛寺巷、天安里、池后弄、亭下路、忠烈路和龙峰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ff8a00">谢 谢 观 赏</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010101">请继续关注:</font></b><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pm3vm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探寻老洋房 品味老仓山(下)</a></h3><h3><h5><b>部分老洋房文字资料来自:</b><a href="http://www.fzcuo.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a></h5></h3><h3></h3> <h3>《仓山旅游》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章:</h3><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a7koWYC38MnQ5jnDymRL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仓山旅游》公众号</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