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景德镇清代陶瓷古籍上,有这么一段话:“景德一镇,屹然东南一雄观,周袤十余里,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缘瓷产其地,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这是古人带着感情的,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我们景德镇的一段文字。景德镇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终岁烟火相望”,说的是这座古镇一年到头窑火不熄的景象。较早的文献,宋元时期有个叫蒋祈的,他写有《陶记》一书,他就说,“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就是说景德镇全镇有瓷窑三百余座,这里的“陶”指“窑”,这是宋元时期的情况。明朝嘉靖四年的《江西通志》记,在景德镇官窑就有58座。民国初年统计,大型的镇窑有118座。作为景德镇,它是一个瓷都,历史的文献记载瓷窑有这样一个数量,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到它的规模和景象。对这种景象,十八世纪初的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是这样描写的:“从各处袅袅上升的火焰和烟气,构成了景德镇幅员辽阔的轮廓。”美国诗人有这样的诗句:“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成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疑画笔,朵朵化去变红云。”整个景德镇它就是一个窑火打扮的城市,这就是我们景德镇因为瓷业的关系,出现这样一种城市的形象。所以我今天这个题目“景德镇柴烧瓷窑”,就是讲述景德镇柴窑的过去和现在。景德镇传统瓷窑使用的燃料有两种,一种松柴,一种槎柴,当然是以松柴为主。那么景德镇的传统瓷窑主要就是“柴烧瓷窑”。</h3><div> </div><div>下面我先来讲窑、陶、瓷这三个字。</div><div>先说一个字,“匋”。这个“匋”是这样写的,没有左耳。南北朝梁朝有《玉篇》这一本字书,字典,它说“匋”今作“陶”。说明“匋”和“陶”是从南北朝时候分开的,作为两个字。后来明代有《正字通》这本字典,它解释这个“匋”字:“余韶切,音遥,匋与窑同”。那么就是说,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没有左耳的“匋”字,既是指陶,又是指窑。指“陶”的这个意义,我们注意左下这个“缶”。在北京奥运会上,张艺谋他就利用了这个,设计了击缶的表演。这个“缶”是一种器皿,小口的陶器,又是一种乐器。“窑”字是什么结构呢?就是一个“穴”字头,下面一个“缶”。这就很形象,这个“窑”最初的形状就是和洞穴有关,在早期有竖穴窑、横穴窑。就是挖一个洞作为窑子,把坯放到里面用柴来烧,这就是“窑”的文字和最初发明的痕迹。</div><div>我们说“瓷”,按照现在科学研究的一致的认识,认为商周时候就出现原始瓷器,在东汉时候出现成熟的瓷器,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瓷器的特征,我们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它讲“瓷”是“高岭土经过高温烧制出来的器物”。“瓷器”是“瓷制的器皿”。我认为这个解释不够准确,有点太笼统。实际上制瓷不完全是高岭土一种原料,在这个叙述过程中也没有把瓷的特点表现出来。所以根据各方专家的论述,我拟了这样的一个定义:“瓷器是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经加工成型、干燥,以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的器物。其表面光洁,较薄者呈半透明,质地坚硬致密,断面具不吸水性,敲击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这段话后面是个补充性的解释,前面是一个本质性的论定。是陶器,还是瓷器?它有科学的标准。但是作为一般性的鉴定,特征就是我们对景德镇瓷器的特点的概括:“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很能反映瓷器的特点和基本性质。首先,“白如玉、明如镜”这是表现它的白度、亮度,“薄如纸”和“声如磬”表现它的致密度,作为硬质瓷的特征,就是它的瓷化程度很高,因为瓷化程度很高,所以敲打起来有金属似的声音。</div><div>这里我再讲一下,“陶”和“瓷”是有区别的。“陶”和“瓷”的区别在于制作原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制品的性质不同。“陶器”和“瓷器”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在使用上有很多特点。我们作为景德镇瓷都人,应该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古人常常“陶”和“瓷”的使用是不加区别的,不分的。比如督陶官唐英,他有著作叫《陶冶图说》。但是《陶冶图说》说的不是制陶。到唐英的时候,景德镇制瓷的工艺成就达到了顶峰时期,他说的肯定是制瓷。所以古人对“陶”和“瓷”是不加区分的。今人尚古,有时也以“陶”指“瓷”。比如陶瓷考古研究所刘新园先生给祥集弄明代民宅取名叫作“品陶斋”。但是在里面不是品陶,而是品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瓷器。再一个就是“陶”和“瓷”联合使用的时候,那个“陶”字常常是虚化的,就像“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在这里不是既指“陶”又指“瓷”,它就指“瓷器”,“陶”是虚化的。我们更要注意的,就是传统制瓷工艺和现代陶艺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们有些瓷器的展览不能讲陶艺展览,我们这些工艺美术大师在报纸上常常被说成“陶艺大师”。实际上陶艺跟传统制瓷工艺这是两回事。我们作为瓷都景德镇人,要把“陶”和“瓷”好好地琢磨一下。我们刚刚讲瓷制品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瓷器,它需有制瓷原料,由瓷石、高岭土、釉料这些原料配合起来。它怎么样来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呢?它要经过火的烧炼,这个烧炼就需要窑。所以在讲柴烧瓷窑以前我们先讲了“窑”、“陶”和“瓷”这三个字。</div><div>我们再来说一说景德镇典型的柴烧瓷窑。</div><div>我们先说一下烧窑的燃料。作为瓷窑,它使用的燃料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景德镇烧窑需要大量的燃料,燃料是什么?就是松柴。松柴具有哪些特点?它比煤火焰长,便于瓷器的烧成。对景德镇,古人说“水土宜陶”这么四个字,其中就包括景德镇具有很多的松柴资源。马尾松的特点带有松脂、油脂,同时它还更具有一个特点——生长周期短。最近我看到一份景德镇市情的介绍,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景德镇虽然是千年瓷都,耗费了大量的松柴这样的原料,但是景德镇现在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65%以上。”景德镇处于丘陵地带,它是黄山余脉的这样一大片的丘陵,再加上气候的条件,便于马尾松的生长。所以这么多因素加起来,成为很好的一个烧制瓷器的条件。作为松柴,它还有一个特点,对环境保护来讲,它优于煤。煤含硫,松柴不含硫。在民国时的瓷业调查里说了,长江上游很多地方,居民烧饭用煤,但是景德镇地方烧饭也用柴。所以景德镇的柴烧瓷窑的诞生跟这样一种自然资源是密不可分的。</div><div>景德镇典型的柴烧瓷窑,一共有四种:龙窑、馒头窑、葫芦窑和蛋形窑(又称景德镇窑,或镇窑)。</div><div>首先就是一个南方的龙窑。之所以叫龙窑,是因为它依山坡而建,像一条龙。它长的有五六十米,资料记载有超过一百米的。所以它装烧量很大,升温快,热量利用率高,在宋元时期普遍使用。</div><div>第二种典型的窑叫馒头窑。外形像馒头。因窑室平面像马蹄,所以也有马蹄窑之称。这种馒头窑是一种半倒烟式的窑炉,它跟直焰型不同。直焰型窑窑顶是有一个排烟口的,火膛里面燃料烧起来以后,火就往上面跑。馒头窑窑顶是封闭的,所以火一到窑顶以后就倒下来,然后再经排烟孔从烟囱出去,这样就增加了火走的路程,充分利用了热量,也便于烧成必要的温度和气氛。这就是馒头窑。</div><div>第三个葫芦形窑,葫芦窑它的全称应该是葫芦形窑。葫芦形窑的发明在元末明初。我们江西在明代出了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宋应星。他写了一本书,在我们中学的教科书中都提到了,书名叫《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这本书里面它就有我们景德镇葫芦窑的插图,这个葫芦窑插图上而且作了一个文字说明。“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两个小时。就是要烧二十四个小时。从葫芦窑的烧成方式我们就看到,它既具有馒头窑的特点,又具有龙窑的特点:因为龙窑也是在窑身两旁的投柴孔投柴,而它两个葫芦形一大一小,又像两个馒头窑连起来。葫芦窑是景德镇窑工的独创,这是我们景德镇的一个骄傲。而且这个葫芦窑从元末明初一支延烧到明末清初,三百多年。大家知道,明代我们景德镇就是全国制瓷的中心,葫芦窑为明代制瓷的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现在的考古发掘来看,在湖田有一个葫芦窑遗址,那是几十年前发掘的。近些年,在御窑厂有考古发现,大家可以去参观,一排七座葫芦窑。又在丽阳乡发现了葫芦窑的遗址。这说明什么问题呀?御窑厂在用,民间也在用,遍地开花,到处都在使用这个葫芦窑。2011年十月份,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复建复烧了葫芦窑,央视专门拍了一部专题片《复活的葫芦窑》,广受好评。</div><div>第四个典型的柴窑就是镇窑,镇窑的学名叫蛋形窑。就是跟龙窑、馒头窑、葫芦窑一样的,以它的外形来命名的。这种窑又是景德镇窑工不断创新的成果,达到最高水平,所以又叫景德镇窑,简称镇窑。</div><div>由于世界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小型的馒头窑、小型的葫芦窑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市场的需要。在市场需要的刺激下,窑工不断地改进窑形,葫芦窑中间的这个折腰慢慢取消了,成为了一个蛋形。蛋形窑,号称三百担窑,据老窑工介绍,甚至有烧四百担的。现在我们景德镇就剩下一座在古窑博览区。这一座是标准的,当时遗留下来的镇窑。通过测量,260立方米左右这样一个体积。2009年古窑成功复烧镇窑,荣获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有一点花絮。因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定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所以当时我跟英国总部认证官讨论这个问题,要不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一是这个窑是异形的,第二它会热胀冷缩,第三我们这个窑底要垫老土子,有时候垫高一点,有时候垫低一点,所以这个窑的体积随时都会改变的,我们只能讲大约多少。她说大约多少不行。最后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搞了一个260.03立方米。清代镇窑诞生以后,它就成为当时古代窑炉里面科技含量最高、最先进的窑。一是装烧量大;二是一窑可以烧不同的品种,利用率高;三是它的烧成温度、烧成气氛都达到了烧制各类瓷器的要求。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古代瓷窑,这也是景德镇陶瓷历史的辉煌成就之一。</div><div>四种典型的瓷窑,我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就是传统柴烧瓷窑的四种类型。当然除了这四种类型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窑炉,比如阶级窑等等,但它们不是普遍使用或者历史很短,我们就介绍这四种主要的。</div><div>我们再来讲讲景德镇柴烧瓷窑的烧成技艺。</div><div>瓷的坯胎成型装匣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满窑。满窑,它是一个很高的学问,就是要根据坯的不同配方,摆放到不同的窑位。一般说它有二十四个配方,不同的品种。搞过瓷业的人就熟悉,没有搞过瓷业的很难想象。满窑,满到匣钵柱顶上,叫“架表”。烧窑有上三脚师傅,分别是把桩、驮坯、架表。“满窑”相对讲最重要。俗话说“一满二烧三熄火”。如果“满窑”火路安排不好,对这个窑烧制品的质量影响很大。把桩师傅在烧炼过程中有个俗语,叫“捉火”,就是控制这个火。能不能控制火,满窑的时候他预先要安排好。还要考虑不同的季节、烧制品的大小。烧大件瓷的时候,跟不烧大件的时候,它的火路是不同的。上半年烧窑和下半年烧窑,它的火路又是不同的。把桩师傅完全凭自己的经验来掌握。这是满窑。</div><h1>然后投柴烧炼。投柴烧炼就是这种情形。把桩师傅指挥这些投柴工人怎么投柴,投多少然后歇下来,投湿柴还是投干柴,投快一点还是投慢一点,这都有讲究。柴窑烧炼时间一般二十四小时左右,这是指镇窑。但是也有快窑和慢窑。原先有一个把桩师傅叫冯宽生,他的性子比较慢,烧慢窑。这个烧窑跟个人的性格有关系,那个时候我们烧一窑大概二十六个小时。现在胡家旺师傅呢?他性子比较急,跟性子有关系,他烧窑一般二十个小时。当然烧快窑省一点窑柴和时间,但是里面也有风险。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好?这不是绝对的。要看品种,看季节,下半年烧窑还是上半年烧窑,雨季跟旱季又不同,这都有一定的讲究。</h1><div>最后就是什么时候熄火,什么时候停火。这就跟我们烧饭差不多,烧过头,这饭焦了,没有到火候呢,这饭没熟。瓷器没熟就会发黄,瓷器烧过头呢,匣钵融化了要倒窑,或者青花料这些颜料全部挥发掉了,这是烧过头了。有多种判断方法。一种,是把桩师傅看火,用火照。还有一种,是吐口痰,看这口痰在火焰里面的变化情况、蒸发情况及颜色。多种方法来确定什么时候熄火。这就是我讲的柴烧瓷窑的烧成技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