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味道。

蜀山小陈

<p class="ql-block">作者陈旦芬</p> <p class="ql-block">文化饮食,饮食文化,横溪文化。</p> <p class="ql-block">感谢好朋友老同学老乡们提供的图片</p><p class="ql-block">文章为作者原创</p><p class="ql-block">转载请注明出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横溪味道,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老街十字路口的油条大饼葱烧饼、老街麦饼、菜市场胖大姐牛清汤、马路边老奶奶做的酥饼、阿姨凉粉、阿姨串串油炸、阿姨油煎粿、阿姨活索粉、老街茶馆店、叔叔包子铺的菜包子、大馄饨、横溪年糕、蒲包粿、畚箕粿、小麦粿、杨梅粿、芦稷烧、羊糕、黄酒、水米汤圆、麦饼、麦叶、一根面、刀切麦鳅、观音豆腐、夹子豆腐、豆腐包、肉圆、米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哈哈 小陈我就是个小吃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乡愁这奇怪的东西,它看不到也摸不着,却藏在一口家乡的味道里。香港作家张小娴曾经说过:记忆是没得比较的,回忆里的味道是无法重寻的。味道,有味才有道。人生,何尝不是?</b></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 小时候,一份熟悉的味道,是否在敲打着你远方的记忆。曾经是外婆的手,奶奶的手还是妈妈的手,将这些美味留在你深深的记忆里……在外的游子</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你还记得它么?</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兰溪北乡横溪 家的味道。</b></h1> <h3>  行走在横溪老街,放眼望去,老街上落满尘埃的旧老屋,显得沧桑破旧。老街上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每个人自己的故事。这条老街已经挺老了,它向前来造访的人们诉说着过往。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老街上,耳边回响的是过去的童年。“孩子,走慢点,奶奶跟不上。肚子饿了吗?要不要买个饼……”小编忍不住打油一首:</h3><h3>《横溪老街》</h3><h3>油条大饼葱烧饼<br></h3><div>人来人往客满街</div><div>理发首选老街号</div><div>玉树临风飒风姿</div><div>砖瓦青苔古色香</div><div>合院佳人美如画</div><div>沧桑岁月不饶人</div><h3>一桌一椅忆老街</h3> <p class="ql-block">一碗热腾腾的牛清汤,在横溪人的美食记忆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我喜欢喝牛清汤,喜欢喝菜市场附近胖大姐家的牛清汤。店名《横溪牛肉馆》做牛清汤的时候,把生牛肉牛骨头放到锅里煮。煮熟了之后,捞起肉骨头,放入牛血,辣椒等调味料。一锅鲜美的牛清汤好了。清晨,牛肉摊子上喝牛清汤的人儿来来往往。现在年轻人都在他乡奋斗,很少回老家。我也是很想念那味道。在外面,有时候也会去找当地的牛肉馆吃,但是味道总是没有老家的正宗纯正,有些小摊贩还会有廉价的猪血替代,还有一些店里不是现杀的牛,从牛肉摊贩那里购买牛肉牛杂。然后冰冻冷藏,放在店里卖的牛肉汤经过冷冻,味道已经变了。横溪的牛肉汤,都是现杀的牛肉牛骨熬的汤。自然比较鲜美。每年过年回家,老同学都会在群里吆喝:“牛清汤约起来,你们几点去。”一碗牛清汤,一桌老同学,回味无穷。《横溪牛清汤》</p> <p class="ql-block">( shuang年糕)小视频,感谢老乡提供宝贵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那些回不去的年味吗?在我的记忆力,手工年糕就是满满的回忆随着年味变淡,每年的经济在变化,做手工年糕这种过年风俗慢慢少去了。早些年周边村里都有自己的年糕房,自己打年糕(shuang年糕,老家话)。小时候,我们家也是自己做年糕。每次奶奶做年糕,她把处理好的米粉放进一个木桶里放三分之一,慢慢地摊平,爷爷在土灶台烧火。当木桶上飘起缕缕白气,就像一条条龙在乱窜,开始放第二层米粉,一定要铺平哦!此时要等米粉煮熟才能盖盖子,奶奶说放了米粉到木桶里马上盖盖子,就容易产生生米粒,不容易熟!过了一段时间米粒熟了,爷爷和爸爸把蒸木桶拿出来,绳子上套上木棍,扛到年糕房。奶奶叫来了隔壁邻居,( shuang年糕)开始了。( shuang年糕)台上站了三个壮汉大家脚一瞪,把100多斤的石锤翘了起来,一个负责翻年糕的叔叔,把一半熟米糕倒进了石臼,然后在翘起的石锤表面用布擦了一层水,防止米糕粘连。大家准备就绪,一二三,开始。三位踩年糕的师傅脚下一松,石锤瞬间砸了下去。脚一瞪,一收,哐当、哐当,”shuang年糕”的声音可有力了,回荡在年糕的香气中。这看似简单机械的操作,其实并不容易。后面踩板子的重了,年糕会沾到底。踩轻了年糕打的不透。( shuang年糕)的时候,门口经常会站着一群好奇的小朋友。年糕shuang好了,奶奶抓了一大块给小朋友尝尝。我小时候,也尝到邻居给的刚出石臼的年糕,别提多好吃了。年糕( shuang)好了,扛回去,在家里放好的板子上揉搓成长条。有些还会做一些漂亮的造型。比如金元宝什么的。年糕,年糕,年年高,节节高,大家平安幸福健康。( shuang年糕)打年糕是一种民俗文化,增进了大家邻居的感情,渲染了过节的气氛,倡导大家和谐相处,快乐美满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羊糕配上横溪糯米黄酒,想想都流口水。羊糕这种美食,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吃</span>起来满嘴鲜香,慢咽生津,状如膏脂。浓缩一头羊,精华一块糕。兰溪很多地方喜欢吃白切羊肉。唯独横溪梅江爱好吃羊糕冻。尝一口,羊糕冻Q弹爽口,羊肉酥烂软绵绵,回味无穷。一碗白切肉,一碗羊糕冻,一碗煎豆腐,一碗青菜,是我们小时候通常的年夜饭。<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是不少横溪人在外游子舌尖上的乡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首先,买一只横溪当地的羊或者</span>羔羊腿一只,大概3斤左右。</p><p class="ql-block">2.羊腿入锅,放水没过羊腿,加入适量料酒,大火熬煮,至羊肉七分熟。</p><p class="ql-block">3.趁热将羊肉撕成小块,羊骨继续熬煮。</p><p class="ql-block">4.将撕下来的羊肉倒入羊汤中,加适量鸡精、盐,继续焖煮半小时。</p><p class="ql-block">5.羊肉去骨,汤和肉盛入容器,撒点蒜苗碎,冷却后放入冰箱冷冻。</p><p class="ql-block">6.将冷冻后的羊糕冻切成片,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羊肉丝。</p><p class="ql-block">7.弄点辣椒酱、芝麻油、生抽之类的做成酱料,羊糕冻蘸料吃。</p> <p class="ql-block">观音豆腐,夏天的最爱。观音豆腐,是横溪夏日特色美食。它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以前啊,闹饥荒,难民们没得吃。观音刚好路过人间,看见了世人的苦难,杨柳枝一挥。露水洒到之处,长了一些郁郁葱葱的植物。村民们摘了植物,做成豆腐,挨过了饥荒。世人感激观音菩萨,把这种食物称作“观音豆腐”。很多人好奇,绿色的豆腐,怎么做的。其实观音豆腐是一种叫做斑鸠树的叶子做成的。首先,我们要将采摘的叶子,放水里泡一下,洗洗上面的尘土。洗好的叶子,到入适量的热水,反复揉搓。直到水颜色变绿,有点粘稠状。也可以拿个擀面杖,把叶子捣鼓碎了。咱们把揉搓出来的叶子汁水,放到一个纱布袋子里,过滤下。滤出绿色的树汁水,加上一些草木灰,等半个小时左右,树汁就凝固成了绿色的观音豆腐。小编感觉,观音豆腐,加点白糖,清脆可口,比凉粉什么的口感甚好。</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小麦铃,是横溪最地道的一种美食,散发着家乡浓浓的味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实,鲁迅先生那时候也十分喜爱吃兰溪的小麦铃。1933年,曹聚仁先生带着鲁迅回家,曹聚仁的妻子做了一份小麦铃给鲁迅先生品尝。先生吃了几口,便赞不绝口,不知不觉中便爱上了小麦铃。</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麦铃,又叫“米筛爬”,是麦粉经过揉捏后,在米筛上使劲儿搓出来的,中间是空的,像小铃铛一样,所以人们都叫它小麦铃。</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学的时候第一次给兰溪城里的朋友看小麦铃的照片,个个都很好奇。她们说:“这小东西,我真没见过,形状如枣核,它有纹理,做起来很麻烦吧?要刻?要印花?”我听了只想笑,其实并非有如此复杂的工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做它,并不麻烦。不信,听我慢慢道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要吃小麦铃,家里得有个工具"米簺"。我们先去横溪镇上卖馄饨皮的地方,买那种比较粗粗的“面条”(也可以自己擀面)。然后取一把米簺,接着把面条掐成一厘米左右的面团,用拇指在米筛上揉搓成形状,这样就ok了。米筛爬要做得美观好看,最重要的就是在米筛上“摁”—“卷”—“拔“,注意轻重分寸,尽量做的小一点薄一些。 </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等到一个个"雕刻"精致的小麦铃爬满了整个米筛,我们要准备上锅了。我们先在锅里倒入一定量的水,接着放入萝卜排骨或者土豆排骨,最后小麦铃放入大火炖煮。过了许久,待汤沸腾,揭开锅盖,放入适量的细盐,再用文火熬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锅里冒出骨头和小麦铃诱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按照个人口味,可以煮得时间稍微长一点,那样会比较软。也可以煮的时间少一点,那样更加有嚼劲。捞出一碗小麦铃,骨头汤的细腻围绕着它,吃上一口美滋滋,回味无穷。小麦铃搭配蔬菜肉一起炒着吃也不错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要是做的多了,把它蒸熟,可以放冰箱里储存。</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气一冷,人容易产生饥饿感。寒冬腊月,晚上和家人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小麦铃倍受恩宠。离家许久,其实自己也很久没有吃到这家乡的味道,说着说着,有一种迫切的愿望似乎越来越浓。也许是忘不了的味道,忘不了的乡愁吧!一碗小麦铃,一份深深的思念。常回家看看,尝尝父母亲亲手做的小麦铃,重温家的温暖,真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颜六色的小麦铃是用百叶青、火龙果、南瓜、紫薯榨成汁代替和面的清水,混入面粉中,和成彩色面团,好看又好吃,同时还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p> <h3> 横溪麦饼做出来像一轮金黄的月亮,寓意着花好月圆团团圆。每回元宵佳节的时候,家人们都会kao上几个麦饼吃个团圆饭。有青菜菜馅的,土豆馅的,五花肉馅的,根据自己喜爱的口味放入各种菜。做麦饼都是提早醒面团的。醒好的面团,摘取一小块,擀成手掌大小,放入馅团,然后包起来,接着轻轻擀成薄饼。锅里放点油,然后放入两面煎至金黄就可以出锅了。</h3><div> 横溪老街上原本有一家早餐店,做了十来年的麦饼。每天排着长长的队伍购买麦饼,生意兴隆。每天上学,上班,早上吃个麦饼,喝碗白粥豆浆,还是挺惬意的。我想大家还是非常怀念那家早餐店的。大概是因为麦饼好吃,大概因为是老板好客,那里的生意总是络绎不绝。前些日子,我和同学也去找过那家老街麦饼,听说开到镇上菜市场门口去了!</div> <h3>  麦鳅,家的味道。不禁,想起奶奶做的麦鳅。非常好吃,特别有劲道。一般在家我们晚上吃面,奶奶下午一两点就开始准备。做面的时候用适量的水和面粉再放上一点点细盐,调配好之后,揉捏成一个光滑的面团。之后,还要醒发一下,这样做出来的面口感会更加滑爽劲道。醒好的面团,用擀面杖先是把面擀出基本的饼形,然后像卷被子一样把面饼卷到擀面杖上,来回卷着擀这块面。这可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做不来,我也学过很几次,总是擀不好。就这样卷着擀,直到面饼变成合适厚薄的面片,就可以切面了。奶奶把面摊开,折成一个长条形状,用菜刀“噔噔噔噔”熟练地切出面条。烧开的水中,放入面条,略煮几分钟,放点青菜,就可以出锅了。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美滋滋。</h3> <h3>  小麦粿是餐桌上的一样点心,是家乡的一种特色小吃。小麦粿长得像饺子,但不是饺子。小麦粿的皮比饺子皮大比饺子皮薄,小麦粿一般都是蒸着吃或者煎着吃,不会拿来煮。 我们这里做小麦粿,叫gia(夹的谐音)小麦粿。面粉和好以后,擀成和碗大小差不多一碗的薄皮,然后加上萝卜豆腐馅或者咸菜豆腐馅,再一个一个“gia”成小麦粿。小麦粿煎成金黄色,又香又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上小麦粿。一般都是拿来招待客人的。</h3> <h3>炒米胖,在旧社会的时候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炒几十斤米胖。爸爸说,他们小时候过年,一人分到一坛子米胖,开心得很。记得奶奶做米胖的时候,他将浸泡过的米和黄豆放入土锅里炒。一次次的翻炒,香气扑鼻,弥漫在空气中。路过的人,在门外就嗅到了,心里想着,那谁家肯定在炒米胖了。刚出锅的米胖,非常的香,抓起一把,放到嘴巴里,又香又脆。刚出锅的米胖放到藤萝里。奶奶一边炒,我就在藤萝边,一边抓一边吃,想想都开心。有的时候米胖做的多,把它做成米胖糖,吃不完碾成米胖粉。米胖糖是小时候最常见的零食。那时社会整体都还比较穷,物质上没有像现在这般丰富多彩。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炒米胖了,那股香喷喷的气味,那种一家人忙碌做米胖糖的场景已经停留在记忆里了。</h3> <h3>葱烧饼,以前镇上就有一两家卖葱烧饼的小摊子,放学后,一群人围着购买。摊主抓起一小块做好的面团,用手按下一下压扁,放入萝卜葱或者梅干菜肉包起来,接着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饼,手上抹点水,拿起饼放入炉灶,把饼贴在炉灶壁上烘烤。记得那时候五毛钱一个,买一个饼,咬上一口香喷喷的饼,别提多开心了。镇上有个老钱,做饼出了名,一到下午买他的饼都会排长队。他的饼,馅调配的好吃,做的技术也不错,都喜欢吃他的饼。</h3> <h3>一根面,又叫"长寿面",其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面条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越有嚼头。我记得小时候生日宴或者水龙会宴会的时候才能吃上一根面。村里的水龙会每年一次,水龙会上,村里会有宴席吃。有宴席就少不了主角一根面了。当日,村里的几个烧饭技术不错的阿姨会在一起制作一根面。阿姨们一大早就开始准备。首将面粉、水、蛋清、盐调配好,做成面团,醒30分钟左右。案板上抹上油,面团抹油,抻成条继续搓细,只要沾手就抹油,搓成大约指头粗细即可。然后一圈圈绕圈规则地放在脸盆里,再醒上几十分钟。锅里水烧开,两个阿姨一边抻面,一个阿姨一边下面,配合地井井有条。煮熟的面条,捞起来放入一个大盆。最后放上炒好的浇头,就可以上桌了。这个时候开始夹面条了,面条一扯一扯怎么都装不进碗里,大家都会说:好长,好长的面条啊……这大概也是一种吉利的话语,寓意着人生长久美满幸福。</h3> <p class="ql-block">横溪手工面制作 感谢老乡发来的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大馄饨,我喜欢,咸菜豆腐的,你呢?哈哈</p> <p class="ql-block">来自小陈的生活记录图《小麦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自小陈的生活记录图《农家红薯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自小陈的生活记录图《土索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自小陈的生活记录图《羊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自小陈的生活记录图《集市上的羊》</span></p> <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p> <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横溪味道,伴您成长,想起母亲,想起童年。横溪味道,悠远, 而绵绵。不管走多远,横溪的味道会永远给你温暖,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成为你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依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