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土耳其寫生・攝影/遊記

李得之

<h3>李得之 卡薩布蘭卡 45x68cm</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摩洛哥土耳其遊記</h3><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吳旖旎</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經歷26個小時飛行,抵達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曾被電影感動,曾被歌曲吸引,滿懷一千零一夜的熱忱,抵達了夢裡的城市。有著歐洲風情的摩洛哥被稱為北非後花園湛藍。的天空映著四周的海水,中間夾雜著高高低低的起伏輪廓線,給摩洛哥帶來永恆的浪漫。漫步在卡薩布蘭卡的邁阿密海濱大道,迎著海風,眺望藍色的大西洋。途中路過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廣場,看噴泉湧動,拍鴿子飛翔。卡薩布蘭卡滿街的白色建築映襯著棕櫚樹的枝葉,顯出一種特有的閒情逸致。</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公元前7世紀,柏柏爾居在安法0.15世紀時,葡萄牙人在這些村落裡建起了大批歐式建築,並稱其為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在西語中“住處”是家的意思“布蘭卡”則代表白色,直譯為“白色的房子”。著名電影“卡薩布蘭卡”(又譯“北非諜影”)以二戰為背景,展現了各方勢力在這座城市的角力。然而如今整座位市,唯一能和這部電影扯上關係的,只有里克咖啡館(Rick's Cafe)。當年拍電影時根本沒有來此取景,全片都是在攝影棚完成的。我面前的這座咖啡館幾乎重現了片中的細節,有拱形的天花板,有雕花的吧台,復古的桌椅和鋼琴,循環演奏電影主題曲“As Time Goes By”。</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如果不是遠方體量巨大到無法忽略的宣禮塔,我幾乎都要誤認為自己回到了歐洲。那裡便是修建於1993年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摩洛哥唯一一座向非教徒開放參觀的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位於卡薩布蘭卡市區的西北部,1987年8月動工修建,耗資五億多美元據說清真寺的修建源於國王的一個夢夢裡國王接獲安拉真言:。真主的寶座應建在水上。</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說完緣由,我們再說結構,清真寺主體大殿的屋頂可以遙控開啟閉合0.25扇自動門為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夏季室內高溫時,屋頂可以五分鐘之內打開散熱。所以哈桑二世清真寺也號稱世界上最高科技含量的清真寺。既然有美景,自然不能辜負好時光。清真寺與手中的筆墨,催生出了某種微妙的,意料之外的一種不可言喻的情愫。</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寫生開始。好的寫生本身就是一幅創作,當自然界的外形與畫家心中的“筆墨”之“形”疊合“真實”與“虛幻”的畫面,“形”與“筆墨”的融合就變得十分突出就如貢布里希所說:“繪畫是一種活動,藝術家更傾向於他想畫的,而不是畫他看到的。”</h3> <h3>李得之 哈桑二世清真寺 68x45cm</h3> <h3>李得之 卡薩布蘭卡老城一隅 68x45cm</h3> <h3>當太陽的光芒不再那樣強烈,我們開始向沃呂比利斯古城出發。沃呂比利斯古城是摩洛哥保存最好的羅馬時代古蹟,據說城內四周開滿了牽牛花,所以又叫“牽牛花城”。古城建於公元前三世紀,最早是毛里塔尼亞王國的首都。山巒起伏的丘陵上,赫然矗立的石柱,雖殘破,卻依然能感受到古羅馬的恢弘氣勢。公元二世紀,沃呂比利斯盛極一時,有兩萬多居民,成為羅馬帝國糧食的主要供應地。古標誌性的建築就是凱旋門。另有一處大型遺址就是當時的市政廳,站在遺跡的中央大道上,俯瞰整個遺跡群,規模算不上特別大,但1800年前的一座古城,彷彿呈現在眼前。在沃呂比利斯找尋王朝興衰的印記,聆聽歷史的迴響。這便是旅行的意義。</h3> <h3>李得之 梅克內斯 68x45cm</h3> <h3>李得之 瓦盧比利斯古羅馬遺址 68x45cm</h3> <h3>菲斯充滿了中世紀風情,綿延幾十公里的古城牆被完整的保留於此。置身菲斯,猶如愛麗絲夢遊仙境,拋開繁華都市,和古城裡的毛驢一起來一場穿越之旅。來到菲斯皇宮。一字排開的七扇圓拱形大門,大門以黃銅為原料,手工敲打的花紋盡顯皇宮的精緻與威嚴。高大的城門四周佈滿馬賽克瓷磚的拼圖,伊斯蘭花紋繁複精美,色彩斑斕。菲斯古城大小城門共計20餘個,大城門共7個。其中藍門可以說是最為精美的。城門外側深藍,內側為被稱為“伊斯蘭綠”的翡翠色古城裡藏著菲斯最早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宗教學院卡魯因大學,摩洛哥人喜歡自詡這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不過,你說中國人信嗎?古城。裡的手工藝是保存最為完整的物質文化遺產,從無論是雕刻敲擊而成的銅盤,還是“臭名昭著”的皮革染制坊。千年大染缸的歷史“味道”一聞難以“逃脫”,雖然進門發了安撫的“薄荷葉”,但是有多少人能真的應付被用作軟化皮具原料的鴿子糞。</h3><h3><br></h3><h3> 遊覽完古城,躲在一家本地的餐廳,去品嚐摩洛哥的國菜 - 塔吉鍋(塔珍),據說9世紀的“一千零一夜”裡就有記載塔吉鍋裡的食物通常都燒到酥爛,配上各種香料,還有蘿蔔,西葫蘆瓜之類的耐煮蔬菜。有的還配有杏仁,椰棗類的輔食。咸中帶甜,只是煮久了的雞肉真的是較難入口。</h3><h3><br></h3><h3> 清晨四點半,聽見窗外有一些聲響,像是來自遠方的囈語,配合著音樂的旋律,像是一種誦經似的禱告,也像是黎明喚醒的節奏。唱的是我聽不懂的語言,我卻不自覺的起身聆聽。此時的窗外隱約開始有了光亮,扑棱棱的一陣聲響把我從音樂聲中拉回,抬頭看到一群鳥兒盤旋在城市上空,有力的翅在空中揮動,像是守城的衛士,列陣巡邏,迎接太陽的升起。</h3><h3><br></h3><h3> 有人說,走進菲斯古城需要很大的勇氣,即使手握指南者,怀揣古城地圖,仍難以逃脫“把自己弄丟”的命運古城。菲斯古城不只是一個景點,還是一個活著的城市。內,林林總總密布著大約九千多條狹窄而曲折的巷子,商舖過萬家。這些商舖與民房雜亂無章的糾纏在一起,卻自然和諧的構成一個生活態的“迷陣”。帶我們遊古城的老先生會講四國語言,一臉慈祥的微笑。各種小巷子似乎都在他腦海中印刻著。一天的奔波之後,在焦糖布丁的甜蜜裡,我們迎來了日落,像一份不期而遇的美好,當過山風吹過時,帶來絲絲涼意。</h3><h3><br></h3><h3><br></h3> <h3>李得之 菲斯古城內 68x45cm</h3> <h3>李得之 菲斯古城外城牆 68x45cm</h3> <h3>我們從菲斯去舍夫沙萬的途中,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火車慢慢悠悠但又晃晃蕩蕩,日記本上的字被震得歪歪扭扭,我眼見沿路被塗成粉色,藍色,紅色的有著獨特建築風格的房屋,眼見成片的田地,荒地以及悠然立於其間的幾匹馬,悶熱的空氣和烈日的強光試圖悄悄竄進車廂。老城有它獨特的魅力,就像是一壺熱茶,慢慢地,才會有香氣飄出來。在離開的途中,我開始有了一些不捨。</h3><h3><br></h3><h3> 早餐之後我們離開菲斯,前往舍夫沙萬,一路向北,大約三個半小時,我們抵達了這座藍色小城。這座藍白色的小城像是撒哈拉沙漠中的海洋,演繹著不一樣的非洲風情。碧藍的牆壁洗刷了城市的炙熱,一切不安在這裡復歸平靜,整個人都在小城人的親切笑容裡放鬆下來。這裡除了當地人,一個物種扮演著“土著民”的角色,那就是這裡的貓咪,這裡的孩子都會熱情的跟你說這打招呼和你好,只能握手不能拍照的孩子們跑遍了各條小巷,廣場上晾曬著羊皮子,街邊小店外堆滿了金字塔一樣的礦物染料。喝一杯薄荷茶,讓山風從耳邊吹過,如此美景,沉醉心底。</h3><h3><br></h3><h3> 據說,五個多世紀前,舍夫沙萬曾被這裡的穆斯林建造成一個綠色小鎮,後來一部分猶太人開始在此定居,他們認為藍色是和平的象徵,可以改變他們之前的苦難,於是在此之後,舍夫沙萬開始染透了天空的藍色。有人說,舍夫沙萬可以美到讓人癱瘓。的確,各種不同色階的藍色組合在一起讓你不由的想以各種姿態融入它的懷抱。石頭,台階,拱形門洞,用普魯士藍,湖藍,天藍,酞菁藍等交錯在一起,讓我目不暇接。舍夫沙萬的每一個人臉上都有著溫暖而燦爛的微笑,他們會熱情的和你打招呼,詢問你的名字,然後等你在此路過,會喊著你的名字招手,像是認識許久的老朋友。就這樣親切自然。舍夫沙萬安靜的巷子,加上靜謐的藍色,讓人覺得尤為平靜。這裡也是這趟旅程安靜舒心的開始。</h3><h3><br></h3><h3> 當整個小城開始入夜,月光鋪滿了山脈,像是夢中的場景。居民與遊人穿梭在此,相互的溝通,卻不打擾。人們總是發掘著心中的最佳拍攝角度,那單調的純粹的藍被白色的石灰不經意地稀釋後,如薄薄的藍色帷幔,纏繞著高大的石頭壘成的房子和圍牆,層層疊疊,起起落落,純淨而縹緲。在這寧靜的藍色小鎮慢慢散步,但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無論。是一個拐彎,一段上下坡,或是一個簡單的店鋪或木門。哪怕一片落葉。也因為這茫茫的藍而變得藝術起來。</h3> <h3>李得之 舍夫沙萬藍色小城 68x45cm</h3><h3><br></h3><h3><br></h3> <h3>李得之 舍夫沙萬之晨 68x45</h3> <h3>下午三點的飛機,從卡薩布蘭卡起飛,飛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在落日的餘暉中,飛機離目的地更近了,日落染紅了周圍的雲層,藍色的天,映著五彩的雲霞,只在機翼的一側。欣賞完日暮,看到飛機窗上結起了一朵朵小冰花,我放佛被帶入了童話裡的冰雪世界,在這個夏末秋初的時節,感受到窗外的空氣有了一絲桂花的香甜。小憩一會兒,睜眼迎接的就是土耳其境內滿目的星光。像是夜空中被風吹散的點點禮花,映在愛琴海的海面上。單是此時的美景就足以讓心隨著海浪蕩漾。落地時,土耳其已經進入深夜。地接名叫晨曦,土耳其人,中文說的很不錯,聽得懂中文的笑話和玩笑。去酒店的一路上跟我們介紹說土耳其跟中國一樣,是個有歷史的國度,有歷史就意味著有文化。另一個國度,新的旅程,映襯著酒店窗外整個城市的璀璨燈光,我開始有多美好的期待。</h3> <h3>李得之 城牆內外 伊斯坦堡 68x45cm</h3> <h3>李得之 伊斯坦堡古城 45x96cm</h3> <h3>李得之 托普卡匹老皇宮 68x45cm</h3> <h3>記得畢淑敏的書中曾寫到,“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而旅行帶來的幸福感,像是淺酌紅酒後的微醺,讓生活中的種種瑣碎,開啟一場不需要尋找的丟失。炫目的美麗就在感受的瞬間凝固成永恆。我們首先到達的是老皇宮。老皇宮地理位置較高,向南可以眺望馬爾馬拉海,向北可以欣賞博斯普魯斯海峽。老皇宮從陳設到用品可謂奢華。鑲金的地毯,滿鑽的鎧甲。帝國時代的水晶銀器,以及中國瓷器均在陳列館內展示。作為中國瓷器的代表元青花,在館內存量極大,單是大盤,就有19件之多。作為亞歐大陸的橋樑,各種文化的碰撞在這裡展現的淋淋盡致。器物,建築,無一不吸引著我的目光。</h3><h3><br></h3><h3>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之所以稱其為藍色清真寺,是因為內室牆壁上三分之一都是用來了一種名為伊茲尼克(Izhik)的藍彩釉貼瓷,這些瓷片使整個清真寺充滿了藍色。聖索菲亞大教堂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帆拱上的穹頂成為複雜拱券結構平衡體系的中心。聖索菲亞在希臘語中的含義是“上帝的智慧”,作為拜占庭建築的最佳範例,大理石的柱子和馬賽克內飾美到讓人目瞪口呆。太多的眷戀和不捨都會化成最美好的記憶。再一次留戀金角灣的美景,一場暴雨突然的來襲,像是給這次旅程多加一點有趣的回憶片段。歲月的迷人都在這裡的建築和海浪背後有了更好的詮釋。</h3><h3><br></h3><h3> </h3><h3><br></h3><h3> 遊記作者:吳旖旎中央美術學院學士,廣州美術學院碩士。</h3><h3><br></h3><h3> 2015年年創建“禪心萌約”線上水墨藝術遊學社區,“有藝肆”文化藝術音頻項目運營總監。</h3> <h3><br></h3> <h3>李得之</h3><h3>原名李德勝,別署曲北齋,拾葉草堂 。出生於中山小欖 ,現居澳門。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專業;廣州美術學院文學碩士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澳門頤園書畫會理事長,澳門美術協會副會長,澳門水墨藝術學會副會長,賞心堂書畫會副理事長,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兼職講師,現任職於澳門藝術博物館。曾五度獲全澳書畫聯展最佳創作獎,二度獲特別獎,七度獲澳門視覺藝術年展十佳優秀作品,並獲澳門藝術雙年獎中國畫二等獎,入選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獲第十屆優秀獎,入選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分別在澳門,香港,台灣,國內多個城市舉辦個展及聯展。出版有《埃及光影》,《意到筆隨—李德勝繪畫作品集 》,《李德勝書畫集》,《硯田守望—李德勝書畫作品集》,《師法自然—李德勝寫生作品選》,《李德勝花鳥小品選》,《李德勝水墨寫生展覽·北京》,《畫說澳門-澳門風情作品集》等個人作品集。多幅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廣州藝術博物館院,中華文學基金會,澳門特區政府,澳門藝術博物館,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澳門基金會等機構單位及私人收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