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突尼斯完美骑行

抖擞到老

<h3>一、序</h3><h3>追着风、追着雨、追着自由的天地,</h3><h3>翻过山、越过岭、放飞自己的心情,</h3><h3>我们不畏惧远距离……。</h3><h3>一曲《骑行者》将我们这群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带到了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共和国。</h3><h3>时间:2018年3月7日一14日。</h3><h3>组织方:北京欧亚友好国际旅行社。</h3><h3>骑行线路:突尼斯中北部杜兹以南的撒哈拉大荒漠。</h3><h3>全程交通工具:乘坐大巴与骑自行车相结合。</h3><h3>骑行的最高海拨373.54m。</h3><h3><br></h3> <h3>注:地图中蓝色粗线圈图为此行的行程线路。</h3> <h3>二、我们的团队成员:</h3><h3> 2&amp;1:骑行团成员分别来自内蒙、山西、广东、湖北、北京、湖南6个省份,共15人,年少的生于1977,年长的生于1959,他们分别是以下各位:</h3> <h3> <br></h3> <h3>2&amp;2:导游团队:中国领队兼法语翻译1人,突尼斯地陪3人,其中:导游1人、大巴司机1人、单车技师1人。</h3> <h3>三、简介突尼斯</h3><div> 谈及非洲,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是浩瀚无垠的星空?是贫瘠荒凉的村庄?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还是炎热干燥的气候?不全是。在非洲最北端,有一个临着地中海的国度,她同时拥有海洋、沙滩、盐湖、山林、沙漠和古文明,她便是“地中海的明珠”--突尼斯。</div><div> 突尼斯共和国,简称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div> <h3>四、行程游记</h3> <h3>  Day 1:3月6日晚9点我们一行15人在北京首都机场集结,于3月7日凌晨1点乘坐法航AF381航班于当地时间凌晨5点抵达法国戴高乐机场并由此转乘法航AF1084航班继续前往此行目的地突尼共和国,到达当地时间为3月7日上午9点10分(时差为晚北京7小时)。</h3><h3> 因是上午到达,因此我们没有直接去酒店,而是前往景点参观。</h3> <h3>Day 1&amp;2:参观迦太基遗址 寻历史印记:</h3><h3>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h3> 公元前3世纪,罗马与迦太基发生激烈争夺,公元前146年以迦太基战败告终,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废墟,巍峨的皇宫、繁荣的市井、固若金汤的城池、都随着帝国的灭亡而灰飞烟灭。</h3><h3><br></h3> <h3>  今天的迦太基城只剩下残垣断壁,昔日的繁华风韵都已被罗马人付诸一炬。如今的迦太基城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占领时重建的。<br></h3> <h3>Day 1&amp;3:走进童话 邂逅突尼斯蓝白小镇:</h3><div> 地中海对岸的突尼斯,这里建筑一律白色。在西迪布赛的小镇,是个聚居着艺术家的魅力小镇,所有的建筑都是白色,所有的门窗都是蓝色。镇上白色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屋院门、窗户和楼梯扶手都被漆成天蓝色,与地中海蔚蓝色海水构成和谐的画面。</div> <h3>  这里将北非的粗犷风情和欧洲的优雅气息结合得恰到好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因此,这里曽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镇之一,也是全球十大“世外桃源”之一。</h3><div><br></div> <h3>  蓝白相间的安达卢西亚式小屋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狭窄的巷子曲折悠长,一路相伴的阳光也明明暗暗。这里曾是西班牙人逃离宗教迫害的天堂,深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小镇中穿行,好像时光幻化,空间转移。<br></h3><div><br></div> <h3>  行至小镇尽头,这一望无际、呈蔚蓝色遐迩闻名的地中海便呈现在你眼前,此时来自异国他乡的骑士们如梦幻视觉,面对波光粼粼,碎金闪烁的海面,情不自尽的摆起了pose。</h3> <h3>Day 1&amp;4:今日之美食。</h3> <h3>Day 2:观古代缺水时造的蓄水池:</h3><h3> 导游介绍说照片这样的水池在古代前后大小有12个,解决了当时人们用水的困难,而今已不再使用,成了当地一个见证历史的景点。</h3> <h3>Day 2&amp;2:走进凯鲁万清真寺 探访伊斯兰建筑群:</h3><h3> 凯鲁万大清真寺,又名奥卡巴清真寺,坐落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凯鲁万城内,是突尼斯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h3><h3> 公元670年,阿拉伯著名将领、领兵征服了马格里布地区的奥卡巴·伊本·纳菲(622-683)始建了这座清真寺。当时它占地已达9000平方米,周长405米,是北非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并成为马格里布地区后续清真寺的样板和标杆。在它的围墙内,有一座多柱式礼拜殿,铺设大理石的宽阔庭院(天井)和方形宣礼塔。它除了宗教上的神圣性以外,也是伊斯兰建筑和艺术的杰作。<br></h3><div><br></div> <h3>  凯鲁万城有80余座清真寺,最著名的是奥克巴清真寺。她作为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是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h3><h3> 突尼斯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1次。奥克巴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的经典代表作,寺内走廊和大厅内的600根连拱柱廊,营造出庄严肃穆圣洁的氛围。</h3><h3> 最早的清真寺没这么大,现在的清真寺是第三次于1967年,在国家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对清真寺进行了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历时5年后,于1972年以更健康的面貌重新开放。1988年,清真寺连同凯鲁万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  视频为突尼斯导游史里姆在讲解用大理石块砌成的方型圆通孔在当时是具备储雨水功能的储水流池,池正中央小孔下方为储水池。</h3> <h3>Day 2&amp;3:下午参观完毕,便开始此行的热身骑行,从迈特莱维骑行至托泽尔城今天住宿处,全程大概30km,抖擞姐因平时锻炼不够,左右小腿先后发生抽筋,只能遗憾的放弃提前收车囧😓</h3> <h3>  这是我们在托泽尔市住宿名叫托泽尔的酒店,五星级,别看酒店门小,可里面还是蛮有特色的👍👍</h3> <h3>Day 2&amp;4:今日之美食。</h3> <h3>  Day 3:上午骑行前往歇比卡绿洲</h3><h3> 早餐后我们先乘坐大巴10公里从托泽尔向歇比卡绿洲进发,公路两旁棕榈树绵延达数公里,车行使没多久使到了骑行始发地,咱们各自领车准备出发,纷纷拍照留念。<br></h3> <h3>  这是行程中的第二次骑行,骑行距离大约不到50公里,骑行路面是属于城市里铺柏油路打底的那一层,颠簸不断,骑士们在阳光普照且伴着较大的逆风中前行,视野中尽是杳无人烟的荒地,地面偶有骆驼峰形状的小草、野菊,公路上不时有汽车从身边驶过,远看路的尽头是延绵不断且突兀的山峰,(这下明白为什么吉普车常用于越野了😉)<br></h3><div><br></div> <h3>  这几位中国大妈集体出场在撒哈拉沙漠当了一回车模,这种经历不是你有钱就能任性实现的,你得有身体,有毅力,经得起折腾,还得把握机会。在此我想说:趁自己还年轻,能走则走,能飞则飞,好好体验人生。</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约两小时骑行至这条掩映的棕榈树林中穿过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沙漠绿州—歇比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歇比卡位于托泽尔北方59公里处,它背对阿特拉斯山脉,前方是盖尔萨盐沼及撒哈拉沙漠,几个世纪以來,这个绿洲的居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里拥有最适宜的气候,所以生长出最棒的椰枣,被誉为“阳光的手指”。</font></h3> <h3>  半山腰处已废弃的歇比卡小镇,离开洞穴的柏柏尔人曾在此居住。60年代未,一场持续了20多天的罕见大雨袭击了这一地区,终酿成大洪水,摧毁了整座小村庄。</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有从沙漠里面挖出的沙漠玫瑰石,因为它的形状很像盛开的玫瑰花,所以得名,因永不凋谢,又象征着永恒的爱情!有成片的棕榈树林,有突兀奇异叠加的山峰,</font>山谷深处有一股泉水不断涌出,不仅在山崖上形成一帘小瀑布,还积水成潭、流水成溪,滋润了这一片土地,使之成为沙漠中稀有的一片绿洲。</h3> <h3>  功夫"女汉子″已法定年龄退休的牛儿,此刻不是摆pose而是就地发挥,接点绿洲的地气,此行回家更了不得👍👍各位朋友你敢这样玩吗😜😜</h3> <h3>在异国他乡的风景独特之处来几张知人不识面的形体照,我说是十分的惬意👯👯</h3> <h3>  花10个第纳尔(合人民币25元)将头裹起来,开启入乡随俗之旅,感觉还不错✌✌</h3> Day 3&amp;2:感受星球大战拍摄地的撒哈拉沙漠: 由导演乔治.卢卡斯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片曾在世界11个国家取景,其中《星球大战2》和《星球大战4》两次来突尼斯撒哈拉沙漠布置场景。 <div>  </div> <h3>  大片的场景如此简单,出乎我的预料😄</h3> <h3>  吉普车,沙,骆驼,人影这是沙漠最搭的场景。</h3> <h3>  沙漠让抖擞姐情不自禁的来了一点童趣:玩沙😍😍</h3> <h3>Day 3&amp;3:今日之美食。</h3><div> 今天的中餐是在一片椰枣林中进行的,特色是土罐焖羊排,味道扛扛的,特别入味,没有一点酪味。</div> <h3>Day 3&amp;3.2:中餐罐焖羊排视频。</h3> <h3>Day 4:骑行穿越杰里德(沙漠)盐湖:</h3><h3> 杰里德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盐湖,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盐湖。杰里德盐湖虽在陆地上,但是其含盐量比海水还要高数倍,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重的水体之一。 </h3><h3> 盐湖一带有很多的洞穴,这些洞穴地下水溶解及扩张地壳的裂缝和乳岩形成的,或是岩石与山地留下来的空隙。<br></h3><h3> 杰里德盐湖由于地处沙漠,湖水被燥热的阳光超速蒸发,因此湖面几乎干枯无水。</h3> <h3>  这条公路在盐湖中穿过,全程50多公里,像这样类似盐沼还有点水的地段,还是有几处人为设置的如大炮、坦克、小船、用棕榈树叶扎的小人等,算是给路过的行人调节一下视觉,有时间的可以下车拍照留念👏👏驶过这段距离不长的公路,再往前骑行基本上就是比较干枯的盐沼地了,同时明显的感到紫外线及地面灼热温度有所上升,还好!选择这个季节到此骑行还是可以接受的😄😄👍👍</h3> <h3>  瞧!一条枯燥的盐沼公路,让我们这群骑行爱好者演绎出了人生不同的精彩👍👍此刻你羡慕吗😊😊</h3> <h3>  两个多时辰50多公里,在休息时段放松一下、再吃吃吃、再来几张摆Pose,这就是累并快乐着我们的骑行一日✌✌。</h3> <h3>  抖擞姐说顺光刺眼,还是大家一起来1张逆光下的双手挠耳吧!结果不错,在此感谢来自广州的聪,拍摄水平棒棒的👍👍</h3> <h3>  骑行快乐!我们的车、轮在摄手眼中瞬间也成了这个特别场景中最佳导具,正所谓美无处不在。</h3> <h3>Day 4&amp;2:上午大家在预订的时间完美骑行穿越杰里德盐沼地,中午在凯比里小镇一家应该是旅行爱好者专去的西餐厅享受午餐,这家店从进店门开始能帖,能粘,能挂的地方满是不同肤色各种运动爱好者留下的照片,签了名的旅游小挂件,其中还有名人,因此,我们在突骑行的每一餐都选择安排在当地比较好的特色餐厅,其实,吃饭不在乎吃什么,而在乎享受尝尝地万特色的氛围……。</h3><h3>Day 4&amp;3:今日之美食:</h3> <h3>Day 4&amp;4:吃过午餐,我们在小镇转了转,然后乘大巴来到了这家沙漠帐篷酒店,今天在此露宿一晚。这种扎在沙漠上的帐篷式酒店在沙漠是很具特色,也很有竞争力,这个与国内的蒙古包、毡房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帐篷有大床两张,旁边还有一套小的茶几座位,有独立洗漱间,有空调,因处在撒哈拉沙漠,电是自己发但在太阳落山后就送电了,洗漱热水温度不低,整体感觉还不错😜😜</h3> <h3>  Day 4&amp;5:撒哈拉沙漠的日落。</h3> <h3>  人到了沙漠,也借此机会百度一下撒哈拉沙漠:</h3><h3> 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h3><div> “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为大沙漠,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大荒漠”。最高57.7摄氏度。</div><div>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div><div>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沙漠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间,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div><div>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div><div> 撒哈拉沙漠分为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div> <h3>Day 5:初次体验沙漠,上午自费自选项目活动,对于初见沙漠的我当然是尽情享受。首先我得说说这里的骆驼,这里的骆驼是单峰(即背上只有一个峰)常见的为2个峰,开始我怀疑会坐不稳当,结果一番涉沙体验,感觉与坐双峰没有区别,遗憾的是在较平坦的沙漠上行走,拍照,少了点沙弧之美,时间是1个小时,收费是40美金,此价有点小贵哦😊</h3> <h3>  瞧:沙漠中的王子们神形各异!</h3> <h3>  与沙漠男人合影。</h3> <h3>  单峰骆驼这个模样。</h3> <h3>  这张画面有点感觉。</h3> <h3>Day 5&amp;2:体验驾驶四轮沙漠摩托:</h3><h3> 这个对我来说没有难度,一人一车,类似现在的儿童电动车,要在沙漠中行驶,自然功率大了很多,玩这个有点刺激,驾驶中,沙漠线路起伏不断,遇到陡坡,厚的软沙层,如果速度跟不上,时不时会发生车轮原地打滑,引起沙舞飞杨,这就是为什么要裹头蒙面的原因之一,要确保驾驶顺畅又有速度,再来点自选路线(有当地人带路和压队),四个字:全凭感觉,才能O耶✌✌-</h3> <h3>  车驾驶到此,在不远处山坡有一遗址,上去看了一下,因没有翻译,感觉就是过去农村的一户大土胚房倒了待重建,其它啥也未见哦😊,看完下来再驾驶摩托按原路返回,这个项目是50美金。</h3> <h3>Day 5&amp;3:在沙漠项目接待处吃过丰盛的午餐(除常规西餐外,特别加了一只沙漠烤全羊),口感肉质,味道俱佳,这是旅途中最爽的一餐。中午大家在大巴行进中稍作休息,之后就开始了下午的骑行,骑行距离只有26km,穿越两座山脉,最高海拔373.54m,同时多了几处下坡急弯,因此,下午的骑行是自己根据个人的体能及骑车技能参与,原则是安全第一,骑行目的地是我们今天在迈特马泰的住处,这是一家四星酒店(相当中国三星),四合院形式,上三层,下一层,开餐时感觉又是亚洲面孔咱中国人居多。</h3> <h3>  沿线公路旁时不时有柏柏尔人居住的洞穴。</h3> <h3>  山丘正遇柏柏尔人放羊。</h3> <h3>Day 5&amp;4:今日之美食:中午的沙漠烤全羊在等着大家哦😊</h3> <h3>Day 6:今天计划骑行35km,吃过早餐,便开始从迈特马泰出发骑行,这条公路从昨天下午骑行开始感觉有点人烟味,因这条公路通往突尼斯第三大城市苏塞,来往车辆明显比上几条公路多。途中遇一观景台,于是大家纷纷下车观景、拍照。</h3> <h3>  与这位柏柏尔大叔的邂逅是在骑行途中,有这么好的机会,我自然不会放过,我很喜欢这种感觉,骑行途中见到什么感兴趣便可以停下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就是骑行旅游的好处,但接下来你得加快登车的速度追赶大部队,不然你会掉队、会成押寨夫人😄😄,因为只要停下来拍张照片,前面的骑行队伍会将你丢得很远很远。 </h3> <h3>  花一个第纳尔可以任意照很多张逗鹰姿势的照片,这个男孩还很单纯,多给的不要👍👍</h3> <h3> Day 6&amp;2:上午的骑行在临近城区的位置结束,然后上大巴继续前行,大约开了一个小时到了杰姆小镇这家临海的西餐厅,外观很普通,上了楼一看屋内布置还是十分讲究的。</h3> <h3>  都说这个小伙发型好看,搞得人家很腼腆,这里的西餐大厨美女也很漂亮,他们很有礼貌的邀请你与他们来了一张合影。</h3> <h3>  Day 6&amp;3:吃过午餐我们前往杰姆小镇参观埃尔.杰姆斗兽场。当大巴行至小镇中心明显感觉并不宽敞的街道两旁店铺云集,有钱人的住宅在此比肩而立,这个小镇具有现代欧洲风情,空气中充满了时光沉淀的醇厚。</h3><h3> 埃尔·杰姆斗兽场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是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它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法国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 “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是“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整座斗兽场形似一口平放的大锅,四周自下而上,阶梯式的座位,密密麻麻。</h3><div> </div> <h3> 它层层拱廊相连,宽阔高大,构筑典雅。人行其间,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各层连拱廊的柱型,富于变化,漫游其中,就如置于古代石柱雕刻艺术的宫殿。拾级而上,似在扶摇直上羽化而登仙。站在观众席的顶层,俯身下望,偌大斗兽场,景象一览无余,尽收眼底。</h3><h3> 而今,每年7、8月都会在圆形剧场举行大型歌剧和演出,成为古典音乐演出的最佳背景。</h3> <h3>  照片是斗兽场中心下层的喂养兽场地。</h3><h3>站在斗兽场你不需要暇想,就能感受到历史,眼前的竞技场上仿佛又出现了人与兽搏斗,鲜血淋漓、血如泉涌的惨烈景象,仿佛那撕杀声,摇旗呐喊的鼓斗声,败者、伤者撕心裂肺和绝望的惨叫声不绝如耳,以及看台上爆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和诅咒声……。</h3><div><br></div> <h3>  在此宏伟的斗兽场不来一跃,会感觉对不住此行😜</h3> <h3>  掌握了要点,也能将自行车高高举起👍👍</h3> <h3>  Day 6&amp;4:参观完斗兽场在返回经过旁边的商业街时,有这样一家店让我们在此驻足了一阵,这个店专门经营传统手工艺马赛克帖画,不仔细了解,还以为是很普通的工艺,通过我们在现场了解这可是个细工漫活,所有成品图案得先描在底布上,工匠再根据图案形态用手钳将瓷块一小块一小块剪割成作品需要的模块,然后打胶将剪割的瓷片帖上,看看照片就知道什么是巧匠了,而且每一帽画都很细腻。</h3> <h3>  传统的马赛克画、手工三步曲工具。</h3> <h3>  这是商业街类似古董的玩艺儿。</h3> <h3>Day 6&amp;5:今日之美食。</h3> <h3>Day 7:今天游览突尼斯港口城市苏塞。这是一个老城,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塞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div> 苏塞是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哈马迈特湾,人口约8.4万。被誉为“地中海的花园港”。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有中世纪以来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筑、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筑风格多样。苏塞博物馆藏有突尼斯民族艺术瑰宝——镶嵌画,年代最久的作品距今3500年。</div><div> 公元前一世纪即为著名腓尼基城市,七世纪时被毁,后重建。现为苏塞省省会,东北部地区农牧产品重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有大型棉纺织厂和榨油、毛纺、制革、鱼类罐头等工业。刺绣、花边、珠宝首饰等手工业颇盛。港口主要输出磷灰石与橄榄油,其次是铁矿石、皮革等。有中世纪城垣等古迹,是新兴旅游城市。</div><div><br></div> <h3>  毕竟是第三大城市,主要街道上车水马轮,人来人往,世界名牌在此开店也不少,游客以欧美,阿拉伯国家的居多,下班高峰同样塞车……</h3> <h3>  不管到哪个城市,市场是我关注的对象,在苏塞古城逛市场,原本不在行程之内,当天是因我们的自费項目:乘海盗船游地中海在上午10点才开航,这不,地陪史里姆利用早晨的空档一大早便带我们来到港口附近的市场看看,菜品与我们的大致相同,但着为海岸城市海产品肯定是丰富的,仿佛只有新鲜墨鱼、鱿鱼我认识,其他的便说不出名字😜😜</h3> <h3>  这两种莱大多数应该没见过,吃过,但在这里相当于中国的萝卜、白菜,谈不上特别好吃,但是尝尝新口味感觉还是挺不错的。</h3> <h3>  供游客乘坐的不同风格的海盗船,价格自然不一样。</h3> <h3>Day 7&amp;2:上了地中海上的游船,我还得知晓点地中海的常识:</h3><h3> 地中海是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东西共长约4000千米,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千米,面积(包括马尔马拉海,但不包括黑海)约为251.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h3><div> 地中海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的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处5121米。盐度较高,最高达39.5‰。地中海有记录的最深点是希腊南面的爱奥尼亚海盆,为海平面下5,121米。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div><h3> 地中海沿岸还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盛,更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文明、古希腊文明以及公元世纪时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h3> <h3>  游船行进中突然上来了这么一位现代海盗,于是我们搏击一番,当然这是游戏,相片要另外收费,游轮收费是60美金,时间大约两小时。</h3> <h3>  资深美女合影留念。</h3> <h3>  大家尽情享受在游轮上的快乐时光。</h3> <h3>  船行驶中因游客不断向海里抛面包,便引来了成群的海鸥,如果用单反相机,这种照片效果会好一点。</h3> <h3>  海盗船上组织的娱乐节目,虽语言不通,但通过肢体表演多少也还是知道点意思,让游客参与,增加游轮上的欢乐气氛,船并没有行驶多远,停泊在海中央,供应了一餐及简单的中餐,便返航,不说值不值,但你的人生旅途曾去地中海的船上浪了一回😄😄</h3> <h3>  面对海景真想自己不是匆匆的过客😜😜</h3> <h3>Day 7&amp;4:今天的美食之一。</h3> <h3>  Day 8:今天一大早从苏塞返回突尼斯城,到此我们在突尼斯的行程基本结束,上午游览突尼斯城新、老城区,吃完午餐便去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启程回国。 </h3><h3> </h3> <h3>简介突尼斯市: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市,与国家同名,是突国最大的港口。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的一个湖的顶端,湾、湖之间,隔着一条天然沙堤,中部开有缺口相通。这座由充满阿拉伯风情的旧城和欧化新城合璧的都城的建筑物,大多为乳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荫中,犹如飘浮在地中海上的白莲,面积163平方公里。</h3> <h3>  新城中心的布尔吉巴大街,街心的的共和国广场中央,耸立着前总统布尔吉巴的骑马铜像。</h3> <h3>老城风貌</h3> <h3>  在商业中心购买的突尼斯特产。</h3> <h3> 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h3> <h3>  地陪史里姆亲自表演,羊毛帽是这样做成的。</h3> <h3>男人这样聚在一起喝茶、抽水烟😊</h3> <h3>Day 8&amp;2:今日之美食中餐,也是在突尼斯旅游的最后一餐。</h3> <h3>五、民俗风情 旅途中的随手拍:</h3> <h3>  这里曾是歌剧露天演出场。</h3> <h3>六、永存的情谊:照片中心戴棒球帽的女士左,右两旁的大、小美女为突尼斯地陪史里姆的女儿及太太,还有一英俊儿子不在其中,女儿在读高中,儿子即将初中,太太是位法律工作者,属于中产阶层,家庭十分幸福👍👍🌹🌹</h3> <h3>  突尼斯虽属北非小国,因处在欧洲边缘,其生活方式基本欧化,每到一处当地民众遇到我们这群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都表现出十分的友好,并主动与愿意与我们合影,那个场景仿佛感觉我们又回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未。</h3> <h3>  这张照片见证了我们一行15人2018年3月在突尼斯共和国的完美骑行,短暂8天的朝夕相处,我们如同兄弟姐妹,形影不离,是共同的爱好让我们今生有缘相识,在此感谢组织方北京欧亚旅行为我们提供的机会,感谢中突导游的敬业与默契配合,感谢骑行团每一位参与者的互敬互助让我们此行有一次和谐、自由、快乐的骑行。</h3> <h3> 一张很普通的纸,记载着一个很普通的中国"女汉子"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来突尼斯有过这么一次累并快乐的骑行旅游。</h3> <h3>编后语:1、这是我人生第三次出国的骑行之旅,有朋友问:骑单车到处都可以骑,为什么要费这种神去国外骑?我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个人兴趣爱好所致,有的路现在不走,如同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家店,骑行享受过程很重要。</h3><h3>2.、原想很简单的在每张照片的角落标注一下,这样既简单又省事,也不伤眼,费神,但与这么多新朋友在异国他乡的骑行之旅实属弥足珍贵,大量的照片需好好的整理,选取相片是件难以取舍的事,因为每张照片都有故事,因篇幅限制只能上100张,考虑到突尼期历史文化及语言障碍,选择照片需要连续性,故本篇大多数采用了拼接照片,因此影响了美篇照片的清晰。</h3><h3>3、篇中有来源于团队骑友提供的照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h3><h3>4、有关突尼斯历史人文景观介绍来源于网上查阅补充,不一定完全准确,欢迎各位指正。</h3><h3> </h3><h3> 感谢各位分享美篇!</h3><div><br></div><h3> 2018.04.1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