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家风 情未了

假如莎

<h3>尘封在书柜一角的《曾国藩家书》(上、下集)又被我“把玩”于掌心。“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十六字治家箴言被我龙飞凤舞地抄录在该书前言后的空白处,就连几本随身携带专用来摘抄名句的笔记本上,都被“曾氏精神”占领了封面。<br></h3><div>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曾氏精神”在《曾国藩家书》骨气洞达的文字中体现得有血有肉。堪称“儒家最后一位圣人”的他在日用伦常中,把家风的“特性”演绎得精彩绝伦,孝悌的本性真知灼见。</div><div>何为家风?百度百科有言:“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该诗中,作者并未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div><div>《格言联壁》有云:“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今日我所赘述的文字,便与“家风”息息相关。</div> <h3>1</h3><div>重症监护室,时间在缓慢地流动着。每一个人心跳的频率都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毫不费力的被感受到。舅舅躺在那张充满“白色恐惧”的床单上,整整20多个小时。</div><div>2天前,舅妈用哽咽的声音致电母亲:“姐姐,他可能再也走不出那个病房……”母亲和舅舅的姐姐、妹妹们,5小时后通通站在了省城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外。</div><div>他们的到来,不是为了要送别他,而是要给他力量,一股来自同胞兄弟姐妹的“家风力量”。 “兄弟,千万不要被心梗与脑梗脑积水齐来的困难给打倒,我们一起历经的磨难远远胜过这一次病魔的突然袭击,我们在一起,一定能跨过这道坎……”也许是某种信念的支撑,舅舅苏醒了。可他,像个襁褓中的婴儿,不会说话,毫无知觉,对大千世界很陌生。</div><div>他用空洞的“眼神”与每一双给他鼓励的眼睛对视。嘴角轻轻扬起,想笑,却很苦涩。“我是大姐,三弟”,“哥,你好好看看我”,“二姐在这里陪着你呢,弟弟”,“大哥,你还认识我吗,我老六呀。”……一系列的语言“攻击”,对他来说,只是凌乱。</div><div>从那天起,5个兄弟姐妹不分昼夜承担起了对他的照顾。为了省钱给舅舅治病,5个姐妹还有舅妈他们挤在30多平方米的小屋,吃喝拉撒全在里面。白天,倒两次公交车,甚至采取天还蒙蒙亮就步行到医院的方式,换值夜班的他们到家里补觉,上白班的他们又继续为舅舅推拿、按摩,捏手,捏脚,教他说话,这些一连串的动作毫不停歇。他们偶尔在医院食堂打饭吃,10块钱的饭和菜,一荤一素一丁点,每一个人都是食不果腹的状态。</div><div>直到有一天,母亲对舅舅说:“过些天清明了,我要回老家去给爸爸妈妈上柱香。”一串眼泪从舅舅的眼里缓缓流下,安静的病房里,又传出了那熟悉又陌生的抽泣声。</div><div>“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舅舅“血栓”的世界里,永远记惦着外公、外婆在世时教导他这个大儿子的“孝”。而每年的清明,外公、外婆的坟前,总有舅舅带给下一辈人深情厚谊的传承与叮嘱。</div><div>“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也不知何时的清明,那栽满松树的小山包前,会再次看到舅舅跪拜父母的模样,又一次响起舅舅的叮咛。</div> <h3>2</h3><div>奶奶走得很安详。她一生勤俭,就算是在当今不愁吃穿的年代,她临走前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看不出半点奢华。那天夜晚,奶奶嘱咐她身边的儿女们:“一定要给我穿上那件我最喜欢的旧衣服。”</div><div>打了些补丁的旧衣服,承载了奶奶对爷爷的挂念。在那片熟悉的向阳坡地,终于可以和离别了30多年的老伴团聚了。</div><div>大孙女主动申请为奶奶守灵,领着孙子辈的姐姐妹妹们。偌大的3平方米的灵堂前,四世同堂齐齐凝视着那双空洞得再也睁不开看儿女们的眼睛。在夜深人静、星星不再轻吟的夜晚,拗不过孙辈们的坚持,长辈们在床上辗转反侧,孙辈们一直为奶奶拨弄着堂前那盏油灯。</div><div>浮肿的眼睛再也抵不过那份至情至孝的情感宣泄。</div><div>奶奶像个娃娃在床上蜷缩的日子,身上的每一寸肌肤如同针刺百倍,让她痛楚彻骨。她呻吟着想乘虚把生命交给那堵厚重的墙壁,可每一次都被寸步不离的孩子们“阻挠”了。他们日日夜夜轮番睡在奶奶身边,用十指轻轻地抚摸她,用温暖的怀抱给她安全感,给她讲小时候的故事,讲爷爷的故事……儿女们整夜未眠,就怕奶奶又一次悄悄地站在墙壁前面踌躇。</div><div>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记着奶奶的谆谆教诲:“我走了,你们要越发团结,家,是一辈子的存在,你们的血脉里留着同样的血,注定成为一家,要勤、要敬、要孝、要和、要善”这个在我心里只会织花秀朵的奶奶,经历过80年的风霜雨雪,将她一生的“朴实”留在了人间。</div><div>“妈妈走了,我们不能散,我们要像妈妈在的时候,守候好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家里的门,永远为大家们敞开着……”大姐的一番言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兄弟姐妹, 抱头痛哭的眼泪,再不是撒向人间的“情感”雨露,而是团在一起的“家风力量”。</div><div>奶奶,困惑、劳累、孤独、寒冷,饱尝了世间太多的欢乐与忧伤。她留下的宝贵礼物,是“爱”。让这“爱”用一颗颗真情串成“家风”,把它绕在每一个孩子的脖颈,让“家”的灵魂永恒。</div><div><br></div><div>3</div><div>冬去春来,在每一个角落,依偎着那份真挚的力量,一念千尘。</div><div>试着用双手高高捧起那“爱”,延续永不枯竭的“情”,未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