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让我再一次深情的吻你!

九黎子

<h3>  故乡有个好听的名字——啊百库,在云南边疆的大山中藏了已经百年,是爷爷的爷爷为躲避战乱邂逅的世外桃源,一条曲折崎岖的山路似云间飘带,小山村四面环翠中间有池,二十多户人家几乎全是王氏家族,勤劳而善良。</h3><h3> 回到故乡,熟悉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亲情由然而生。故乡,我怎能忘记!</h3><h3> 1971年冬天,父亲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把我和二弟送回老家和爷爷居住生活,6岁的我身着妈妈自裁自缝的打着补丁的深灰色衣服,在故乡的山坳里呆了整整一个年头,脚上那双破旧的解放鞋,在故乡的青石板上跑着跑着不知什么时候去了哪儿?等到母亲来把我们接回公社时,脚底已磨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趼,走在路上踩到刺稞都没了痛痒。穿鞋反而感到不舒服了。就是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放牛、拾粪、铡草、砍柴等等,最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苗族话,记得慈祥的三奶奶在听到我说第一句苗族话时高兴的击掌。</h3> <h3>  故乡是个少数民族村落,她美丽但却很贫穷。因为藏在深山之中,路途曲崎而遥远,山陡坡长。乡亲们常是月落而出,月出而归,一天两头见月亮,极其辛劳。每每跟着叔叔婶婶进山劳作,午饭便是一碗自酿的纯玉米白酒,那滋味特别的甜爽!耕种时节,赤日经天,跟着犁沟播放种子,常常让人大汗淋漓。夜幕降临时,南巅悬月光泽着弯曲不平的山路,双手拉着老牛的尾巴迈着懒汉步回家后,躺在床上美美的一觉醒来,东方已经发白了。劳动的人真的很幸福。</h3> <h3>  故乡的水,自古以来都是池满鱼多的样子,从没有枯竭过,老辈人把她称之为百库。也许这就是故乡美名的来历了,不需要费心再作考证。每一年到打鱼的日子,乡亲们不分老幼,有的拿网,有的拿竹罩子在水里自由的丰收着白花花的大鲤鱼,当天上的月亮影入圆月般的水池中时,袅袅炊烟散去,每家每户饭桌上可就都盛满了清汤、糖醋、麻酱香味儿的鲜鱼肉大餐,此时,从家家户户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如百库里的水波轻快的荡漾在村子静谧的夜空之上。</h3> <h3>  故乡的山,翠竹锦绣,村头几棵百年榔树更是宝贝。前几年,有一个老板愿出高价并承诺帮村里修通公路,欲将这些"龙树"连根买走,乡亲们没有答应,都说这些老树是这大山里的魂。</h3> <h3>  故乡的人,纯朴善良、勤劳勇敢。如果您有幸到我的故乡去做客,那么用来招待您的一定是百库池里的原生态鲜鱼和火坑上金黄色的腊肉,还有自家蒸馏的纯玉米白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显得格外的酣实。小时候靠喝粗玉米粥和吃山茅野果读书长大的父亲是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据他说我的奶奶是在新中国解放前,有一次土匪杨老六、杨老七到村里掠夺财物、杀害百姓,跑到山上躲藏时不幸折断腰不治身亡的,奶奶离开人世时,父亲刚满六个月。剿匪的时候,杨老七失败躲到山洞里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是身为民兵的爷爷怀着仇恨向部队首长请求获准后,利用熟悉的地形地物作掩护勇敢的进入山洞一枪击毙了匪首杨老七。</h3> <h3>  回故乡之路,是怀乡之路。望故乡,一片好风光。情是故乡深,故乡人是我们的根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