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之旅(九) 巴塞罗那 萨拉戈萨 马德里

越明

<h1><b><font color="#167efb">西班牙</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 <h3>我们离开法国蒙彼利埃,驱车前往西班牙,行程3个多小时。途中远远看到山顶皑皑白雪的雄伟山脉,导游介绍这是比利牛斯山,比利牛斯山脉是西班牙与法国的界山,长430多公里,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穿过比利牛斯山通往西班牙的道路,我们进入了西班牙。<br></h3> <h3>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上,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东临地中海。西班牙是一个充满热情,一个挥洒艺术气息的乐土,素以斗牛、舞蹈、吉它名重天下。西班牙拥有悠久的历史、显贵的王室、浪漫的吉他民谣、奔放的弗拉明哥舞蹈。西班牙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使我们向往已久,西班牙许多王宫、教堂和城堡更让我们心驰神往。</h3><h3><br></h3><h3><b>巴塞罗那</b></h3><h3>巴塞罗那是我们到西班牙的第一个城市。它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br></h3><h3>这里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带有哥特风格的古老建筑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巴塞罗那令人迷醉的城市风光影画片。当然,巴塞罗那最大的骄傲还要属现代主义的天才建筑师高迪的杰作,他令这颗半岛明珠更加光彩夺目。一个人的七件作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h3><h3><br></h3> <h3>西班牙广场<br></h3><h3>西班牙广场是巴塞罗那的一个重要广场。广场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修建,远处是世界博览会会址。</h3><h3><br></h3> <h3>西班牙广场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对砖红色方形柱状的威尼斯塔,挺拔地矗立于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两侧,与丘陵上的加泰罗尼亚国家美术馆国家宫遥相呼应,布局极具和谐之美。</h3><h3><br></h3> <h3>西班牙巴塞罗那音乐喷泉堪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魔幻音乐喷泉,与博览会同时建于1929年,喷泉位于美丽的蒙维克山脚下,背面是气势宏伟的国家宫,面朝美丽的西班牙广场。</h3> <h3><br></h3> <h3>和平门广场</h3><h3>和平门广场,位于兰布拉大街的最南端,广场中间的环岛上是哥伦布纪念碑。左右两条滨海大道汇集于此,到这里就到了巴塞罗那的海边了。纪念碑周边的建筑都非常的漂亮,如皇家造船厂、海洋馆、巴塞罗那旧港的码头等等。</h3><h3> </h3><h3> </h3> <h3>哥伦布纪念碑,纪念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从美洲探险凯旋归来。巴塞罗那是第一个听到哥伦布正式宣布发现新大陆的地方。哥伦布纪念碑高60米,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1886年所建,雕塑家梅利达的作品。哥伦布的大理石塑像立于新哥特式的碑基上。哥伦布面朝和手指美洲新大陆方向。基座四面的浮雕分别表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雕塑着历史故事和众多人物,众星捧月,华丽丰富,颇具西班牙风格。</h3><h3></h3><h3><br></h3> <h3>巴萨罗那奥运会场馆</h3><h3>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该城举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场馆。</h3> <h3>运动会会场外景。</h3><h3>这一届奥运会被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评为史上最杰出的一届奥运会,可谓对巴塞罗那有着重大影响。</h3> <h3><b>米拉之家</b></h3><h3>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是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是为米拉所建造。</h3><h3>面对这座白色奇特的建筑,可见高低错落的屋顶,凹凸不平的墙面,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之家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总之,米拉之家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h3><h3>米拉之家也是巴塞罗那的象征。</h3><h3><br></h3> <h3>安东尼·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奎尔公园、米拉之家、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h3><h3>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公寓蜿蜒的曲线充满流动感,犹如海上起伏的海浪。而窗台的铁艺模仿柔软的海草,和着海浪一起一伏。</h3> <h3>米拉之家的底楼现为商场。</h3> <h3>晚上的米拉之家,在灯光的投射下,更显现了它的艺术魅力。</h3> <h3>巴塞罗那林荫大道兰布拉大街,也称“流浪者大街”。是一条欧洲最著名的、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步行街,那儿有许多巴塞罗那特色的现场表演、人体雕像、现场画肖像或漫画的艺术家,以及负有盛名的景点:各路流浪艺人在这里进行各种游艺表演,五花八门的“真人雕塑”沿街林立,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云集。</h3><h3>好奇的孩子上去与真人雕塑合影。</h3> <h3>海滨大道上的年轻人。</h3> <h3>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港</h3> <h3>傍晚,站在海港,白色的游艇停靠港湾,桅杆林立,金色的余晖映照在海面上,真是一幅美景美图。</h3> <h3><b>圣家族大教堂</b></h3><h3>在巴塞罗那,有一座已开工100多年的教堂,至今仍在建造中,这就是著名的圣家族大教堂。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 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nbsp;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工就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h3><h3><br></h3><h3></h3><h3><br></h3> <h3>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这是高迪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h3><h3> </h3> <h3>圣家族大教堂 是一座充满韵律和动感的神圣建筑,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和动感的神圣建筑。</h3> <h3>高迪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h3><h3>高迪遗体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h3><h3>高迪在三个正门的上方设计了三个立面。三个立面上的所有雕塑分别展现了耶稣从诞生、受难到升天的过程。</h3> <h3>诞生立面</h3><h3>高迪设计并亲自建造了这个立面,他将“诞生立面”安排在教堂东方,喻意着每天从东方升起的太阳照耀着“诞生立面”,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立面上的雕塑叙述了圣母玛利亚孕育耶稣和耶稣成长的情景。无论熟不熟悉圣经故事,门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繁复的细节,都会教人啧啧惊叹。</h3><h3><br></h3> <h3>诞生立面</h3> <h3>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h3><h3>而面向南方的“荣耀立面”还未完工。</h3><h3><br></h3> <h3>受难立面叙述的是耶稣的受难过程。</h3><h3><br></h3> <h3>刻着耶稣名字的立体墙面</h3> <h3>进入教堂后仿佛步入了棕榈树林,模拟棕榈树的高大石柱拔地而起,阳光透过彩色玻璃花窗,整个空间变换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庄重、明亮而又弥漫着奇幻浪漫色彩。使人惊讶,感叹、钦佩高迪天才的匠心独具。</h3><h3><br></h3><h3><br></h3> <h3>高迪认为:“如果不是来自自然,就算不上艺术,”这一切源于高迪的设计理念,自然光线透过装设在拱顶上以及侧面的彩色玻璃投射在堂内,这是模拟光线透过密林深处的树叶而产生的那种光感。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h3> <h3>高塔和屋顶的许多画龙点睛的细小元素等,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井涂以异彩纷呈的釉饰。高迪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正是圣家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h3> <h3><br></h3> <h3>圣家堂祭坛</h3> <h3>高迪将他43年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圣家族大教堂,直至他73岁去世,高迪清楚地知道,这么宏大的建筑不可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高迪留下了教堂的模型,从模型中就可以得知整个建筑设计的形态,以便后人能够理解,并在他死后能够继续他的未竟事业。如今,这座始建于1882年的现代主义教堂,历经六代建筑师之手,工程还在继续,预计将在2026年,也就是高迪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时完工。</h3><h3>然而,谁也说不准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这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br></h3><h3><br></h3> <h3><b>奎尔公园</b></h3><h3>奎尔公园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占地20公顷,原来是巴塞罗那富商计划建立并由高迪设计的一个社区旧址,建于1900-1914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22年,市政府将其收购,开辟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h3><h3><br></h3><h3><br></h3><h3><br></h3> <h3>高迪是奎尔公园的设计师,从1906年到1926年,高迪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0年。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只完成了门房,中央公园,高架走廊和几个附属用房等“公共设施”部分,但高迪自然主义理念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巧妙地融合自然主义的设计,他把建筑、雕塑、色彩、光影、空间大自然环境都融为一体,成就了建筑艺术上的一个伟大的作品。</h3> <h3>进入公园,这里处处能带给人惊喜,奎尔公园的入口处是两座包嵌着亮丽釉彩的糖果屋,螺旋状高塔和顶端的高迪的标志性十字架,仿佛进入了一个变幻莫测的魔幻世界。</h3><h3><br></h3> <h3>绿荫环抱中是长长的柱廊,但其中的柱子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h3> <h3>柱廊上方是高架走廊。登上高架走廊,周围的景象尽收眼底。</h3> <h3>街头艺人在此演奏着吉他,西班牙风情的音乐融汇在仿真的树林,为这座公园增添了无限的魅力。</h3> <h3>几个年轻歌手在“洞内”歌唱,优美动听的歌声仿佛回荡在山谷中。</h3> <h3>奎尔公园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h3> <h3>蜥蜴喷泉</h3><h3>公园的入口处,有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一个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二者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造型生动。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它们还兼具重要的排水功能。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显得尤其生动可爱。</h3><h3><br></h3><h3><br></h3> <h3>加泰罗尼亚蛇形喷泉。</h3> <h3>屋檐像盘踞的巨龙脊骨。</h3> <h3>百柱厅</h3><h3>拾阶而上,就是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陶立克式(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是一个市场。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之外,兼具导水泄洪的功能。立柱支撑起的屋顶上还有精彩的马赛克圆盘装饰,使到百柱厅更加生动和美观。屋顶上面是著名的观景天台。</h3> <h3>百柱厅顶部漂亮的星形拼花,站在布满立柱的大厅则如同置身森林,抬头可见满天的各种星体。</h3> <h3>上部是观景天台,下部为百柱厅。看似彩色屋檐,实际是观景台围墙又是座椅的椅背,真是奇思妙想的创意。</h3> <h3>观景台</h3><h3>观景台周边是石头座椅,在观景台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城区,眺望巴塞罗那港和地中海。也被称为希腊式剧场或大自然广场。</h3> <h3>观景台上俯瞰奎尔公园。</h3> <h3>全世界最长的座椅,其实是百柱厅的屋顶边缘,即是围墙与座椅,曲折蜿蜒, 并以彩色碎瓷砖拼贴,色彩靓丽,自然飘逸,给人一种丰富的视觉冲击。石头的座椅,看起来很坚硬,其实是经过人体学考量,坐在椅上都能感受到十分舒适。</h3><h3>这座公园的装饰建筑,都是就地取材,利用碎石、碎瓷砖片,玻璃碎片,用最便宜的建材,创造出最华丽的姿态,打造了这一奇特迷人的世界。</h3> <h3>高迪终其一生,极力地在自己的设计当中追求自然,形成了他融入大自然中的建筑风格,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大自然是永恒的,高迪的艺术建筑也是永恒的。</h3> <h1><b><font color="#167efb">萨拉戈萨</font></b></h1><h3><font color="#010101">萨拉戈萨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们乘大巴从巴萨罗那到马德里途经这座城市。到达萨拉戈萨,我们直奔阿尔哈菲利亚宫 。</font></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 <h3><b>阿尔哈菲利亚宫 </b> &nbsp;</h3><h3>阿尔哈菲利亚宫是西班牙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统治时期的建筑,位于萨拉戈萨心脏地带。这座城堡型王宫,建成于11世纪,历经伊斯兰王,基督教王,天主教王的扩建修缮,现在是博物馆和政府会场。而这座王宫的穆德哈尔式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h3><h3>阿尔哈菲利亚宫外形是一个普通的城堡,而内部为伊斯兰和西方艺术结合的穆德哈尔风格。可以见到独特的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如拱门、小型清真寺、墙壁上朝向麦加方向开的洞等等。后来增建的部分则是华丽的西哥特式。<br></h3><h3></h3><h3><br></h3> <h3>宫殿强大的防御工事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城堡周围是巨大的塔楼遗迹。所有的塔楼都是圆形,除了一座矩形的塔楼,它被称作“游吟诗人塔”。这是来源于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歌剧第一幕的背景就是在这里因此而得名。</h3> <h3>我们通过护城河上的护城桥进入宫殿。</h3><h3><br></h3> <h3>入口可以见到独特的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如尖拱门、多叶拱门。</h3><h3></h3><h3><br></h3> <h3>宫殿内整体建筑为长方形,许多房间分布在露天院落的周围。庭院虽然不大,与周围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相衬,恢宏而不失雅致。</h3><h3><br></h3> <h3> 阿尔哈菲利亚宫内的阿拉伯风格大厅。</h3> <h3>奇形异状的拱门和弧形花纹荡漾在整个宫殿中,拱门,窗户多姿多态的纹饰是这座城堡的精华。展示了阿拉伯变化多端的建筑装饰风格。</h3><h3><br></h3> <h3><br></h3> <h3>长廊是后来基督教修建,基督教的建筑渗透了伊斯兰风格,被称作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在宫殿中极富特色。</h3><h3><br></h3> <h3>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h3> <h3>用石膏装饰的房顶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每间房顶的装饰各异,图案多为几何形或使用大面积的植物纹样进行装饰,并配有《古兰经》中的经文作为装饰。装饰图案也以其形、色的纤丽为特征,各种花卉、植物等为题材,具有艳丽、舒展、悠闲的效果。</h3> <h3>闭馆时间已到,我们结束了阿尔哈菲利亚宫的参观。</h3> <h3>离开阿尔哈菲利亚宫,已是傍晚,在暮色中告别了这座具有着浓郁色彩的伊斯兰宫殿。</h3> <h1><b><font color="#167efb">马德里</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央的城市,地处海拔670 米的高原之上,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之一。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二千多年前,它便是曼萨那雷斯河畔的一个小镇,1562年,菲利普二世在马德里定都,城市快速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h3> <h3>太阳门广场</h3><h3>太阳门广场位于马德里的心脏地带,是城市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这里永远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太阳门广场抱着草莓树的小熊雕像是马德里的城徽和象征。</h3> <h3>广场正中矗立着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骑马雕像。在十八世纪,这位国王对马德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改善工程,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h3><h3><br></h3> <h3>太阳门广场的人行走道上设有一个“零起点”(Kilómetro Cero)的标志,西班牙全国所有的公路里程碑都从这里开始向外计算,马德里市的门牌号也是以这里为起点的。在西班牙,完全可以说:条条大路通向太阳门。这里也是马德里近代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h3><h3><br></h3><h3><br></h3><h3><br></h3> <h3>&nbsp;西班牙广场</h3><h3>西班牙广场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又称“塞万提斯”广场,是马德里的象征。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不朽名著《唐吉诃德》,成为西班牙的骄傲,民族的瑰宝。</h3><h3> 广场的中心竖立着塞万提斯和唐吉诃德纪念碑,塞万提斯雕像端坐在纪念碑前,前面的青铜雕像是“唐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唐吉诃德骑着他的瘦马,仆人桑丘骑着毛驴紧跟其后。纪念碑两侧还有几座其它雕像,同样是《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和场景。</h3><h3><br></h3> <h3>马德里王宫</h3><h3>意大利的建筑家在1764年修建完成了这座王宫。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奥地利维也纳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始建于九世纪,1738年重建,历时26年才完工。</h3><h3>马德里王宫这天有外事活动,很遗憾没能进去参观,仅在外参观拍摄了外景。</h3> <h3>哥伦布广场</h3><h3>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是1886年建成的哥伦布纪念碑,哥伦布纪念碑为雕塑家梅利达的作品。</h3> <h3>哥伦布的白色雕像站立在高17米的圆柱顶部,面向西方,那是他发现的新大陆的方向,右手握着当时捐助他航海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旗帜,旗下是地球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于西班牙人来说,是民族的荣耀和骄傲。</h3><h3> </h3> <h3>斗牛场</h3><h3>马德里斗牛场位于城市东部,是一座古罗马剧场式的圆形建筑,外墙为鲜艳的红色,仿佛在呼应斗牛士的红披风。斗牛场可容纳32000名观众,在5月的高峰时间往往座无虚席。作为西班牙水平最高的斗牛表演场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斗牛士们都以在马德里斗牛场表演为荣。</h3> <h3>斗牛场前的斗牛士雕塑。</h3> <h3>欧洲门与黄金柱</h3><h3>欧洲门是两座向内倾斜的塔形写字楼,雄踞在南北纵贯马德里的卡斯蒂利亚大道上。引人注目的是,这两座高115米的大厦,各向对方倾斜15度,楼顶相对楼底错开距离达30米,好似一座不封顶的拱门,吞吐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气势宏伟,十分壮观。这一对倾斜度远胜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大厦,是世界第一座倾斜的摩天大楼。由此称为欧洲之门。</h3><h3>双斜塔中间的广场上还有一座雕塑和一个铜芯圆柱,是当年的马德里储蓄银行300年庆时捐赠给马德里市政府的,称为黄金柱。</h3><h3>结束了西班牙的行程,告别了马德里。</h3><h3><br></h3><h3><br></h3> <h3>地中海之旅结束了,我的游记也将画上句号。20余天的旅游,游览了欧洲的五个国家,18个城市,旅途的每天都是新鲜的,舒缓的身心、愉悦的心情,荡漾在地中海沿岸。</h3><h3>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中海,孕育了地中海沿岸古文明的生命,从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希腊,到罗马,到西班牙.....到整个欧洲,折射出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历程。走进沿岸的这些城市,仿佛穿越了欧洲古往今来的时空,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狄尼斯说:“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不是吗,当我们走出书本,看到了更多的精彩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书本的内容变得立体而生动、哲理而深刻。原来支离破碎的、断裂的认知串联了起来,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脉络。</h3><h3>游记是为了留下自己的足迹,更深刻地了解所到之地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同时也是整理大量的照片,理清思绪的过程。</h3><h3>游记是学习的过程,在短暂的旅途中,视觉,听觉,触觉各种观感的调动也无法完全记住、接纳和理解所经历的一切。记游记,也让自己不断的学习,查阅、探究。庆幸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能不断满足知识信息的获取。</h3><h3>游记,为了不再忘却的记忆,无论何时,打开游记一定会撩拨我的每一根记忆神经,然后慢慢地回忆和品味。</h3><h3>最后,我真心地感谢我的同学朋友,我们不仅是旅途中的伙伴,还是游记的共创人,同学拍摄的部分照片,弥补了我拍摄的遗漏和不足,丰富了游记的内容。</h3><h3>我们曾经拥有无数美好的时光,而地中海之旅是美好而难忘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