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习惯用写信的方式和你们沟通,来慢慢梳理知识。正如标题所说,我希望你们做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去发现孩子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因为问题可以反映原因。比如,孩子的口算速算和口算题卡做得很慢,可以反映出他们学习上的消化不良,还没熟练掌握学习内容。</h3><h3> 本单元(除法)的学习目标有:第一,可以利用学过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平均分问题,或者分配问题;第二,他们可以通过"减法"来解释"除法"的意思,通过画图解释或者列表的方法去表达;第三,学生明白余数的定义,并且能够解释相应情境中出现的算式,各部分的意思,比如在课本P8《分草莓》这一课中的55÷8=6......7,孩子应明白7是什么意思(剩下的7个草莓),8是什么意思(8个盘子),6是什么意思(每个盘子6个草莓),只有理解准确了,学生就会在书写算式过程中不会忘记写单位:55÷8=6(个)......7(个),在答的时候也不至于会漏答,(见图)这单元的题目的答都有两句:一句是关于商,一句是关于余数。</h3><h3> 有家长问我,当出现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时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下:第一翻开课本,课堂上孩子都会把重要知识点记录在课本中。第二在群里抛出问题,因为有些家长是被耽误了的数学老师,比如无忧妈妈,朱俐娅爸爸,张维恒爷爷,一班有刘子轩妈妈,李圳秾妈妈等等。第三是私聊我,有时候忙的时候可能没办法及时回复,见谅。所以有问题请分享出来,或者翻开孩子的课本,看看有没有相关的笔记。等到期中或期末的时候,我会教会孩子如何去做笔记。家长朋友们,你们到时就可以对着笔记本帮助孩子梳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h3><h3> 我通过框架展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h3> <h3>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余数的概念,是从"无"到有的(余数为0不代表没有余数)</h3><h3> 这里有两个误区需要提一下:</h3><h3> 第一,当前的除法竖式,仅仅是商为一位数的除法竖式。当然,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因为课堂上我提及了,他们善于探索,所以掌握了诀窍。</h3><h3> 第二,余数是0不代表没有余数,余数为零可以不写【见教参p13-para4最后一句】(家长朋友不理解没有关系,但是记得0不是表示没有)</h3><h3> 同时,要注意列除法竖式的四个步骤:</h3><h3>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不能大于被除数,商就是几。</h3><h3>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h3><h3>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h3><h3> 四比:余数要比除数小。</h3><h3> 以及应该注意的两个点:</h3><h3> 第一,(0<)余数<除数;</h3><h3> 第二,被除数>积(=商×除数)</h3> <h3>在生活中,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亦父(母)亦友,亦师亦友;在学习上,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给孩子孩子抛问题,就像小时候他们经常问你们的问题一样,我从哪里来的?太阳是什么?等等。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提出问题,比如:有23朵玫瑰,分给你,我和妈妈,一个人能拿到多少多花?最后还剩多少?在此我也提出自己的一些期冀:我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能够做他们的提醒者,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去逃避,要提出来;同样当孩子进步的时候,不要吝啬你们的表扬。</h3><h3> 做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培养孩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善于质疑的品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