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

…

<h3>家长们:</h3><h3> 你们好,原计划在第二周周末写完这封信的,越写越多,然后再三删减,因此才那么慢。文字稍微有些长,请认真读一读。下面,我将谈谈孩子,谈谈自己。</h3><h3> 寒假生活就像是赛车的一个转弯点。我和许多家长朋友聊天过,他们觉得一二年级应该就是玩过去,我提倡的是:自律带给我自由。孩子的自由自在应该建立在一定的自律上,如果前面一味强调自由,减压,孩子很难在律己上得到发展。那么,如何让生活和学习数学有机融合呢?</h3><h3> 第一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除法。放学时,许多家长朋友会拉住我的手和我"唠家常",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孩子还不了解余数的概念,还不会写余数等等。我感动于你们的育子心切,请你们也放宽心态,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单元的除法知识是一节课讲不完的,况且,学习不仅仅是关注当前的一件事,也要注重过去的基础以及孩子目前的状态,所以请家长朋友们拿出手中的笔,看看哪些是孩子当前正出现的问题:</h3><h3><br /></h3><h3> #1 您的孩子是否保持优良的学习习惯,比如:</h3><h3> 列竖式时习惯用尺子;</h3><h3> 作答应用题时不会漏答;</h3><h3> 书写横式时不会忘记写单位;</h3><h3> 作业或者试卷做完以后有检查的习惯不至于会漏题</h3><h3> 学习有时候是相通的,比如以上提及的方方面面就应当是学生掌握的优秀素养,请让孩子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呼吸方式,下面这一点更具有针对性:</h3><h3> #2 您的孩子在列竖式的时候是否会对齐数位呢?</h3><h3> #3 您的孩子是否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呢?</h3><h3> 检验方法1:随机抽查孩子七八,九二,三五(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前半句)等等,如果孩子能很快(两秒钟的时间)回答七八五十六(如果孩子回答七八五六,那说明他的习惯还是存在问题),二九十八(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三五十五;</h3><h3> 检验方法2:在买重复的东西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考考孩子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两个包子,一个六块钱,那么,这里面是什么数学知识呢?这不就是一个极佳的教育机会吗?如果孩子这时候思考大半天,说明他没有应用意识,孩子很容易就会堕入"应试"的怪圈。</h3><h3><br /></h3><h3> 如果孩子以上三条没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接下来谈谈除法单元的知识点。由于(见图)部分孩子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没养成,导致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时候掉链子。所以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帮助他们巩固前面遗漏的知识,并且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尽可能地扎实基础,我布置了周任务:口算速算和口算题卡。这个任务具有一定的弹性:</h3><h3> 首先孩子可以在本周任何时间完成,他可以选择每天进行消化学习,也可以堆到周末集中完成。</h3><h3> 其次,这类型的作业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如果在做此类型题目觉得吃力,不理解,或者一页花时需要(在保证字迹工整的前提)20分钟的时候,这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孩子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前面基础没打牢;第二,孩子课堂上注意力发散了;第三,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h3><h3> 最后,我给家长朋友的建议是:第一,如果您觉得孩子的数学作业负担重,可以申请不做口算题卡,或者口算题卡减半,但口算速算还是要保证的,因为二年级数学学科每周仅有四节课,条件摆在面前,我只能也必须教授孩子如何思考问题,以及遇到思维题怎么破解,对于孩子的计算问题,没办法细讲。所以家长朋友,你的任务说重也挺重,你需要监督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第二,你需要在孩子做完作业的时候签一个名字并且写上相应的日期。孩子尚小,你们的签名会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态度。所以今后,我会提醒相关家长朋友签名检查的习惯。第三,建议口算速算放在家中,口算题卡放在学校。</h3><h3> 后面会分享两篇美篇:</h3><h3> 美篇一:做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又何妨?是关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梳理;</h3><h3> 美篇二:做一个"没问题"的孩子:目前孩子出现的问题(包含部分孩子的明细,一班和二班均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