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不知道是嘴馋才开始喜欢上户外,还是喜欢上户外后才学得嘴馋。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出去走走,放眼田间地头,”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境,“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的歌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满鼻浓浓花香,还有漫地的草芽儿不仅仅是牛羊的美餐,也可以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佳肴。老人们常说,驴能吃的人就能吃,于是我的春天从吃草开始了。自然而然,踏青挖野菜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出行前别忘了带上工具哦!</h3> <h3>(一)小蒜篇</h3> <h3>吃货赋《小蒜》一首</h3><h3>小蒜才露紫红角,</h3><h3>就有馋者上地头。</h3><h3>都道此菜二月香,</h3><h3>早春正月已入口。</h3> <h3>吃货刨小蒜的艰辛</h3><h3>天未暖,雪未消,满地皆干蒿。</h3><div>挥小锹,地头爬,冻土冒红芽。</div> <h3> 稍假时日,土解冻后绿叶长出,找、挖小蒜就不那么难了。</h3> <h3>不要只挑大的挖,这种须如豆芽、头如枣核者味道更好,可连须根清洗干净全株入菜。</h3> <h3>大头的得把须根掐掉。</h3> <h3>建议侧面生长出的小芽收集一下,那才是精华。</h3> <h3>清理完大的,底部还有不少落下的嫩芽儿,别嫌麻烦,也收集起来。</h3> <h3>清水泡几分钟,用手搓搓干皮和泥土就去掉了,嫩芽味更鲜哦。</h3> <h3>看看也养眼吧?</h3> <h3>洗净切块、丁、片都可。</h3> <h3>清炒,吃过的看到胃蕾炸开了吧?俗语说的”二月小蒜,香死老汉“就是这种的就馍吃。</h3> <h3>建议另一种吃法:放在蒸熟的土豆里拌成小蒜土豆泥。</h3> <h3>小蒜土豆泥成了。</h3> <h3>这个是常规做法:小蒜炒鸡蛋。</h3> (二)蒿苗篇 <div>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着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div> 茵陈蒿,俗称白蒿苗。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本草拾遗》云:“虽蒿类,苗强,经冬不死,更因旧功而生,故因陈,后加蒿字也。”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div></div> <h3>春分时节,当小蒜苗长出地面抽出绿叶的时候,白蒿苗也就开始铺地长出新叶了,选择独头苗用小铲铲下,一会功夫就能收获一袋。</h3> <h3>象这样掐嫩顶叶,除去根和上年干叶、老叶。</h3> <h3>这个时节叶大点也没关系,只要柄壮叶肥就都是鲜嫩的好食材。</h3> <h3>摘好后清水冲洗干净,用开水冲烫一下除去青草腥味。</h3> <h3>土豆削皮擦丝,蒿苗窝团剁一下(不用剁太碎)。</h3> <h3>加适量面粉和盐拌匀(蒿苗、土豆丝、面粉因个人口味掌握比例,也可不用土豆丝只用面粉和蒿苗做)。</h3> <h3> 土豆丝用这种擦子擦哦!</h3><h3> 为便于大家操作,本吃货小编几句《吃蒿决》供参考:</h3><h3> 掐嫩顶, 开水烫</h3><h3> 土豆面粉拌一拌</h3><h3> 上笼蒸,加葱蒜</h3><h3> 一盘美味放桌上。</h3> <h3>上笼蒸20分钟。蒸好入盘后加葱花、五香粉等调味拌匀或葱姜蒜炝锅翻炒一下。下图即是回锅翻炒过的。</h3> 一道美味的蒿苗不烂子可以上桌了。 <div> <div> 菜名小考</div><div> 下面就这道菜的名字进行一下推敲,算是小考吧,因无记载,只能音译地方俗称再从字面上分析揣度,所以也能算是戏说罢。</div><div> 这道菜名从字面上看让人有点费解,本吃货推敲了一方认为还是挺形象的。土豆丝、面粉和鲜蒿苗经笼蒸后,因蒿苗含一定的植物纤维,吃起来有面粉和土豆的细腻又有蒿苗纤维的嚼劲,口感腻而不烂,所以称作蒿苗不烂子就不难理解了,也可再加一道炒的程序,叫炒不烂子。<div><div> 还有两种老叫法更形象:蒿苗苦累和蒿苗苦泪(小编根据口语音译的)。 这个应该好理解一些。在科技不发达、粮食产量低的过去,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人们没有大棚生产技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年春夏季节青黄不接,尤其是在春季没有新鲜蔬菜,粮食短缺,蔬菜除了土豆和大白菜还能储藏点,秋天的干菜和腌制的酸菜、咸菜就成了主菜。恰在这个时节万物复酥,各种草树冒出新芽,聪明的先辈们就学着神农尝百草,创造出味道别样的各种野菜,在能充饥调剂口胃的同时,还能增加人体内所需的各种元素,与我们现在吃野菜是为了调剂口味和保健就大相经庭了。溜了半天嘴扯远了,归入正题吧,那苦累或苦泪如何作解呢?本吃货愚见为:春忙时分,先辈们因上年收成不好,储备粮食不足,又正值卖苦力耕种的时候,为了补充体力多吃食物,就创造出挖食野草当菜的办法,但野草大多都是中药材,开始试吃时并不懂得祛生拔苦的方法,吃起来能苦出泪水来,但可以裹腹,也能补充体力,就形象的称作”苦泪“,又因吃起来苦,又正逢每天体力劳动很累,亦唤作”苦累“。<div> 不管怎么说,通过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开发,野菜从当初为裹腹充饥而进行尝试,再经过不断的创新改进,通过焯、蒸、煮、拔等程序祛苦提味,如今己成为了一道道即美味又保健的佳肴了。</div></div></div></div></div> <h3>(三)柳芽篇</h3><h3> 柳树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可能会有人要问了,难道这上头也有能吃的?这很正常,因为这不是大家常吃的常规野菜。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能!</h3> <h3> 先看看史料记载吧。唐 皮日休 《奉酬鲁望惜春见寄》诗:“梅片尽飘轻粉靥,柳芽初吐烂 金醅。”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行即事》曲:“绿笺香露洒蕉花,翠线晴风绽柳芽。”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h3><div> 下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常识和制作:</div><div> 简述</div><div><br></div><div> 柳的新芽,柳芽可以食用,可泡茶,也可治病,不过要在未开花絮之前采摘,柳芽为杨柳科落叶乔木,小枝细长,下垂,无毛,有光泽,褐色或带紫色,叶矩圆形,狭披针形或或条状披针形。</div><div><br></div><div> 制作</div><div><br></div><div> 开水焯一下,用凉水拔至不苦,加入食油、蒜、葱、醋等调味品,凉拌吃。也可将柳芽晒干,待吃时,再用开水泡开或炒食或拌面蒸食,或做汤,或炸食等。</div> <h3>选絮蕾未绽放的枝条折回</h3> <h3>照这样摘或掐芽和蕾</h3> <h3>这个品种的不能吃哦!</h3> <h3>选这种未绽开出粉的絮蕾</h3> <h3>这种绽开的就不好吃了</h3> <h3>若蕾已出粉就选这种卷尖的叶芽,注意别把芽根部小灰壳带进去。</h3> <h3> 刚冒出的絮蕾。</h3> <h3> 嫩叶芽和未绽出花粉的絮蕾。</h3> <h3> 开水焯过后放入凉水中拔去苦味,大约要用一夜的时间,因树的品种不同,拔苦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总之放到嘴里嚼一下不苦了就可以入料上桌了。</h3> <h3>叶芽的比较脆嫩,色泽和口感要好一些</h3> <h3><font color="#010101"> 味道怎么样别问俺,别信吃货的,相信自己,自己试试!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再赋两段吃货打油句: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春馋》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小蒜蒿苗已吃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地皮车前满地爬。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若问野中味色清,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攀柳折枝问嫩芽。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食柳》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早春东风柳正芽,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采得几支带回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泻火醒目可当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还是餐桌凉拌花。</font></h3> <h3>(四)地皮菜篇</h3><h3> 本打算按节令和小吃货吃的顺序进行的,有友友提议先期介绍,以便参考。于是就翻了下以前吃过并保留的片片与有共同馋嘴爱好的猫猫们分享。</h3> <h3> 说到地皮菜,在农村生活过的友友们是不会陌生的吧?大家都习惯于在春季下雨后采拾,其实地皮菜一年四季都有的,只是到了冬天被冰雪覆盖在草石下边不好找罢了,所以地皮菜在春、夏、秋三季都很容易找的。初春来临,冰雪消融,在浅草纵中、河岸石缝间,浅灰、黑褐色的地皮儿一片片、一簇簇就显现出来了。</h3><h3> 专门采拾一般是在雨后进行,因为小地皮儿最初的形态是球状的,春天随着温度的提升就迅速生展开来成片状了,而上年已长大的干片儿也经冬不会死掉,遇到水分胀开了。晴天出行,看到的地皮儿是干木耳状的,也可以采拾,用水浸泡清洗后与雨后的没区别的。</h3><div> </div> <h3> 河边石板与杂草的结合部最容易找到。</h3> <h3> 浅草坡上的干地皮。</h3> <h3> 吃这些野菜,收拾起来也是需要耐心的。由于附着在耳片上的杂物和泥土粘的太紧,所以清洗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因为管不住一张馋嘴,所以只好劳烦可怜的手手多干点了。</h3><h3> 瞧瞧,冲洗干净后这半透明状的墨绿色地皮儿惹眼吧,成就感也来了,哈哈!</h3> <h3> 在采拾地皮菜的春天,会邂逅许多惊艳绝伦的小花儿,顺手拍了几张供大伙养养小眼球吧!</h3><div> 这个叫白头翁,本草中有记载,是一味中药。</div> <h3> 象不象满头银发的老翁?可能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h3> <h3> 这个叫地丁花,好看不?</h3> <h3> 诗曰: “叶如翠葱立,花似萌黄鸦”。鸦葱是也!有清热解毒之功效。</h3> <h3> 忍不住又溜了会嘴皮子,该言归正传了。吃之前先简单参考一下相关记载和研究内容吧,不然有的人会被“地皮儿是羊粪蛋蛋变的”说法给唬退了,呵呵!</h3><h3> 地耳、地皮菜《本草纲目》释:地踏菇属地耳、石耳这类,形状如木耳,气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现代医学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并辅助降压之功效,地踏菇是现代家庭和宾馆的理想菜肴。</h3><h3> 接下来该介绍吃法了。清洗干净后大活就干完了,做菜就简单多了,常规吃法大都是与鸡蛋配伍,如:地皮炒鸡蛋、地皮蛋花汤(比紫菜蛋花汤口感和味道好的多),由于应友友要求提前制作本篇,这里所存的只有地皮炒鸡蛋一图了。大家还喜欢制馅蒸包子和包饺子吃。如:地皮鸡蛋馅、地皮韭菜馅、地皮粉条馅。因为是大家常吃的野菜,具体做法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五)蕨菜篇 蕨菜又叫龙头菜、如意菜、拳头菜,是野菜的一 龙头菜种,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菜、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虽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font></h3> <h3> 之所以有”山菜之王”的名号,除了其营养价值外,应该和它的生长环境苛刻也有关。与别的野菜不同,它不象别的野菜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而是生长在大山里,生长环境得有足够的水分和沙质腐叶土壤,还不能伴生太过茂盛的林下植物;要有足够的光照,阳光照射还不能太强烈。受生存生长的苛刻环境限制,所以就不象别的野菜那么多那么好采了,物以稀为贵嘛!而且口感脆嫩独特,称之为“山菜之王”就理所当然了。 </h3><h3> 据说蕨菜中含有致癌成分,没关系,因为采摘期并不会太长,一、两周后叶子长老了就不能吃了,而且我们也采不到多少,身体攝入量不会很大。当然,吃货长了张馋嘴,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呵呵!</h3> <h3> 掐这种未展开叶的卷芽最好,刚展翅叶的,柄部掐上去嫩脆可断的也可以。</h3> <h3> 采好后最好尽早用开水焯,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变老而有柴性。</h3> <h3> 焯好后放进凉水里泡一泡,可去草腥味。</h3> <h3> 这下就可以入料成菜了。</h3> <h3> 按个人口味加料凉拌,菜王可以上桌了。</h3> <h3><font color="#010101">凉晒干品,可以水泡后拌或炒食,也可以下到汤面或其它汤菜中食用。</font></h3> <h3> 题外再给大家展示几种蕨类植物片片,可以在闲遐之余讨教一下度娘增加一下对这些远古植物的了解。</h3> <h3>荚果蕨</h3> <h3>鞭叶耳蕨</h3> <h3>过山蕨</h3> <h3>野雉尾金粉蕨</h3> <h3>银粉背蕨</h3> <h3>(六)水芹篇</h3> <h3> 水芹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等。</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少花水芹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div><div><br></div><div>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具棱。叶为1~2回羽状复叶,小叶长6~25毫米,生于下部的常卵形,生于上部的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叶柄长2~7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无总苞;小花白色,略带紫色晕。双悬果椭圆形,长2~2.5毫米,光滑,淡黄褐色。</div><div><br></div><div>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台湾、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div><div><br></div><div> 【性味】辛,凉。</div><div><br></div><div> 【功能主治】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期,高血压,失眠。</div><div><br></div><div> 营养价值</div><div><br></div><div>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它的茎是中空的,叶子呈三角形,花是白色,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河边和水田。水芹菜有清热解毒、润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利尿、止血、降血压、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的作用。我们常吃的有猪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饺和水芹拌花生仁。</div> <h3>春季采嫩苗</h3> <h3>掐去须根,冲先干净</h3> <h3>可直接炒食,味道真的不错</h3> <h3>也可焯一下拌凉菜</h3> <h3>这盘要再放点核桃仁就更好吃了</h3> <h3>水芹猪肉饺子、包子馅,味道美的牌的!</h3> <h3>夏、秋两季采茎叶,除了凉拌和炒食外,还可以加肉、鸡蛋等材料做成馅蒸包子、煮饺子。</h3> <h3>(七)杜梨骨朵篇</h3><h3> 所谓杜梨骨朵就是杜梨树的花骨朵,象吃柳芽便是吃柳树的花蕾一样,要采未开的花蕾和叶芽。还是先介绍一下这个植物吧。</h3><h3><br></h3><h3> 杜梨,又名棠梨、甘棠,为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小枝棘刺状,叶长卵形,长5至9厘米,叶缘有粗锯齿,花乳白色,果赭石色,粒径2厘米左右,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果熟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是嫁接梨的主要砧木。</h3><h3> 说吃之前就先说一个关于杜梨的成语典故供大家增强一下圣贤意识和植物保护意识吧,呵哈!周武王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他死后,把江山传给了儿子周成王。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幼,幸好有两个贤臣辅佐他。这两个贤臣,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召公。召公配合周公做工作,他为辅佐周朝呕心沥血,政绩也非常显赫,因此大家又尊称召公为召伯。 </h3><div>召公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到基层去,深入各地方去办公。有一次,召公到他的分地召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南)去办公。当时天气炎热,召公就不在屋里待着,而是每天在一棵甘棠树(在今岐山县刘家塬村学校内)下办公。召公在当地待了不少天,处理民间事务;他办事非常认真公正,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具体难题。他走了之后,老百姓十分怀念他,说:“这样的好官太少了。不仅到我们百姓中来,而且就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办完了公,也不吃我们老百姓的东西,也不喝我们老百姓的东西。如果天下的官员都像他这样的话,不就太好了吗?” </div><div>由于百姓非常怀念他,所以不许任何人动他曾经办公过的那棵甘棠树。《诗经》里有一段描述这件事情:“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什么意思呢?“蔽芾甘棠”是说甘棠树刚刚长出小树苗。由于召公是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的,“召伯所茇”,所以,在这些甘棠树还没长成大树的时候,不要把它伐了,也不要伤了它的树枝,这就是“勿剪勿伐”。第二句“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就是说要把甘棠树好好养着,别让它枯死了。为什么?因为"召伯所憩",就是召公曾经在这个地方休息过。第三句,说“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就是说一定要好好地侍弄这树,因为“召伯所说”,“说”在古时就是住宿,就是说召公曾经在这里住宿过。从《诗经》这几句诗,我们可以看出,召伯作为一个国家官员,在基层百姓中享有多么高的威望。召公通过认真替百姓做事,换来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也留下了这条成语。 </div><div>“甘棠遗爱”,指的就是对离去之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诗中所强调的“勿翦勿败、勿翦勿伐“也体现了古人们对杜梨树的保护意识,所以我们在采摘植物叶芽或果实的时候也应该尽量不要因吃而去毁树,在不伤树木主杆的前提下折一些侧枝,千万别去折植株的顶枝哦。</div> <h3> 杜梨果(吕梁山、黄土高原品种,个小)</h3><div><br></div><div> 说到杜梨果,不由的又想起吃了,吃货么,三句话不离吃行!在我们小时候,没有太多的钱去买水果零食,水果除了梨、苹果等不用压指头就能数出的几种,哪有今天的香蕉、桔子等种类?火龙果、留莲就更是连梦里都不会出现了,所以就盼着秋天到来,去漫山遍野的采红果、野葡萄、马奶子(土话剪子,为音译)杜梨等野果吃。杜梨的吃法有好几种:一种是到处暑后果子呈下图所示的金黄色,采下来直接吃,酸、甜、涩三味合一,味道别样,多吃就口涩难咽了;第二种是采回去加糖蒸食(一般是加糖精,要能放白糖就算是腐败吃了,呵呵)。第三种是连叶采回去用瓦罐生闷,闷至果呈黑色,挑果子放在嘴里一吮果肉下肚,果核吐出,象吃葡萄。味道是甜中带酸,涩感也没有了。也可以等果子在枝头熟透呈黑色坐在树下吃。童年酸甜涩辣的幸福记忆在吃野果子的记忆里又逼真呈现了!</div> <h3> 杜梨果(这个品种吕梁山和黄土高坡地区很少,在太岳山就随处可见了,个大肉脆,有梨子的味道,象梨一样,核和果肉中间也有一圈沙质颗粒,熟至果黑就象梨子烂掉一样不能吃了)。</h3> <h3>花蕾</h3> <h3>叶芽</h3> <h3>花蕾、叶芽,注意把小黑壳挑掉(像柳芽一样,但黑壳比柳芽的多)。</h3> <h3>把木质柄摘掉,否则会影响口感。</h3> <h3>摘好挑净就可以下锅焯了。</h3> <h3>入料凉拌上桌,又一道野味可以下肚子了。</h3> 吃杜梨骨朵的同时,榆钱也正好。由于榆钱是大家常吃的野菜,就不用本吃货在这里啰嗦了吧?作为吃货,提到榆钱就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榆皮面,但由于工序繁杂,现在很少有人制作了,也因为这个原因,本吃货一直想制作一回但至今尚未实现。就先大概说一下制作流程吧:<div> 1、春季剥榆树皮(这个时间皮和木质杆好分离);</div><div> 2、把外部粗皮刮掉,剩下的就都成白色的了;</div><div> 3、捣碎加水,然后用细筛过滤除去纤维杂质;</div><div> 4、沉淀后倒掉清水;</div><div> 5、晒干参上面粉可蒸馍或做面条吃。</div> <h3>(八)文冠果花柱篇</h3><h3><br></h3><h3> 文冠果又名木瓜、文官果,是高级油料。过去,人们对其鲜食、加工、药用和观赏等价值未予重视。文冠果树姿婀娜,叶型优美,花色瑰丽,花期晚且长,近年来,开始作为新型观赏树木栽培。文冠果具有花美,叶奇,果香,枝瘦,体拙的特点,易于人工控制树型,创造各种盆景。北方地区公路、城市街道、风景区都可作为观赏树木栽培。木材肉红色,色泽瑰丽,纹理美观,材质坚硬,是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种壳可制活性炭。榨油后饼粕蛋白质含量高,无毒,适口性好,是重要蛋白质食品原料。</h3> <h3> 看到文冠果树的图图可能会有许多友友不认识,而且会误认为是一种水果吧?哈哈!前面先文字说明了。不过还会有友友会对这个花序是否能吃持怀疑态度,说实话,我也吃不准,因为没有书本资料记载。但有好些树芽(其实树芽也就是树花蕾,有的蕾中含芽,有的芽中包蕾,如柳芽、榆钱、香椿等等)资料中没有食用记载,但土著先民们却一直采食,如杜梨骨朵、文冠果花序等等。</h3> <h3><font color="#010101">开工吧,和其它树芽一样,选含包待放的花序下手,有点摧花的意思吧?呵呵,这样说有点残酷了,再提示大家一下,勿翦勿伐,爱护植物。采花序尽量象果农掐果树花一样,间隔掐,挑花序密集的枝头掐小留大,选枝杆稠密的树枝适当折下一些也可以,不伤主树冠为前提。这个比柳芽和杜梨骨朵省力多了,一会功夫就能掐一袋子。</font></h3> <h3>这是嫩芽</h3> <h3>焯好的芽</h3> <h3> 焯好的花序,与柳芽、杜梨骨朵制作方法一样,就不赘述了。</h3> <h3> 虽然目前尚未记载可以食用,也没有研究表述这道菜的营养价值,既然土著老表们已经吃了好几代人了,说明它是可以食用的,作为吃货也就理所当然的奉献出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替大家先试吃啦!看看菜色怎么样?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要不要也试试?</h3> <h3>凉拌叶芽,有卖相不?</h3> <h3><font color="#010101">欣赏一下绽放的花朵,美不?</font></h3> <h3> 果实长到这个程度后,吃货们又忍不住了,在仁满未熟时采摘(这个也无资料记载可食)。</h3> <h3> 砸开硬壳,露出仁粒,还不可以吃哦!</h3> <h3>剥开仁粒外皮,吃翠绿泛白的果仁,果仁是乳白色吃起来就发涩了。到果实熟透后,挂在枝头的果壳会自然裂开,果仁飞溅到各处生根发芽。在果壳未裂前采集可加工油料,知识量太小,有兴趣的友友去讨教度年吧!</h3> <h3>(九)核桃花柱篇</h3><div> 很多人一听吃货吃核花就骂害人精,其实本吃货所说的核桃花是采的野生胡桃树上的。春夏交替的四、五月,生长在山区低洼处的野生胡桃(山核桃)树上挂满了花纽,尺余长(老表家的核桃花也就两三寸长哦)的花序随风而动,吃货的买卖又来了,哈哈!</div><div> 核桃花即核桃花柱,又称核桃纽,长寿菜,龙须菜。含有丰富的磷脂,有益于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促进人体造血功能,能有效降低血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核桃花长约十几二十个厘米,白面目中透出些绿意思,大模样象只试管刷。<br></div><div> 核桃花是采用野生新鲜、质嫩,去掉须花色泽呈天然绿色的核桃花朵嫩茎作原料,精心加工而成,表面淡棕色或深黑色,还原后呈绿色或灰色.恢复其天然形态及色、香、味和营养成份。</div><div> 核桃花富含人体所需植物脂肪油,主成份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的甘油脂,并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B,具有补脑、清心明目.定喘润肠之功能。</div><div>用于防治脑痛、肾虚腰痛、脚软、虚寒喘咳、大便燥结。是人们的膳食佳品。</div><div> </div> <h3><font color="#010101">采花序,得等花蕾涨开,不然蕾和柄粘的太紧,撸不下来。</font></h3> <h3>把花蕾和花柄分离开,只留柄杆。</h3> <h3>开水焯过用凉水拔至不苦。</h3> <h3> 凉拌成菜,开吃吧,好吃又营养,同时保健效果也不错哦!也可以清炒、配肉炒。如果采的多冷冻起来备吃,或者晒干也行,干品吃时得用水泡泡,也可以直接下到汤面锅里当配料,都很好吃的。</h3> <h3>8小时之外,出来走走,接受大自然馈赠的充足氧气、温暖阳光,再顺手带回这般的美味回家,你该会发出”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的感慨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