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

和风细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大凉山归来已近两月,面对拍回来的两千多张照片,联想到大凉山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内心的震撼仍然那样强烈,以至于不知如何表达我所见到的大凉山。&nbsp;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凉山是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简称,地处四川西南部,与云南毗邻,山高岭峻,交通相对不便,主要居民为彝族,其首府是西昌市,因有卫星发射中心而闻名天下。自治州下辖17个县,其中11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月14日开始,整整7天的时间里,我们从成都出发,两辆车、7个人,穿行于大凉山一个首府、五个贫困县——布拖、昭觉、美姑、雷波、普格中,行程1900多公里,走乡串屯,深入大凉山腹地,近距离的感受和体验大凉山人的生活。</span></p> <h3>最美雅西高速锅底氹段</h3> <h3>有平地的地方就有居民</h3> <h3>此行大凉山行程记录。</h3> <h3>聚精会神看拍片!</h3> <h3>  大凉山人是幸福的!虽然有“一步越千年,快速进入社会主义”的诸多困难,但国家对大凉山的贫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相继出台了多样的扶贫政策,这从大凉山铺天盖地的红色标语中可见一斑。红色标语体现了大凉山人“拔穷根”的意愿,更展现了中央政府精准扶贫的决心和行动,一幢幢新建的房屋就是政府精准扶贫的最好佐证。</h3> <h3>&nbsp;&nbsp;&nbsp; 为了帮助大凉山早日脱贫,彻底改变大凉山人的认知和旧有习惯,四川省实实在在的“从娃娃抓起”,从2015年起筹建“一村一幼”,开始撬动凉山脱贫的坚冰。</h3> <h3>布拖县采哈乡合洛村幼儿园外貌(尔哈老师提供照片)</h3> <h3>合洛村幼儿园幼儿活动场地(尔哈老师提供)</h3> <h3>尔哈老师与他的孩子们!</h3> <h3>孩子们的活动室。</h3> <h3>&nbsp;&nbsp;&nbsp; 大凉山人目前是贫困的!这种贫困不仅是物质的贫困,更有精神上的缺失和行为上的陋习,但大凉山人的勤劳也是有目共睹的。田间地头、村间小路,高山之巅,到处可以看见大凉山妇女劳动的身影,更有数不胜数的孩子参与到劳动之中。他们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生活,不管你对我怎样,我都会对你倾诉衷肠”、“生活,无论你给我什么,我都要感谢你的恩情”的乐观心态和生生不息的传承终将会把一个崭新的大凉山展现在我们面前。</h3> <h3>去往美姑路上遇见的赶着小马车的少妇</h3> <h3>举目可见背孩子的妇女</h3> <h3>阳光写在脸上</h3> <h3>抱孩子的新方法</h3> <h3>柔弱双肩扛起一片天</h3> <h3>据说肩上的烧柴有200斤重</h3> <h3>美丽的公鸡是凉山人养家的经济来源</h3> <h3>这几个女人竟然让我买她们的鸡,可惜我真的无法购买啊!</h3> <h3>土豆是大凉山人喜爱的食物,美姑广场早上就有若干烤土豆出售的女人和孩子。</h3> <h3>期盼卖个好价钱。</h3> <h3>那个男人,你就不能帮媳妇一把吗?</h3> <h3>勤劳的大凉山男人。</h3> <h3>绝对是大凉山好男人。</h3> <h3>背这样袋子的男人也是不多的。</h3> <h3>合洛村副支书叶次-尔子的父亲用彝族最高礼节接待我们。地上的盆子里是彝族美食坨坨肉。当地人习惯习地就餐。</h3> <h3>晒太阳、喝啤酒、抽根烟,悠哉悠哉!</h3> <h3>  大凉山的孩子们!</h3> <h3>去昭觉路上见到的孩子们。</h3> <h3><font color="#010101">开裆裤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地上爬着玩儿,身体却是倍儿棒的,完胜我们的金枝玉叶!</font></h3> <h3>妈妈在烤火,孩子竟然知道捡柴火。</h3> <h3>刚给孩子的橙子,小家伙竟然还能递给我。</h3> <h3>幼儿园发给孩子们的营养奶!</h3> <h3>自己去山上找妈妈。</h3> <h3>自己也能吃面条!</h3> <h3>九口乡田地里玩耍的几个孩子。</h3> <h3>土豆皮儿一样的小脸儿。</h3> <h3>合洛村幼儿园门前的一堆大石头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h3> <h3>没有滑梯照样玩的不亦乐乎。</h3> <h3>等候妈妈归来。</h3> <h3>黑白片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快乐。</h3> <h3>  返回和友人谈起大凉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为什么不搬出来?是思想太封闭吗?”。我说:深入其中,你才会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不是文字。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山连山、岭接岭,再加上故土难离,哪里还会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好在21世纪的今天,“一步越千年”的大凉山的思想已经融进了现代发展的理念,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对改变这种落后局面的重要性,他们的发展指日可待,我们,只需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就好。</h3><div>&nbsp;&nbsp;&nbsp;</div> <h3>蜀道之难。路段危险的地方即使用手机也是不敢拍摄的。</h3> <h3>通往悬崖村的钢管路。政府精准扶贫,施工正在进行中。撸起袖子加油干适用于全社会!</h3> <h3>两山夹一沟,悬崖村下的希望小学。我们一直穿行在这样的山间公路。</h3> <h3>  大凉山之行唯一与我们挥手再见的合洛村的孩子们。那一刻,我们的心是暖暖的!那一刻,我的手是抖动的!</h3><h3> </h3> <h3>大凉山之行结束了!</h3><h3>对大凉山的关注却刚刚开始!</h3><h3>期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凉山早日脱贫!祝愿大凉山越来越好!</h3> <h3>愿灿烂的笑容伴孩子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