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岁岁清明,今又清明。</h3> <h3>往年到清明节,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带着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去墓前凭吊,祭祀至今已去世二十几年的父亲,以寄哀思。由于2018年春节前腊月十八母亲的突然去世,今年的清明节,我们的心里有多了一种,沉沉的,凄凄的,无法言语的忧伤。此时我总是思绪万千,想起父母生前音容相貌,禁了住潸然泪下……。</h3><h3>父母都是离休干部,父亲是山东省沂水县朱葛镇上胡筒峪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贫困家里,兄弟姐妹八个,他排行最小,因家里穷,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由于生长在革命老区,父亲受革命思想影响,1939年出来参加革命。</h3><h3>母亲是山东寿光县洛城屯西村人,生于1929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母亲因从小姥爷死的早,从小没读过书,幸运的是受老革命家陈少敏的思想影响,(当年陈少敏在寿光开展革命工作,住在我姥姥家)母亲于1948年走出家门,投身革命。</h3><h3>父母在工作中从相识,相知,走到一起。他们1950年结婚,共生育我们六个孩子。他们一生勤劳而朴实,平凡又普通,父母是恩爱夫妻,革命的伴侣。无论是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坎坷,他们不离不弃,携手走过四十二个春秋。</h3> <h3>父母珍贵的几张合影</h3> <h3>第一张全家福</h3> <h3>大哥当兵第一次探亲,拍的全家福。</h3> <h3>这是我们都结婚后,同父母的合影</h3> <h3>这是三代人,唯一一次合影</h3> <h3>父亲他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衣食简朴,爱动恶闲。一生不胜酒力,但啫好吸烟。他一生无论身居何职,始终保持农民本色。</h3> <h3>父亲年轻时的工作照。</h3> <h3>父亲在庭院内种的菜</h3> <h3>大哥当兵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和父亲留影</h3> <h3>父亲一生特别喜欢孩子。</h3> <h3>在和孙子下棋</h3> <h3>母亲是一个乐观、豁达、坚毅、精明的人。母亲虽文化不高,可母亲做人处事的高度,在我眼里,永远高山仰止,难以企及!</h3> <h3>八十几岁的母亲,一生都关心国家大事,每天读报,看电视新闻。</h3> <h3>母亲一生唯一一次出去旅游。</h3> <h3>我和哥嫂陪母亲,去寿光蔬菜博览馆。</h3> <h3>参加第三代孩子的婚礼,是母亲最开心的事。</h3> <h3>母亲心灵手巧,会做很传统的针线活,缝补衣服,纳鞋织底,是她的拿手活。</h3> <h3>八十几岁了,还能飞针走线。</h3> <h3>儿孙绕膝,三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h3> <h3>父母离休后,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但天有不测风云,在1992年夏,父亲因一起交通事故,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突然离去,是我们体会到什么叫“撕心裂肺"……。</h3> <h3>我们和母亲的留影。</h3> <h3>嫂子是母亲一生的“理发师"</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在娘家新建小区留影</font></h3> <h3>为母亲庆生</h3> <h3>祖孙仨人吃的多欢</h3> <h3>父母您们一生心疼儿女,就连您们的离世,走的让我们心酸,走的让我们后悔,走的让我们无奈……</h3><div>安息吧,亲爱的父母,我们秉承了您们的优秀品质,在不同的城市,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幸福,无愧您们的希望,都是国家的优秀子民。</div><div>放心吧,亲爱的爸妈,我们常常牢记您们的教诲"施善心、做善事、做好人"</div><div><br></div> <h3>惟愿父母在天堂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