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红俊</h3><div>撰文:孙立(原创) </div><div> </div><div>人一离开故乡就成了游子,终生都无法放弃对泥土的留恋和回味。在俺的心里,故乡是清静道场,是感受亲情的源泉。乡愁是诗一样的惆怅,亲人是精神寄托,在外日子久了,往往因为牵挂,便思念故乡;因为故乡,会滋生乡愁。每个人心中的乡愁,成为一丝温暖,一份慰藉、一幅永不褪底色的山水画儿。</div><div>当人到老年时,蓦然回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脱的土地,却早已牵走了此生所有的魂儿。俺突然明白了故乡与城市之间的那道鸿沟,是永远无法添平的。俺的故乡早已溶化到俺的心灵深处,烙印进精神家园。不必再纠结于故乡的回归与出走了,还是把过去与未来都安放于现实的土地上吧。</div><div> </div> <h3> 山东省的山东村对俺来说,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家园,也是一个走不出的乡村。只能站在远处不断凝望、回想、思念、爱恋,慢慢地织成了一缕缕乡愁。</h3><div> </div><div>山东村是海阳市郭城镇管辖的地界,有百十户人家,不算太大,却有着和山东省一样大的名字;有千八亩土地,不算太多,却有着百年的古树梨园;地处丘陵地带,不算太高,却蕴藏着丰富的地下宝库。在胶东这个平平常常的小山村,却有着中国美丽乡村的美誉。</div> <h3> 让俺带着你从山脚往“大戏台”攀登,一路向上,曲折漫长,寂然无声,只有溪水叮咚,偶有一阵微风在耳边吹过,里边夹杂着小鸟欢快的叫声。 “大戏台”上,已是山花满地,绿树青葱。不时地还能听到麻雀吱吱喳喳的声音。在飒飒的山风里,看一片又一片白云在山头飘飞,独坐很久。</h3><div> 站在山上向下看,可见红瓦绿树一片。层层叠叠的红瓦四周,一片又一片的古梨树像一幅幅水墨画儿兀自铺展开来。这可是俺村最值得点赞的风景线。要问这梨园有多大?面积多达200亩呢,梨树2000多棵;要问这梨树多少岁数了?年岁大的距今有600多年,这样的寿星树有20多棵呐,年岁少的也都超过了400岁了。由于俺这儿是沙土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产的茌梨就格外甜,格外脆,咬一口,甜进心里。这些老祖宗给俺留下的宝贝,年产量可达50万斤,收入达100多万元,为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们赢得了“红利”。让俺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些百年梨树就像俺们的村民一样,将根须儿深深的扎进了泥土中,吸收着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裸露的树根像老农粗糙的大手,“咬定黄土不放松,管它东南西北风”。</div><div> </div> <h3>为了让这些百年梨树走向外面的世界,让这个美丽乡村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俺村在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举办了两届梨花节,上千的游客前来赏梨花、寻古树、尝野味、看秧歌,感受带着乡土温度的民俗风情。</h3><div>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千树万树的梨花,开得绚丽烂漫,有如一片片雪花洒了下来,染得小村像一个白娘子下凡,跳着,舞着,唱着,哼着,那真是飘飘欲仙的感觉啊。这时,人在景中游来走去,扑满一身的香气,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div><div> </div><div> 这美景勾起了游人们观赏的意趣。许多游客趁着最美的大好春光,走进梨园。去尽情品味“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意境,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 </div> <h3>梨花的美是朴素的。梨花与叶同时绽放,花瓣洁白,多为五片,环绕而生,她没有大红大紫的华丽外表,也没有花瓣叠生的雍容华贵,花香也不浓得醉人。简单的花瓣儿,头挨着头挤在一起,形成一簇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时隐时现,却沁人心脾。在两届梨花节期间,让上千的游客看得如痴如醉。村民们高兴地说:“俺村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客人。” 千朵万朵小梨花,就这样带火了一个小山村。</h3><div> 每年到了八月十五月圆时,俺村的村民们就会迎来大喜大庆大忙的摘梨季节。那一片又一片黄澄澄的大梨有如一个个的元宝挂在枝头上,风一吹,一摆,雨一洒,一笑,引得看客的口水不由自主顺着嘴角流淌下来。俺们村民可顾不上欣赏这美景儿,忙的四脚朝天。他们日夜地忙着摘,忙着拣,忙着运。一堆堆的大黄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村委趁机推出了《茌梨采摘节》,让四面八方的游客们来亲密接触大自然,亲自品尝自己采摘的果实。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闻风而动,多次前来拍摄采摘现场,为俺村锦上添花。</div> <h3> 待到秋风起,白霜来时,大黄梨散挂在树间,梨叶红遍,层林尽染,也是好看。一片片的梨叶红得如火,黄的像金,绿的似玉,姹紫嫣红,多彩绚丽,美得晃眼,整个小村就像一幅浓浓淡淡的水墨画儿,醉在心头,美在眉头,梦里都会笑出了声儿。</h3><div> </div><div> 冬天的梨园,也美得让人心醉。那一棵一棵的梨树,没有了一片树叶,却依然有飞来飞去的喜鹊在那儿唱着喜歌,跳着欢快的舞蹈,让人听了,心情好爽。如果猛不丁地来一场雪,那一棵棵披满雪花的梨树,像一个个披着婚纱的白娘子,骄傲地静默着。一阵北风吹来,一片片的雪花从树上飘落,引得一群小鸟儿扑楞着翅膀,叽叽喳喳地降到雪地上。这时,一对恋人从温暖的家中逃到雪中来,手挽着手,肩靠肩,脚下咯吱咯吱地踩在厚厚的雪花上,嘴里絮絮叨叨地重复着一堆的车轱辘话儿,谈得兴起时,还会像小孩一样,在雪地上打个滚儿,将梨园悄悄染上了浪漫的味道。</div> <h3>当然,对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来说,可圈可点不只有梨园的“高颜值”,还有杏花的艳,桃花的娇,李花的媚,苹果花的妖······还有被重点保护的百年古树呢,多达二三十棵,成为历史真实的“活化石”。</h3><div><br></div><div> </div><div>山东村在自然美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人文之美,可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早在清朝,山东村曾出了两名武秀才:刘保清和刘朝勋;民国时期,有两名黄埔军校毕业生刘文山和刘汝已。其中刘文山,曾在国军51军于学忠部任团长,解放后去香港。刘文山之弟刘金德,则曾任解放军营长,在革命战争中做出不少贡献。</div> <h3>抗战时期,许世友将军曾在村里居住了2年,指挥了牙山战役,留下了戎马生涯的真实印记。至今老人们提起许世友,就会眉飞色舞的说起这位传奇将军当年在这儿练功的趣事儿。</h3><div> </div><div>1941年,许世友在山东工作16年,在胶东指挥作战9年,其中在俺村就住了2年多的时间,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div><div> 当时许将军把司令部安在刘家一座简陋的老房里。每当清晨或傍晚许世友在院子里练功时,就会有许多前来看热闹的村民围观。开始,警卫员出于安全考虑,不准百姓靠前,但许将军笑着说:“我也是种庄稼出身的,看看怕什么。”这一句话为百姓前来观阵打开了“绿灯”。有一天上晚上,许将军走到村口,看到那棵千年的白果树,惊奇地围着树转了两个圈儿,然后一个倒栽葱,“蹭”地跳上白果树,头朝下贴在树干上。路过的村民看了吓了一跳。许将军却没事一样,一个空翻下地,拍拍手走了。</div><div> </div><div> 许世友会小林武功的故事不胫而走,在十里八乡传开,有的百姓说,八路军里有个大官,别看个儿不高,武功却好生了得。还有的说,许司令有神功,能飞檐走壁,会蝎子倒上墙,耍起大刀来密不透风,一刀能砍倒鬼子一个连。时隔多年,俺村的老人们提起这段往事,仍然对许司令赞不绝口,津津乐道。许司令的英名从此响彻胶东大地,这在俺村的故居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来到这儿的每个村民和游客,似乎都在故居里看到了历史天空曾飘过的风云。</div> <h3>当代著名作家峻青更是跟山东村颇有渊源,他的童年曾在这儿的花边厂打工,由此踏上了文学的成名路。峻青先生对家乡,特别是对家乡人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俺当时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有幸在一次讲座上认识 了峻青先生。 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俺曾得到了峻青先生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孙先生不仅亲自来信指导写作,在其当年主编的《文学报》上发表其多篇作品,而且还热心向别的文学期刊推荐发表。</h3><div> </div><div> 在上世纪80年代,孙先生到山大作报告,俺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访先生。当他听说俺是山东村的人时,高兴地说“你村可是美丽的小山村,我的童年是在那儿度过的。”接着,他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当年的故事。</div><div> </div><div> 峻青先生13岁时,因生活所迫,到俺村一个资本家开的花边厂当童工。小东家是烟台八中的学生,经常带回来很多新文学作品,其中有《鲁迅选集》、《茅盾选集》、《郭沫若选集》以及《茶花女》、《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翻译作品。还有一些八中办的校刊,这些校刊思想很活跃。</div><div> </div><div> 其中有一篇名为《鬼话》的小说给峻青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是写一个农民被地主残害至死以后说的话,控诉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显得亲切、真实、生动。这直接影响了峻青先生后来的文学作品创作,常常喜欢用第一人称。</div><div> </div><div> 当时,晚上一有空闲,峻青总是挤到长工屋里听故事,这里是穷苦人的“俱乐部”,村子里种地的、扛活的,晚上都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们讲三国、水浒、三侠五义,也讲鬼神、邻里传闻。他们虽然大多目不识丁,却都是讲故事的能手,讲起来绘声绘色,生动有趣。而这些民间的口头文学,对峻青后来的创作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iv><div> </div><div> 从峻青先生的讲述中,俺知道了孙先生与俺村的历史渊源。原来先生是在这儿练就的文学“童子功”。为此,孙先生多次在来信中写道:“山东村的那一段生活,倒是常常引起我的怀念。人越到老年,越是怀念过去,尤其是童年,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激动。像诗一样的美,很想再回山东村看看。我将来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对于你的山东村我是很有感情的,在这个风光优美的村庄里,我度过了我的童年,至今还常常怀念着那里的一草一石。”</div><div> </div> <h3> 在解放后六十多年中,俺村先后有刘文斌、刘桂生、刘宗禄、于叶、孙素丽、刘元奇、刘长勤等五十多人考进大学深造,他们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成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2015年11月29日,山东村被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委员会授予“中国美丽乡村”。</h3><div> 目前,俺村将重点打造许世友故居以及著名作家峻青童年打工的旧址等,通过文化内涵,给游客“讲故事”,打出乡村游品牌,并带动当地土特产特别是茌梨的销售。在不久的将来,俺村将完成从“花开四月”到“全时旅游”的成熟蜕变,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人文优势,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俺村党支部书记刘斌自信满满地说:“现在我们是以梨兴村,以梨富村,以突出我村的特色来招待来参观梨园游的客人,你像梨花开完了,夏天到了,我们就组织捉蝉的有趣活动,推出民俗两日游;到秋季我们接着推出古梨园采摘游,毕竟这是我们海阳唯一的面积这么大的古梨园,让大伙儿都认识到这古梨园产出的梨儿大又甜,由此带动我们梨园经济的大发展。”由此可以预见,俺村不论季节怎样轮换,但最终都会伴着漫天的梨花走向成熟,走向美丽。</div><div> </div><div> 这就是俺美丽乡村的美丽前景,那种美会一直滋润进俺生命的最深处,在心灵疲惫时洒几点兴奋剂,在伤痕微痛时滴一滴消毒液,于是,在晚年的人生驿站上稍一休整,打起背包重新上路前行。</div><div> </div> <h3><br></h3><div> “正当梨花开遍了山野,河上飘浮着柔曼的轻纱······”当俺老了,每每哼唱起这首老歌儿,不仅会想起村里那片开得灿烂的梨花,还有小东河上那缕缕游动的雾气,更有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们。</div><div>这么美丽的小山村,要是换了在城市边上,早就开发成高楼大厦了吧?城镇化的脚步,旋风一样刮起来。老房子拆掉,建起小洋楼。水泥浇筑,瓷砖贴遍,不锈钢的栏杆闪闪发光,红色的洋瓦在阳光下鲜亮无比。当别处的村庄都被挖掘机开发时,俺村却像被时代遗忘一样,完好保存着古朴的模样。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红瓦绿树,居然还有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居然还有一片又一片的梨树,包围着俺们小小的村庄。</div><div> </div><div> 多么幸运!俺还有这美丽的故乡,还有存放乡愁的地方。据公开报道,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为271万个,90多万个自然村“沦陷”了,消失了,不见了,在城镇化的挖掘机下开发了。而俺的故乡却有幸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存活下来。每每有机会重返乡土,回到老屋,总会有泪点悄然滑落,漫漫的文化寻根之旅引俺走向历史深处。</div> <h3>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穿越过一幢又一幢老屋,一条又一条街道,向东,向西,向南,向北……这时,俺仿佛看到,童年的俺从田埂上走来,脚丫上沾满泥巴,旧旧的棉布裙闪呀闪,裙边晃动着一筐鲜嫩的青草,发梢上挂着一只绿色的苍耳子;清清的小河从芦苇丛里穿越而过,潺潺汩汩的流水像一首委婉的歌声,这声音,只有长嘴巴的翠鸟听得出。</h3><div> </div><div> 雨滴顺着老屋的瓦檐下滑落,小花狗悠闲地从身边路过。有一天,俺走到老房子,看到小胡同里长满了荒草,门前的石蹲上,竟有一枝拉狗儿草兀自伸出。不远处,邻家的一枝凌霄花开的正灿烂。推开一间老屋的窗户,爬墙虎在顽强地生长着,让人感受到时光的记忆,生活的琐碎,刻进空间的悲欢。房子在,气息就在。古老的传统在那些老房子里相生相息,历史就在这里活着、走着,望着,星光从指尖上流出来,泪水从眼眶里涌出来。</div><div> </div><div> 时间都跑到前面去了,而俺还徜徉在老屋身后的田地里,想着昨天还在这奔跑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曾有头老黄牛从茂密的玉米地里走出来,后面好像跟着俺年迈的老父亲,一脸沧桑,一头的汗水,他一手拍打着牛背,一手擦着汗水。镜头拉回到现实中,看着安静的村庄走出一位白发老叔,俺走向前和他拉拉家常,不时地为过去的时光惆怅。</div><div> </div><div> 小河怀抱的故乡,在岁月的洪流中,不时的变幻着它的底牌。俺的故乡除了生长玉米花生和大豆,还有梨啊、桃啊等甜甜的水果,让俺有一种怀乡兴奋的同时掺杂着美美的味道。一阵小风挟着泥土悄悄地吹在脸上,好像母亲在轻轻抚摸纵横的皱纹,不时的叹息着、唠叨着。</div><div> </div><div>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当俺这个游子一头白发回到故乡时, 一如过时的剧本,灰尘都懒得翻动。只有梨花在如期的开放,让俺感叹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而梨花灿烂不变;还有故乡人接纳游子的热情怀抱,让俺忘记了世界上一切的喧嚣。这就是故乡,这就是乡亲,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这片土地会绽放如火如雪的梨花迎接你;当你迈着老态的脚步走进这里,质朴的乡亲也乐意拉着你的手,挽着你的胳膊穿越大街小巷。于是,再疲惫的心也有了休闲的安乐窝儿;再老的人也有了抛锚靠岸的小港湾儿。</div><div> </div> <h3>俺曾经在那里度过童年时光的故乡啊,曾经嬉戏的河水,曾经走过的弯弯小路,曾经住过的老房子,还有那些挂在天上闪亮的星河,都齐刷刷的走进了梦乡里。40多年的岁月,像是一块巨大的橡皮,正在慢慢抹去俺在那里的许多记忆。这就是“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啊。”让人不禁悲从中来。</h3><div> </div><div> 休闲后,俺时常会做一些回家的梦。醒来后,俺突然明白自己这些年对故乡的所有追逐,直到这个村庄和所有的树在俺的梦里渐渐隐去。</div><div> </div><div> 俺是一个想念故乡的人。有时想到童年光着小脚丫的旧模样,有时想到父老乡亲那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影像,还有时想到故乡明亮的月光,清清的小河流。更多的时候,是追进了梦里。而在梦里的故乡,总是那么美丽,那么温馨,那么浪漫多情,这种乡愁或许永远不会消逝沉沦,只会随着岁月地延伸越来越浓,直到浓的化不开,溶进骨髓里。</div><div> </div><div> 花无百日红,人无二度春。半个多世纪一转眼就过去了,该有的都有了,还争什么呢?没什么可争的了,既不屑于眼前的苟且,也不向往诗和远方,就抽个空儿回到山村来,好好看看自己的故乡吧,那儿有梦、有歌,还有纯朴善良的乡亲们。</div><div> </div><div> 著名诗人海涅在《还乡曲》中说,当我们回顾故乡、叩问初心、追寻生命的起点时,我们的内心往往完全和大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如果把这一颗颗明珠用记忆的长线串连起来,那美丽的情怀会让人醉了。</div><div> </div><div> 现在,当很多人的故乡已悄然逝去,乡愁只有愁没有乡时,俺庆幸自己的故乡还在,俺的乡愁还有安放的“美丽村庄”。相信在新时代农村振兴的大潮中,故乡将会重新焕发美丽的容貌,乡亲们也会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强起来,实现几代人希望和期盼的美好梦想。</div><div>乡愁,将在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中漫游……</div><div> </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