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花馍

瑞雪

<h3> <b> 家乡的花馍</b></h3><h3><b></b></h3><h3><b></b></h3><h3><b></b></h3><h3><b> 我一直把家乡这种美丽的面食叫“花馍”,因为小时候就把馒头叫“馍”,它带了漂亮的花,当然就叫“花馍”了。“花馍”的美称太多了,“面花”、“面塑”、“窝窝花”、“糕花”等等,也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没有,也许它不够美味,但是它曾经,曾经是我们美美的美食,并且美美得愉悦过我们的身心呢!</b></h3><h3><b></b></h3><h3><b>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的邻居是地道的陕西人,他们家年年蒸“花馍”,那种花馍上最诱人的东西是大红枣,其他的花色好像挺琐碎细密,可惜花样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有云图,每个云朵上都有一颗枣,不知什么寓意。只知道这些花馍应该是在春节的时候,摆在桌子上用来做祭品的。摆几天,全家就分食了,我也曾经凑过去吃过几次。它不但好看,更因为是用“白面”做的,感觉口感极好,因为那时杂粮多一些,这种纯粹用小麦面做的“馍”,吃在嘴里,那种细细的、纯纯的、带着一点甜味的麦香,在你的舌尖下妙不可言,真真的也是一种享受呢!</b></h3><h3><b></b></h3><h3><b> 遗憾的是,我们的孩子们是没有这种感受和体会的,各种蛋糕、各色美食,早就破坏了他们的味蕾,麦香早就体会不到了。</b></h3><h3><b></b></h3><h3><b> 网络的发达,让我看到了其他地方做的“花馍”,并也亲眼目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猫小狗和各种走兽,还有色彩斑斓的各种花卉,它们比我小时候看到的,要漂亮得多,巧手的女子(亦或有少许男人吧),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都寄托在了手中的“面花”上。但是现在我竟然体会不到我小时候那种沁入心底的麦香了,也没有了那种想掰下来一块,塞在嘴里去细细品味、感受的冲动了。</b><b> 我想,这不应该是我忘记了过去吧,怎么会呢?</b></h3><h3><b> 事实上“花馍”在现代文化的浸润下,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一种让人观赏的艺术,我们叫它“民间艺术”——不,它在问世那天,就是一种艺术,来自普通百姓生活的民间的艺术,只不过没有像现在这样隆而重之、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仪式罢了,它早已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是“民以食为天”的图腾!</b></h3><h3><b></b></h3><h3><b>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提升了N个台阶,也感谢这个时代让这种“花馍”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发扬广大,来慰藉我们的祖辈、父辈,慰藉我们的心灵对往事流年的怀念!</b></h3><h3><b></b></h3><h3><b> 感谢这些民间活动的组织者!更要感谢一代代心灵手巧的贤淑女子对这一民间艺术的发扬和传承!</b></h3> <h1></h1><h1></h1><h1></h1><h1></h1><h1></h1><h1> <font color="#010101"> </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