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乍暖。蜗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是该走出去看看三月的阳光了。昨天风,明天云,三月十六恰好万里的碧蓝,像大海挂在天上,只是一眼,心里清澈,明亮见底。</h3><h3> 恰逢“百名作家写章丘走进相公采风活动”,于是约了阿紫一路尾随而去。</h3> <h3> 金恒宇,会议</h3><h3> 采风的第一站,安排在金恒宇印刷公司的三楼会议室。难得老友相见,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在会议上,领导们在明确今日的行程和安排今年有关事宜的时候,一首小诗如春风拂面,清晰的走进每个人的耳朵,会议的氛围顿时变得温暖活泼起来。</h3><h3>春天来了</h3><h3>在春风中沉醉</h3><h3>我的纯真是金子一般的</h3><h3>心与少年的快乐</h3><h3>-------张德顺</h3><h3> 能在春天里,听到一种天籁的声音,纯真到不掺杂丁点儿的假,试想内心是怎样的一种喜悦呢?</h3> <h3> 匠心,铁树开花</h3><h3>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对夫妇,隔三差五的去村里打铁。我喜欢蹲在火炉的旁边,听叮叮当当的声音,铁锤击打声越响炉火越旺,直到眼前全是金色的光。</h3><h3> 我们拜访的铁匠牛祺圣老人的家,在相公街道河庄村。老人家从15岁开始跟父亲打铁,至今已经坚守了56年,他的父亲当年打快枪成为抗日英雄。传承几代人,他的孩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可谓“一人生火,全家打铁,祖辈相传,子孙续接”。</h3> <h3> 在这里有幸看到了,他历经700多个日日夜夜在火炉里敲打出来的杰作:铁牡丹。这是一件神奇的杰作。花枝、叶子、花蕊,每一个细节无不凝聚了他的匠心,无不渗透出一个铁匠的灵魂。“十年磨一剑,化为绕指柔”,章丘的铁匠灵魂何止十年何止百年呢?</h3><h3> 牛家有一亮点:面南背北的小后门。门槛高而陡,进只一人,出只一人,略胖略高进不得。若不是技术娴熟,后门难进。这样的小门最适合自家人。开门,长望禾田郁葱葱,掩门,躲进小屋成一统。有的艺术,只能掩上门在自己的小屋里,破茧成蝶。</h3> <h3> 十九郎,挖藕人</h3><h3>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忽见水中人,捧起一弯月。</h3><h3> 平生第一次遇见挖藕人。三月的水依然是冰冷的,他弯着腰站在水里,微微东北风吹来,吹在水里,吹在他的手上。我重新用长袄裹了一下身体,再看水中劳作的挖藕人,暗自鄙夷起自己的矫情。</h3><h3> </h3> <h3> 白藕是鸣羊山的山泉水滋养的,长得白白胖胖的,表面光滑而细腻。脑海里突然想起那句诗:“玉腕枕香腮,红莲藕上开”。待到朵朵红莲花盛开的时候,才不枉挖藕人的一番冰水辛苦。</h3><h3> 同行的朋友喊住我,递给我一块白藕,一端还发了两个新芽,像是新生的婴儿,可爱至极。带来家的时候养在了一个玻璃瓶里,不知道盛夏已过,能不能长出荷叶开出荷花来。</h3> <h3> 鸣羊山,留念</h3><h3> 车子到了一个斜坡口停下了,下了车一座红房子抢了眼,不知道红房子住着什么人,但是红色在三月的阳光下格外耀眼。</h3> <h3><br></h3><h3> 我和阿紫走的最慢,山路不陡,顺势而上,地面平阔,满山树苗。我们边走边看路边待芽的果树,一边猜是什么名字。虽然有的不知其名,但是在多少天以后再来,一定七彩花天下,桃李满山坡。到那时,说鸣羊山是世外桃源、可居幽静也未尝不可。</h3> <h3> 期间,张书记和主席们一直陪着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若不是深深眷恋着这份土地,有谁能一步一个脚印的,领着我们一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呢?</h3> <h3><br></h3><h3> 站在一处,四面环山,举目四望,心中畅然。借蓝天一方,采暖阳一米,醺微风一缕。耳边又想起王主席朗诵的那一首,在春天里才能长出来的诗:</h3><h3><br></h3><h3>春天来了</h3><h3>在春风中沉醉</h3><h3>我的纯真是金子一般的</h3><h3>心与少年的快乐</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