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在一个摄影群里,我转发了一个公众号的星空摄影文章,引起了一些讨论,其中有位 "嘉宾 罗彭"老师,讲的非常好,延伸到对摄影的理解,很受教,保存下来学习。</h3><h3><br /></h3><h3>"星空要拍出梦想和希冀,要有期待的思维和情绪。一张片子如果只能站在好看的层面上其实是失败的。若翻看一本影集之后脑袋里没有任何印象,那么说明这本影集根本打动不了人。没有思维的图片就如数码信息一般随时会被遗忘。一个人读了多少页书走过多少里程是有所收获的,只走路不读书的人其实不过邮差。同理,人不做学问只是摄影,那其实只是去过看过照过,仅此而已。好的照片能够印透个人价值观。"</h3><h3><br /></h3><h3>@嘉宾 罗彭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呢?比如亚当斯?</h3><h3><br /></h3><h3>"亚当斯的图片在他那个时代是佼佼者,在曝光方面尤其九级分布上确实前者,但是他从事的领域就是在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下相机已不需要你考虑阳光十六法则,已不需要你在数据里面挣扎。所以更重要的其实是艺术,艺术决定你摄影的高度,艺术间离现实,间离的越高艺术含量越高,技术只是辅助你创作的手段。在一个钻木取火的年代,你首先要取得最佳的钻木的材料,比如要掌握各种材料的搭配以及温度湿度来决定是否能钻出火,钻出火的人当然就是部落里的英雄。而当今人人都有打火机的年代,大家考虑的更多的该是艺术思维。而不是无聊的拨弄着打火机。我说的打火机就是手里的照相机,人人都按 ,谁按的更有价值是关键,平面的空洞的只是昙花。投入最大的器材最好的大概是广告时尚类摄影吧,但是随之而去也是消失最快的。"</h3><h3>"就器材而言,现在的相机都是早先可望不可即的神器了,所以更多的心思看看电影,读读文学类书籍。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独立存在的,好的画面静止在电影的截屏上,同时也存在书籍里的某一页。"</h3><h3><br /></h3><h3>@嘉宾 罗彭段大师的黑白作品算是好作品,内容有深度。是伐?</h3><h3><br /></h3><h3>"段老师的片子值得思考,首先是线条上在黑白中尤为明显,而且灰色介质的过度很是舒服,从个人情绪上梳理的也是到位,平静切不张狂但背后能够看出一种野性在其中。这犹如一个人的内心在思维上不失理性,在生活中又不失感性。斗胆了。"</h3><h3><br /></h3><h3>@嘉宾 罗彭老师发几张自己的作品吧,图文并茂啊</h3><h3><br /></h3><h3>"一个人拍摄的画面首先要做到统一感,这很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拍就无专攻可言了。</h3><h3>哇,手机里找下"</h3><h3><br /></h3> <h3>就简单说下这个。</h3> <h3>风光作品最高境界,就是近拍其质远拍其势,近要拍出质感 远要拍出势气。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才是最高境界。这张图片我努力做了。近处水的质感,远处山的气势,静态如绸的水流里透着动,空中动态的云里透着静。 <br /></h3> <h3>黑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