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游(八)--再次穿越德雷克海峡(南极游终极篇)

欣欣

<h3> 结束了5天在南极大陆的行程活动,12月25日晚上邮轮就往回行驶了,将再次历经48小时穿越德雷克海峡。</h3><h3><br></h3><h3><br></h3><h3> 一觉醒来,12月26日早晨邮轮已经在德雷克海峡中部了。</h3> <h3> 离开客舱去吃早餐。哦,又见纸袋,无声地提醒游客,我们正在过德雷克。</h3> <h3> 吸取了来时的经验,回程的前一晚就做好了应对,因此没任何不舒服。</h3><h3> 二层餐厅外,风浪与来时相当。</h3> <h3> 自来过南极,知道了有个网站可实时查看全球的气象,喜欢地理的我回来后时常上该网看西洋镜。从该网上可看出,德雷克海峡一方面常年处于西风带,受太平洋过来的顺时针洋流经过,另外还有个自旋转的洋流,而这个自旋转从南美大陆来南极方向是顺流,回程是逆流。</h3><h3> 因此,理论上回程应该颠簸得厉害些。可实际情况感觉回程比去程平稳,恰好这天风浪本身就小吧。</h3> <h3> 一望无际,蓝天蓝海,心旷神怡。</h3> <h3> 南极鹱,信天翁的近亲。</h3> <h3> 海角鹱。是南极之旅中见到最多的成群鸟类。</h3> <h3> 俯看,海角鹱的毛色图案很美,就像背伏着南极雪山在翱翔。</h3> <h3> 在德雷克海峡的中部居然有座孤零零的冰山。</h3><h3> 你这是要去南美洲?哪股洋流带你到了这?</h3> <h3> 26日上午10点55分,邮轮正好处于南纬60度,这是南极洲的边界,再见了南极洲!</h3> <h3> 德雷克海峡的天气与南极一样,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朗的天,冰雹袭来,一阵噼里啪啦,留下阳台上一地雪珠。</h3> <h3> 26日晚餐。吃一餐是一餐了。</h3> <h3> 又一觉醒来,27日早晨8点,看见美洲大陆了。</h3> <h3> 第一位来欢迎我们回到南美大陆的是信天翁。这是黑眉信天翁,眉毛上翘,媚眼一双。</h3><h3> 信天翁,展翼最大可达3.5米,借助气流风力展翅滑翔。它们的一生80%~90%的时间是在空中度过。生活在此处的信天翁,每2个月可绕南极一圈。</h3> <h3> 巨长的双翼,数倍于它的体宽。</h3> <h3> 信天翁可以连续在海上飞翔7年不回陆地,累了就在海面上歇息。图中有只休息的信天翁。</h3> <h3> 27日上午8点多,邮轮航行到南美洲最南端的标志处-合恩角。正前方就是。</h3><h3> 合恩角(Cape Horn)南纬55度59分,西经67度16分,南临德雷克海峡。最重要的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以它为分界。照片的左侧是太平洋,右侧是大西洋。</h3><h3> 合恩角属于智利领土。在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挖通航前,船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航行,就必须从合恩角绕行。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终年西风强烈,海面波涛汹涌,是全球最危险的航道之一。</h3> <h3><br></h3> <h3> 合恩角是高达425米的海岩,南美最南端的点,太平洋、大西洋以它为界。</h3> <h3> 合恩角所在的岛屿是合恩岛。</h3> <h3> 合恩岛上有座纪念碑,由两块菱形雕塑组成,中间的空隙图案是一只飞翔的信天翁。在船上只能拍到侧面,已经是用足200毫米的焦段了。</h3> <h3> 合恩角的地理位置还被称为世界的尽头。此处海域航道十分险峻,历史上曾经有5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2万余人葬身海底。此处只有信天翁无畏风浪常年在此翱翔。而过去,有些水手将信天翁视为是葬身海底同伴们的亡灵再现。</h3><h3> 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在此设立的纪念碑,有位诗人为此作诗一首:</h3><h3> 我是一只信天翁</h3><h3> 在世界的尽头等你</h3><h3> 我是逝去水手被遗忘的灵魂</h3><h3> 来自世界全部的海洋</h3><h3> 谁通过了合恩角</h3><h3> 惊涛骇浪中他们并没有消逝</h3><h3> 今天 他们乘在我的翅膀上</h3><h3> 在南极风最后的裂缝中</h3><h3> 飞向永恒</h3><h3> </h3><h3> 中国的志愿者小姚在船长室朗读了这首小诗,我拍了下来。</h3> <h3> 那诗那海那只信天翁。</h3> <h3> 远远望去,合恩岛上还有其他建筑,其中有灯塔。</h3> <h3> 合恩岛属于智利的沃拉斯顿群岛。</h3> <h3> 群岛礁石嶙峋,是那些年触礁船只的元凶。</h3> <h3> 这么早就进入了南美地盘,看来今晚就会靠岸乌斯怀亚。</h3><h3> 再在邮轮上溜达溜达。</h3> <h3> 南极对于喜爱旅游的人来说,不再是遥远陌生之地了。对于地球上唯一的未有人类常住的第七大洲,应该怎样保护善待,确实是来过的、想来的需要思考的问题。<br></h3><h3> 科学家要探索,普通人有好奇,南极只会越来越受到人类关注。从旅游者的角度,遵守国际南极旅游协会(IAATO)制定的规则,来南极亲自感受这里的独特风光也未曾不可。来过南极有良知的会更加理解尊重及保护自然的重要。</h3><h3>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任何的旅游市场只要向中国开放,就会人数激增。之前每年的南极夏季,来此旅游人数没超过5万,去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者加入,人数有很大突破,因为我们的增长是指数级的。但是有种声音是不合理的,经营这条航线的欧美国家的公司由于中国人来的多了,他们的荷包满了,可是这些国家反过来又埋怨中国人来得太多了,似乎影响到南极环境保护了,这没道理。当然我们、不仅仅是我们,凡是来南极一定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作负责任的旅行。</h3><h3> 对南极的影响,不只是旅游的兴起。我的感觉那些“星罗棋布”的打着“科考”名义的站点对南极的影响不容小觑。20世纪初只有不到10座科考站;到了1958年12个国家签署南极条约时,这12个国家已经在南极建了近50个科考站了;2012年超过100个了;到了2017年有30个国家设立了超过130个科考站。有些国家不仅设立的数量多且规模大,有的站点常年有近1000人驻扎,近似个小镇。这么多的科考站在进行各项研究时对环境的影响,站点自身的排污等,这倒是科研与环保如何平衡的棘手问题。</h3><h3> 另外,南极资源如何为人类所用,也是个摆在全世界人类面前的问题。南极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了保护南极生态,国际上已生效的有对捕捞的限制、对海洋某些区域设立的保护区。但是不少属南极区域的海鱼,贴上某些国家的标签,就出现在了超市的货架上。</h3><h3> 南极的保护任重道远,南极的破坏早在捕鲸时代。</h3> <h3> 进入比格尔水道了。</h3> <h3> 又见安第斯山脉。</h3> <h3> 水道中这个岛屿是阿根廷的。 </h3> <h3> 拉近看有阿根廷的国旗标志。</h3> <h3> 层层山峦。</h3> <h3> 由于此处纬度高气候寒冷,且常年处于强风带,因此山体海拔并不高的地方就一毛不拔了。</h3> <h3> 看见有人烟的陆地了。</h3><h3> 这是位于乌斯怀亚东侧的一个小镇,10天前邮轮驶往南极之前,曾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加油。</h3> <h3> 27日下午4时许,看见乌斯怀亚了。</h3> <h3> 一切仍是那么熟悉。</h3> <h3> 港口</h3> <h3> 机场</h3> <h3> 城市</h3> <h3> 邮轮渐渐靠拢码头。</h3> <h3> 此巨大的邮轮属一家美国公司,载客量400多人,这是只能距南极大陆远远地巡游的南极游邮轮。</h3> <h3> 黑背鸥,先于其他上了我们的邮轮。外形有点像信天翁,但是它没有媚眼,容易区别。</h3> <h3> 原本应该明天、12月28日清晨抵达,海域情况佳,船长一发力,27日傍晚6点就停靠在了乌斯怀亚码头。游客可以自由下船去城里游玩,可以晚上依旧上船睡觉,明天再办理下船。</h3><h3> </h3> <h3> 今天一路阴沉,傍晚的乌斯怀亚上演了一场晚霞盛宴,作为欢迎我们回来。</h3><h3> 说是傍晚,其实以下的照片是晚上8点到11点之间拍摄,这里是高纬度地区的夏季,昼长夜短。</h3><h3> 晚霞太美,再一次不舍,多放了些照片。按时间顺序,城市的不同方位。</h3> <h3> 日月同辉</h3> <h3> 南极游结束了。乌斯怀亚,我记住了你的美。</h3> <h3> 自此,地球上的三大极地都已涉足。</h3><h3> 北极,到达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在阿拉斯加;南极,到达南纬65度10分,在南极半岛;珠穆朗玛峰,到达大本营海拔5200米。</h3><h3> 我喜欢地理,喜欢旅游,对世界充满好奇,人生有此游历,我满足了。</h3> <h3> 南极游,10天的行程分成8篇美篇记录完毕,这8篇记录我明白写得很冗长,坚持看完需要耐心。去一次南极很难得,而南极又是那样的别样,好记性不如懒笔头,我想尽可能的详细记录不要遗漏,将来老了,走不动了,翻看现在写下的东西仿佛重游,无论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轮椅上,我一定会很享受。</h3><h3> 8篇内容都来自自己的亲历、船上的讲座、购买的书籍、以及网上的查阅,碍于本人的认知及理解,难免有错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h3><h3><br></h3><h3> 南极游的作业完成。于2018年3月20日凌晨1点10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