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对于庙宇,我向来是敬畏并热爱的。</h3><h3> 人去拜神佛,是有求于神佛的,神佛本事很大,凡人得罪不起,于是从小就被叮嘱不敢冒犯,于是就敬畏,并不敢拿正眼去瞧他们;但我又极爱寺庙,因为它们总是建在幽谧僻静、风景优美、古木参天的沟谷或山顶之上,"深山藏古寺",那露于密林之外的檐角总让我对庙宇本身的建筑有无限的遐想,梵音、经声,晨钟暮鼓都是能让人驻足谛听的天籁,使我对它又有说不出的欢喜。</h3> <h3> 故乡的灵岩寺就是这样一座我敬畏并热爱着的寺庙。</h3><h3> 灵岩寺位于麻阳溪畔、灵岩山麓,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规模之古刹。该寺建于五代梁门平四年(即公元910年),明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年)曾大修一次,清康熙六十年建海会塔一座于后山,民国十一年大修大雄宝殿和金刚殿,民国末年因战乱,僧侣星散,寺院、佛像倒毁,最后毁于1958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僧人释云大和尚带领信徒,发大誓愿,开辟荒基,重建灵岩寺。于1985年乙丑三月初三奠基,初建殿堂、僧舍等简易活动场所,历经11载辛苦筹措,又于1997年重建大雄宝殿、金刚殿、大悲殿、地藏殿、土地阁、往生堂、念佛堂、斋堂、化身窑、海会塔、三门亭、钟鼓楼等一系列配套建筑,直至2003年相继竣工。</h3> <h3> 第一次上灵岩寺,是在三十年前,那时去往灵岩寺的小路,只是依着山势在裸露的岩石上凿出的高矮不等、长短不一的石阶,两旁杂草丛生,人要披荆而上,登到庙宇处,殿堂极少,并且十分破旧简陋,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我,意气风发,以为一切主宰皆是自我,并不信仰什么神佛,在山上转悠了一圈之后,也开玩笑般地去求签,就那么不经意地摇啊摇,任竹签在竹筒里“哗哗”直响,摇出第几签,签上写什么,我大体都忘了,只记得有"王洋卧冰"字样,曾叫寺里的僧人解过,可他们也说得含糊其辞,然后也就糊里糊涂地下山了。如今,解签人已不知何处,而"王洋卧冰"我却早已了然于心了。</h3><h3> 从那之后,每逢乘车路过灵岩山麓,总是会回头看它一眼,虽然树木遮挡庙宇,但我知道,它就在山里面。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教书成家、结婚生子、母亲早逝,忙忙碌碌之中竟很久很久没有上山看过它了。</h3> <h3> 第二次,我带着几位远道而来的朋友,驱车前往灵岩寺,变化之大,令我始料未及。有两条路可以直通灵岩寺:一条新建水泥大路驱车直到庙门口;另一条是由原来的崎岖山路一改而成的水泥砌的台阶。我们沿台阶而上,回首望向左侧,远处,福银高速公路麻沙一号大桥,很有气势,近处,是在"武陵桥"旧址上建的"新武陵桥"。这里曾是麻沙八景之一"武陵桥月"所在地,县志有记载曰:"长虹倒影照清溪,掩映银蟾景绝奇",可惜旧"武陵桥"早已毁于战火之中了。两桥一远一近、一高一低,桥下,麻阳溪远远而来,一路陪伴我们,然后又远远而去。台阶右侧,沿路可见裸露的岩石,上生青苔、芦苇和参天古木,水色、山光,阶梯几步一弯,一弯一景,当我们穿过写有"灵岩寺"字样的狭小庙门后,里面豁然开朗,碧绿菜畦赫然在目,寺院幽静,轻烟袅袅,林木葱郁,翠竹环绕,斗拱飞檐,殿宇高大,意境灵秀,顿觉身心舒泰,耳目大开。</h3> <h3>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现任住持,她当时左手捏佛珠,右手行礼,口中称念"阿弥陀佛"。空乘住持身胖脸圆、慈眉善目,很有佛家风采,更为可贵的是,她四方求告,开斋化缘,筹措资金,修殿修路,建设馆舍,为灵岩寺越来越盛的香火而筚路蓝缕、苦心经营。</h3><h3> 此后数次,或一人,或与朋友,都是走走看看,不敢随意打扰佛门清净。</h3><h3> 我真正接触灵岩寺诸佛并听唱经,是在住持为公公做法事的时候。</h3><h3> 那天,大雄宝殿内烛火煌煌,烟雾缭绕,释迦牟尼诸佛端坐于上,法相庄严,色彩艳丽,梵音飘入耳鼓,音乐静、淡、虚、远,音色清新典雅,意境悠远深长。空乘住持领着一班部众,皆着一色法衣,列于殿内,我们跪于蒲团之上,忽然铙钹一响,周遭皆静,住持开声唱经,声音清亮高远,余众唱和。我们点香祷告,起身离席,各处分香,后跟随她们绕殿诵经,然后继续跪拜,点香祷告,起身分香,绕殿诵经,如是者再三反复。虽然我不懂她们嘤嘤嗡嗡在念什么经,却仍心动不已。事后问住持,诵者何意,她笑了笑说,无非劝死者安生,劝世人安心。</h3> <h3> 有一年去黄山,顺道去往"莲花佛国"九华山,那儿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庙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众多,宝相高大,是佛徒们一心向往的圣地。但我想,不论是名山中朱红鎏金的庙宇,还是山野中的土偶泥胎,人无非求个身安,身安即心安,"心安即是归处",就好像做完法事后,在阳光下看到的那些信徒,脸上无不呈现出与佛交流的满足与平静。</h3><h3> 在所有的佛门公案和故事中,印象很深的有“拈花一笑”和“舍身饲虎”,前者神秘后者悲壮。但我最喜欢的是苏轼与佛印参禅的故事。</h3><h3><br></h3> <h3> 苏轼与佛印经常爱斗智,每次都是佛印赢。一天 苏轼又和佛印比参禅。 苏轼问佛印:"我在你眼里是什么?" 佛印说:"是佛 。" 佛印又问苏轼:"那我在你眼里是什么 ?"苏轼大笑说:"是坨屎。"佛印什么都没说就走了。苏轼回到家很高兴 。他的妹妹苏小妹就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就把经过说了一遍 ,苏小妹却告诉苏轼说:"哥哥你输惨了。"苏轼很疑惑的问为什么,苏小妹说:"佛印的心中有佛, 眼中就有佛;你心中有屎,眼中就有屎。"二人此时的心境高下立现。我个人偏爱苏轼,所以从情感上臆测这故事杜撰的成分居多,但它却很生动的诠释了"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心中的世界",是"佛"还是"屎",就看你的选择了!</h3><h3> 现在佛门香火鼎盛,大部分都是求佛祖保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实在是很正常,没有什么好指责的。毕竟,人心都是向往平安幸福的。</h3><h3> 灵岩寺历经几个朝代,风雨千百年,僧伽数十代,几度兴衰,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重建后的灵岩宝寺,焕然一新,一片典盛,殿宇宏大,佛像庄严,妙音轻送,烛香冉冉,佛光普照,法轮长转,松涛竹影,花香鸟语,真不愧是一块人间宝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