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课绽放的精彩瞬间

唥喖尫孖

<h3><p>&nbsp;&nbsp;&nbsp;&nbsp; 3月17日,星期五。按照课程规划要求,今天的数学课是一节学生自主探究课程。我提前准备好了学具、任务单,让学生分为6组,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从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p><p>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绽放出朵朵精彩!<br></p></h3> <h3>这是我设计的任务单,分为温习旧知、新课先知、预习存疑和探究小测四个部分。其中温习旧知主要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再次明确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转化方法。那就是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探究新途径,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h3> <h3>专心致志的进行拼补,将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h3> <h3>转化后的长方体该如何摆放呢?它们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呢?这是每个小组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h3> <h3>海洋同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没能将圆柱体和长方体联系起来,导致完成任务单较为困难。不过在他身上发生了较为精彩的瞬间。此处暂时不表,留点儿悬念。O(∩_∩)O哈哈~(#^.^#)</h3> <h3>春宁同学脑瓜灵活,能很快的想到联系,但是该怎样推导呢?看来他已经想到方法了,迫不及待的打开文具袋,要推算一番了。o(* ̄︶ ̄*)o</h3> <h3>精彩交流现在开始了。小组两人,我来说,你来做。一人描述转化过程,说出转化后两种立方体之间的联系,另一个同学则根据叙述给同学们演示。</h3> <h3>这是娜娜和瑜琪小组的任务单。</h3> <h3>罗垚同学和小贾同学的精彩“表演”。</h3> <h3>罗垚同学在黑板上板演推导过程。</h3> <h3>这是罗垚同学和小贾同学小组的任务单。细心的你是否发现了其中书写不规范的地方呢?(#^.^#)o(* ̄︶ ̄*)o</h3> <h3>彬彬和春宁同学在认真的讲解和演示。</h3> <h3>彬彬和春宁同学的任务单</h3> <h3><p>还记得这个小男孩儿吗?</p><p>对了,就是海洋同学。由于他们小组存在疑惑,没能按时完成任务单,在交流时,跟他一组的同学实在没有勇气跟他一起到讲台上讲解。经过再三鼓励,小海洋走上讲台,一边说一边演示。抑或是紧张,也许是因没有完成任务感到害怕,或许是没有同伴的帮助感到难过。在讲解的过程中竟情不自禁的抽泣起来。(ಥ﹏ಥ) (ಥ﹏ಥ)</p></h3> <h3><p>同学们,我们海洋同学现在感到孤立无援,有没有哪位同学帮助他演示一下呢?</p><p>当我看到这种情况后,我邀请同学们帮助他完成交流过程,缓解尴尬气氛。</p><p>这时,他的同伴也鼓起勇气上了台,两人一起完成了交流。</p><p>虽然他们组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圆柱的体积=Shr。</p><p>我认为,他们的这个结论此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面临困难时,这种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值得鼓励,这或许就是人生中绽放出最精彩的瞬间。</p></h3> <h3><p>在探究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是一朵精彩绽放的花朵。然而,在这棵探究树上,却悄悄孕育着一个小小的花骨朵儿,几经鼓励,却未能勇敢绽放。</p><p><br></p><p>小新同学(左一)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曾向我提问:王老师,如果我们把近似长方体方转一下,用圆柱体侧面转化的这一面作底可以吗?</p><p>“当然可以。那么,你要仔细观察,底面是圆柱体的哪一面?高是什么?宽是什么?去推导一下,会不会得到不一样的体积公式呢?”我鼓励他说。</p><p><br></p></h3> <h3><p>小谢同学和建新同学的表演开始了,交流的和其他同学一样。</p><p>“小新,你怎么没有交流和别人不一样的做法呢?”</p><p>小新:“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是一样的,我就没有去推导了。”</p><p>太遗憾了!如果你能在探究中,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哪怕结论是错误的或者和原来一样的,这也是你作为精彩的一面,这便是你独一无二的一面。</p><p>孩子,我们的学习不能止步于此,要大胆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如果我们的科学家都认为研究和原来一样,有岂会有现在科技的突飞猛进呢?</p><p>一朵本该精彩绽放的花骨朵儿就这样枯萎了。o(╥﹏╥)o(ಥ﹏ಥ)</p></h3> <h3>每一个瞬间绽放都是精彩的,就看你怎样的看待这个瞬间。你们说是吗?</h3>

同学

探究

精彩

绽放

推导

长方体

任务

小组

过程

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