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后记

谢芳

<h3>昨天上午,在附小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完成了这次口语交际课。这是在本校磨课三次后的再一次打磨,从效果来看,是最好的一次。</h3><div>《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单元“父母的爱”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贴切,为体现新课标所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说真心话,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导向设计此课。</div><div>课前,我走进学生,简单交流了关于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问了问班里的学习情况,也鼓励了孩子们,希望他们在课堂上能勇敢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div><div> 首先,我直接出示了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大声说话,大胆表达,清楚完整,学会倾听”。接着,ppt配乐《时间都去哪了》展示一组从婴儿到长大体现父母之爱的图片,让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看,入情入境地想象,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孩子就说从中感受了父母的爱,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父母很辛苦……打开了话匣子,奠定了课堂的基调。</div> <h3>  接着,我出示了课本中的三个故事,读完故事之后,让孩子们就故事中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先组内交流,再全班分享。孩子们很快就说出了溺爱,严格的爱,鼓励的爱。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甚至还能说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就不能独立,不利于成长……因为这三个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打开话题,有话可说。趁热打铁,我此刻拿出了一张53分的试卷,清学生们想象,如果你拿着这样的试卷回家,你的爸妈会怎么对待你们?这回就有了分歧,一部分觉得父母会严厉批评自己,另一部分觉得父母会鼓励自己。让学生比较,你更容易接受哪一种。再对照前面的两个故事,对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进行劝说。提出要求,小组一人扮演父母,其他人用不同身份进行劝说,然后上台表演。老师走动交流指导。这个环节的展示中,暴露出很多日常交际中大人们也会出现的问题,有孩子很会说,据理力争,但有孩子面红耳赤,无法应答。也有的孩子说话顺序有些颠倒……</h3> <h3>  小结: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如果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有让我们不太满意的地方,也像今天这样对他们劝说吧!再ppt配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图片进行说话练习,父母的爱,是蹒跚学步时牵起你的那双手,是每个周末伴你共读,嘴里飞出的每一个字,是(让学生接下去)……激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再让学生们说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之爱。</h3> <h3>  最后,先小结孩子们真是有心的好孩子,父母这么爱我们,我们爱他们么?你怎么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呢?有人这样做——再出示央视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你要怎么做,从而感恩父母,达到情感目标。</h3> <h3>  课后,专家们评了课,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于给出的“清新,亲切,轻松”的课堂风格的表扬,我是受宠若惊的。前面毛老师讲课的时候,陪伴旁边的万老师,翟老师,还有郑老师说,你看看人家,多温柔!我汗颜,可能因为个人的性格原因,确实做不到,但是听专家的评语之后,我想,只要发挥出个人特色即可,不必一味追求千篇一律。(但私下里我还是喜欢温柔的老师,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那是我做不了的表情表情)</h3><div> 我承认,虽然准备了好久,但我还是非常紧张的。万茜说我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坐下的手势不够优雅,对于风风火火的我来说,优雅的体态确实是急需的。</div><div> 教研室杨主任语重心长,给出了很多建议。首先,请老师对口语交际的目标必须摸清楚,所以在开头出示的目标中,第三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出示得不够准确。其次,口语交际课型里,情境教学法要运用得淋漓尽致,因为我们语文最终是走向生活,除了说话,还要会应答,会争论。此外,也要培养学生有礼有节地说话。另外,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经常是学生面对老师说话,就流于形式,成了机械的回答问题,应该把话语权回归学生,生生交流多元,全面。(果真专家,牛)。</div><div>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次讲完一课,写教后记的时候,这句话总会浮现。对于一向懒散惯了的我,压力之下才有动力前行,虽然前路阻且长,感谢校长的信任,感谢同事们的帮助建议,感谢专家的指导(怎么写着好像是颁奖会的获奖感言了,脸真大表情表情表情)总之一句话,继续努力,加油。</div>

父母

交际

学生

口语

孩子

老师

表达

出示

表情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