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象之古迹篇

媒子姐姐

<h3>德里</h3><h3><br></h3><h3>一直很好奇印度这个文明古国像个什么样子。印度在我脑子里只有中学历史留给我的支离破碎的不太准确的记忆。种姓制度,甘地革命,玄奘,泰姬陵,佛国。<br></h3><h3><br></h3><h3>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到达厅,充满宗教色彩的装饰,醒目地提示这是一个无处不宗教的国家。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手势是佛国的象征。佛教在印度早就被边缘化了。连佛主都成了印度教保护神的第九个化生。<br></h3> <h3>鹿野苑 释迦牟尼悟道之后初转法轮的地方。<br /></h3><h3><br /></h3> <h3>是鹿野苑让我把乔达摩.悉达多和释迦牟尼联系起来。这个名字让我想起读中学时背印度历史,除了甘地,各种奇怪的名字很难记,花了不少功夫。虽然至今这个名字说起来都还很顺口,但是完全不记得和释迦牟尼有什么关系。可见当时是怎样的死记硬背,不知所以。</h3><h3><br /></h3><h3>对于宗教的认知,我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不懂也不想了解。但是来到了这样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多宗教国家,所见所闻,让我不得不去厘清一下和宗教的关系。</h3><h3><br /></h3><h3>释迦牟尼,思想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第二种姓刹帝利。佛主悟道,转法轮,涅盘的地方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关于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和尼泊尔之争,在我看来应该是佛主生于尼泊尔,佛教起源于印度。当然如果说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也是对的。尽管如此,如今的印度和尼泊尔都是印度教国家。</h3><h3><br /></h3><h3>南亚次大陆受印度教的影响深远,除印度外,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都有种姓制度。</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却不是佛国。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印度人信佛。历史上孔雀王国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法的时期,也只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人信佛。</h3><h3><br></h3><h3><br></h3><h3>曾经看到一种说法,认为佛教是哲学不是宗教。这次印度之行,让我想明白了其中一个原因。宗教应该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神说,而佛教是无神教,佛法讲的是宇宙和人的关系,是教人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做人,根本否认创世神。</h3><h3><br></h3><h3>历史上宗教都是和利益集团联系在一起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是最典型的通过战争,征服的方式甚至是以圣战的名义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印度教作为民族宗教,早在婆罗门教时期就已经和信徒的生活紧密联系。信徒又严格受制于印度教所规定的种姓制度,很难被打破和削弱。而佛教既不对信徒允诺救苦救难,又不参与战争和暴力,所以虽起源于印度却最终被削弱。这也是为什么尽管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法,最终还是远不如莫卧儿王朝时期对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h3> <h3>佛教徒在鹿野苑的断壁残垣上贴的金箔</h3><h3><br /></h3><h3><br /></h3> <h3>在印度,穆斯林建筑成了印度的瑰宝,璀璨的古迹,收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印度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大量使用从印度教寺庙拆下来的材料,在其建筑上总能看到印度教的一些痕迹。</h3><h3><br /></h3><h3>网上很多人评价说这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融合,我认为它更像是伊斯兰教征服印度,打压排挤印度教的见证。</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德里胜利塔也叫库特卜塔,是公元十三世纪初来自中亚的穆斯林为庆祝入侵北印度成功而建的纪念塔,是穆斯林入侵印度立国的最早见证,经过以后大约两百年的反复修建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雕刻精细的红砂石古塔,不愧为一座建筑艺术品,是我在印度参观的第一处穆斯林古迹。塔身刻着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它提示人们,印度不仅仅是印度教的天下,从德里苏丹到莫卧儿王朝,伊斯兰教曾经影响了印度六七百年,甚至成为国教。</h3> <h3>胜利塔旁边残留的清真寺遗迹,是印度历史上最古老的清真寺。</h3> <h3>清真寺里的德里铁柱也叫阿育王铁柱是穆斯林入侵以后,从别的地方移到此地。其实这根铁柱比阿育王时期晚好几个世纪。也不知道穆斯林占领者把它从大老远的地方搬到这里来是何用心。难道也是因为发现它千年不锈,被当成了神物搬来供起?还是反正都拆来了,那就杵起再说?</h3> <h3>胡马雍,莫卧儿王朝第二任国王。胡马雍陵,印度第一个具有波斯建筑风格的花园陵墓,泰姬陵设计灵感的来源。</h3> <h3>从这个门洞上去就是红色的沙石和白色大理石相间的胡马雍陵清真寺建筑主体,别有洞天之感</h3> <h3>有突厥血统的蒙古人打败了统治印度三百多年的德里苏丹国,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封建王国,莫卧儿王朝。这就是为什么那时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而不是蒙古语。<br /></h3> <h3>印度新德里巴哈伊莲花庙,是印度唯一一处宗教的现代建筑。用白色大理石修建的莲花庙独具匠心的设计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初次知道巴哈伊教还是从以色列海法的巴哈伊空中花园得知,巴哈伊教也叫大同教,作为没有排他性的世界性宗教,不同教派的人都可以进入祷告,参观,休闲,成了新德里一处游客必去的地方。</h3> <h3>阿格拉</h3><h3><br /></h3><h3>阿格拉是印度莫卧儿王朝时的都城。在这里,莫卧儿第五代帝王留下了比印度这个名字响亮得多的泰姬陵。发生在莫卧儿王朝宫殿,阿格拉古堡里的爱恨情仇,也因泰姬陵而染上浪漫凄美的色彩。</h3><h3><br /></h3> <h3>披星戴月。</h3><h3>为了避开游客,赶在六点二十分第一批进入,拍日出时分的泰姬陵,又是凌晨四点多起床,</h3><h3><br /></h3><h3>清晨的泰姬陵,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当年那个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汗的宠妃是否就是这样端庄,高雅,静美。</h3><h3><br /></h3> <h3>虽然泰姬陵的介绍和照片看了很多,但是当它真的出现在眼前,仍然非常令人惊叹。不仅仅因为它的旷世之美扑面而来,逼停几乎每一个游客的脚步,驻足凝望,还因为泰姬陵是我在印度的最后一站,在拥挤,破旧,肮脏,尘土飞扬的城市间穿梭了十几天,突然进入一个优美洁静的环境,面对一座洁白精致的清真寺,鲜明的反差,恍如来到另一个世界。</h3> <h3>这就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汗和王妃泰姬·玛哈尔的陵墓。墓室里不仅雕刻精美,还镶嵌了很多宝石。不过由于里面光线很暗,需要付小费给里面的管理员,让他用手电照几处观看。里面本来不允许拍照,看见文明的西人在偷偷拍照,我也仍不住文明了一张。图片发光处都是宝石。</h3> <h3>这是从阿格拉古堡看到的泰姬陵,找一找国王沙.贾汗眺望泰姬陵的感觉。</h3> <h3>印度特有的彩色和服饰让沉睡的泰姬陵灵动起来。</h3> <h3>阿格拉古堡,也叫阿格拉红堡。是莫卧儿王朝的宫殿,是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地方。古堡的城墙是清一色红砂石雕琢砌成,阳光下的红堡显得特别华丽耀眼。</h3> <h3>红堡与泰姬陵隔河相望</h3> <h3>阿格拉城堡里面的建筑都是白色大理石修建的。这种红白配非常有视觉冲击。无论是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上的雕刻,还是墙上屋顶各种颜色的石材镶嵌的花纹,都非常精美漂亮。</h3> <h3>国王接见大臣议事的地方</h3> <h3>红堡里的漂亮的葡萄园,很像波斯地毯</h3><h3><br /></h3> <h3>阿格拉法特普斯克利城堡,又一处红堡。有印度庞贝城之称。莫卧儿王朝阿克巴的皇城,由于他在迁都之后的第二年打了一場胜仗,被称为胜利之城。后来因为缺水被废弃。</h3> <h3>胜利城堡隔壁的贾玛清真寺。是沙贾汗为他女儿修建的。石阶上站着很多山羊,以这样的视角,看上去像雕塑一样。</h3> <h3>进寺庙脱鞋本来没有什么,但是从外面脱了走进去,确实需要有点心理准备。太脏了。</h3> <h3>位于孟买,仍然在使用中的维多利亚火车站,已经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继位五十年修建的。这些灯光很沙丽,不会误以为到了欧洲。</h3> <h3>这里的火车运行中是不关门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德里那件震惊世界的强奸案导致的还是就这么个奇怪的习惯。在德里,因为那件强奸案,导致所有公车都不允许拉上窗帘。遇到大太阳,车里晒得发烫。</h3> <h3>同时期的电报大楼</h3><h3><br></h3><h3>在印度这样一个到处都是贫民窟的地方,看见如此堂皇的哥特式建筑,感觉非常异样。印度历史上长期被外族侵略和统治,属于自己特色古迹非常少。所到之处,给我的印象除了贫民窟,印度教寺庙和一些现代建筑是印度的,其余都是别国留下的。作为文明古国,我所看到的最能代表印度历史的是婆罗门教时期遗留下来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h3> <h3>追根求源,梳理古迹,确实不是我擅长的。就此落笔,有一种从远古归来的感觉。</h3> <h3>最后手绘一张这次的行程。虽然是自由行,但是在印度找一个能说一点中文的导游是必须的。印度英语听不懂,绝大多数人不说英语。虽然没有觉得什么特别不安全,但是确实很乱,安全隐患肯定有,不了解印度人的德行,上当受骗是免不了的。选择好的酒店,在酒店用餐,尽可能避免卫生问题。天天霾,非常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