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滇越铁路之十(白鹤桥站至人字桥)

雨林飞

<h3>早上七点半从白鹤桥出发,途径白寨站、湾塘站、冲庄站、坡渡箐站,晚七点到达五家寨人字桥,行程38公里。此段地势险峻,景色秀丽,一路均在山巅蜿蜒前行,桥遂相连,溪流奔腾,一直是徒步者最爱,特别是2017年人字桥开办农家乐后,解决芷村至湾塘间无食宿问题,更加方便。</h3><h3><br></h3><h3><br></h3> <h3>悬崖下的露宿点。</h3> <h3>工务老哥,提画眉巡线,鸟语花香,路途不再寂寞。</h3> <h3>美丽的攀枝花</h3><h3>红艳如火</h3><h3>绚丽如霞</h3> <h3>白寨站的鸡司令。</h3> <h3>这落石,势不可挡。</h3> <h3>白寨大桥,滇越铁路云南段上最大的一座铁路桥,为钢塔架桥墩米轨铁路桥,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境内。该桥曾是1908年由法国人设计、中国劳工建造的铁路桥,后于抗战时期被国民政府下令拆毁,现在的大桥是1957年由铁道兵重建的第二代桥梁。在1965年贵昆铁路的可渡河特大桥(俗称“天生桥”)建成以前,白寨大桥是中国桥墩最高的钢塔架桥墩铁路桥,最高墩台达34米。</h3><h3>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抗战物资由越南海防经滇越铁路运进昆明,白寨大桥这一重点目标成了敌人意欲拔出的“眼中钉”。如能将其彻底摧毁,仅凭国民政府和大势已去的法国铁路公司,将在短时间内难以重建,这样就可掐断中国的战略生命线。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5月期间,仅白寨大桥附近就遭到日军飞机共9次轰炸,致使行车中断7次,其中尤以1940年2月1日的空袭结果最为惨烈。当天日机36架飞临大桥上空投弹,炸弹击中了正在桥上行驶的河口至开远旅客列车,机车起火后仍牵引着客列冲入大桥昆明端的第8号隧道内,继而发生锅炉爆炸,造成死91人(含5名法国人)、伤74人的惨剧;同时还造成大桥桥墩微损、8号隧道口垮塌、机车及两节车厢被毁。11日大桥和隧道经全力抢修又恢复了通车,日运量为400~600吨。越南沦陷后,宣告了滇越铁路作为国际运输线的终结。为防止日军沿铁路进犯中国大后方,1940年9月10日国民政府下令拆除滇越铁路河口至碧色寨段,其间除人字桥以外的所有钢架桥梁都要一并拆毁,曾经以宏伟而著称的第一代白寨大桥就这样从山沟中消失了,它短暂地只存在了32年。大桥拆毁后,其钢制零部件都曾编号备案,以待战争结束时重建之用,但后来爆发的内战让这一切都化成了泡影,那些零件也就不见了踪影。</h3><div>曾几何时,殖民者们用微薄的薪酬、冷酷的手段驱使着中国劳工流血流汗地把他们引以为傲的设计蓝图变成了现实,然后残酷的战争又迫使中国人含泪亲手把它一件件地拆了,但历史的无情激起的是民族的崛起,只有当路权彻底回到中国人自己手中,米轨铁路才会迎来它的新生。1957年铁道兵修复碧河段铁路时,第二代白寨大桥诞生了。新桥采用五座片石砌成的桥墩,6段上承箱式钢钣梁,虽不及第一代漂亮,仍不失高大雄壮。在后来的西南三线建设、援越抗美和自卫还击战中,新白寨大桥和它那些凤凰涅槃的钢铁弟兄们,一同扛起了建设大西南、保家卫国的重任。现在新桥的中心里程位于昆河线K381+632处,原来的8号隧道河口端被爆炸摧毁的石砌洞门还残留着一部分,这就是战争的伤痕、历史的见证</div> <h3>在屏边县湾塘乡与白河乡交界的白寨附近有一条巨大的山沟,当年法国人修筑滇越铁路时就被它挡住了去路,于是就在这里设计架设了一座雄伟的钢塔架桥墩铁路桥,其建筑规模是滇越铁路滇段中最大的一座桥梁,史称“白寨大桥”。白寨大桥在1910年出版的《云南铁路》一书中法国人将其记载为“83.7公里处的高架桥”,于1907年9月15开工建设,1908年3月大桥完工。它有着8座高大的钢塔架桥墩,最高的3、5、6、7号墩有34米,在1965年贵昆铁路上的可渡河特大桥建成以前,白寨大桥一直是中国桥墩最高的钢塔架桥墩铁路桥;桥梁为17段8米上承箱式钢钣梁,桥面长136米,其中有84.3米的长度处在半径100米的曲线上,桥面和桥墩总重374吨。这么庞大的一座铁路桥在当时只用了半年就建成,显示出了钢塔架桥墩的设计在南溪河谷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效率的优越性,而这些当时具有创新设计概念的桥梁,也正是由法国巴底纽勒建筑公司董事工程师保罗·波登所设计的。《云南铁路》里曾这样写到:“这些桥梁以一种简洁、高效的方式解决了在未开化的,气候于健康不利,出行十分困难,有着众多宽而深的峡谷地区中的交通问题……在1905年,曾考虑建造一些石砌高架桥,但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建造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满足承包要求的建造期限……假设在1906年初着手进行(石砌高架桥)建造,极有可能拖延到1909年底还不能完工……幸好由于采用了特殊设计的金属高架桥,这些地点就可以在1908年3月通过列车了。”法国人的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类似地形下于1906年3月开工建造的135公里处5孔10米+2孔5米拱跨的石拱铁路桥,在连续不间断施工的情况下,居然耗费了四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h3> <h3>一株特立独行的木瓜树。</h3> <h3>绚丽的苗族服饰。</h3> <h3>望湾塘瀑布</h3><div><br></div><div>一条白龙从天降,落入地下万物长。</div><div>水利万物而不争,一株木棉心向往。</div> <h3>这样的午后,白鹤凉鸡与湾塘瀑布挺配的。</h3> <h3>世外之地。</h3> <h3>真假隧道。</h3> <h3>铁路工人整治滑坡,为了维护这条还通行的文化遗产,昆明铁路局每年投入几亿,不堪重负,无怨无悔。</h3> <h3>三连遂。</h3> <h3>你</h3><h3>站立在两山之间</h3><h3>用强壮的身躯</h3><h3>拖起一条文明之路</h3><h3>百多年来</h3><h3>纹丝不动</h3><h3><br></h3><h3>任凭</h3><h3>敌机的轰炸</h3><h3>洪水的侵蚀</h3><h3><br></h3><h3>一个信念</h3><h3>自强不息</h3><h3>即使出生在那个</h3><h3>极弱极贫的时代</h3><h3>也矢志不渝</h3><h3>苦难的历史</h3><h3>造就不屈的灵魂</h3><h3><br></h3><h3>今天</h3><h3>高铁驰骋在中华大地</h3><h3>风驰电掣</h3><h3>领跑世界</h3><h3>你可</h3><h3>面带微笑</h3><h3>颐养天年了</h3><h3><br></h3> <h3>五家寨铁路桥是滇越铁路线(中国昆明至越南河内)之间上一座大型肋式三铰拱钢梁桥,因其形恰似汉字“人”,故得名“人字桥”。又其造型别致如弓弩,又称为“弓弩手桥”,该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乡五家寨四岔河大峡谷上,波度箐站与倮姑站之间。该桥长67.15米,宽4.2米,桥面离谷底深泓线高102米,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始建于1907年3月10日,因该铁路桥建设难度巨大,其法国铁路公司向外征集方案,最终由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保罗·波登根据应用力学原理来设计,并由其公司承建,该因建设工程艰巨,期间牺牲近800名中国劳工。该桥以精良高难度制造、施工工艺和对地方经济发展,1998年11月13日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位于云南省屏边县和平乡五家寨,於波度箐与倮姑车站之间,是滇越铁路上(昆明至越南河内)的巨型钢架桥,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人字桥在两山峭壁之间的跨度为67米,距谷底102米。桥长67.15米,高102米,自昆明一侧的一孔跨长21.9米,二、三孔跨长14.75米,四孔跨长15.75米;桥梁重179.5吨(包括配件)。[1]</h3> <h3>该桥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保护范围东至磨石寨河沟200米处,西至磨石寨杨保明玉米地边200处,南至滇越铁路352+867米处,北至五家寨铁路桥护桥队353+238米处,建筑控制地带范围东至磨石寨河沟400米处,西至磨石寨杨保明玉米地边400处,南至滇越铁路352+900米处,北至五家寨铁路桥护桥队353+300米处。[2]五家寨铁路桥护桥队是开远铁路公安处芷村车站派出所的民警王开林和15名“人字桥看守队”的保安队员。[3]1960年至2003年,人字桥曾进行过5次大修,对桥梁病害和隐患进行整治。特别是1982年底开始的大修,除锈油漆3425平方米,更换桥面钢板190块、人行护栏140米、铆钉1005颗、梁部腹杆37根,增设避车台2座及扶梯、扶栏,校正杆件23处,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工期达16个月,在昆明铁路局和桥历史上尚属首次。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4][5]</h3> <h3>1907年,滇越铁路修建工程沿南溪河岸溯流而上,当铁路延伸到地势险恶的四岔河谷时,又面临一个铁路工程技术的世界级难题:在两座高200米的山峰之间,离谷底深泓线高100米处,两侧相距约70米的绝壁之间,必须架设一座铁路桥梁,以跨越这道高100米、宽约70米的深峡,连接两端的隧道。其法国铁路公司的建桥方案一再失败,所以向外征集方案,最终在8个竞争方案里,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保罗·波登所提方案被选中。不仅满足了技术、经济方面的高要求,而且以独特的美学价值赢得各方赞许。优异的设计有赖于精良和高难度的制造、施工工艺才能得以实现。建造施工由保罗·波登所在的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公司承建。[1][4]</h3> <h3>为适应陡峭高山中人抬马驮的运输条件和困难的施工现场,工程所需的全部钢铁构件都在法国预制成单件重量限制在100千克以内,长度不超过2.5米的杆件,可在施工现场组拼铆合而成,但有两根吊装用的长355米、总重5000多千克的铁链,则由200名劳工排成600米长的队列,历时3天,用肩抗到工地。</h3><h3> 施工从开凿河岸峭壁两端隧道口的桥台开始,然后在两端洞口距轨顶面高19.17米的峭壁上,开挖出宽4.4米、高3.8米、深4米的施工山洞,以安置铰车及滑车等起重设备。之后又在隧道下方的设计高度构筑钢筋混凝土的拱座承台,并在其上安置铸钢球型支座。前两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开始吊装,最后铺设桥面及轨道。[4]</h3><div>建成后的人字人字桥修建从1907年3月10日在距谷底约100米高处隧道打通四岔河谷绝壁开始,至 1908年12月6日机车从桥上通过为止,历时20个月26天,其中,钢结构架设过程历时5个月</div> <h3>该桥托起的不仅是180吨重的自身桥梁。百年来,它承载过南来北往的列车数十万趟次,运送旅客人员数以亿计。1910年滇越铁路滇段开通,运量为6万余吨;2004年,年运输量达750万吨,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字桥更见证中国与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自卫反击、对外开放、东盟贸易。其承载的荣辱与沧桑、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书写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h3> <h3>人字桥下面的民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