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寺掠影

竹影

<h3>每当广玉兰在枝头破蕾绽放时,那便是春天已经来临了。年复一年的踏青赏花,已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章。</h3><h3>3月14月周三我们俩都没有课程,于是商定好这一天属于我们自已的二人世界,乘城市公交绿色出行,前往余杭径山寺游览。</h3> <h3>杭州城市公交586路,是由六公园起发至径山寺的,据去过的朋友讲,全程大约需要二个小时。从高德地图上查得六公园至径山寺全程为39.5公里,这点路程如在高速公路上,半个小时都用不了……</h3> <h3>586路始发站位于武林路与六公园路口,站台对面的街心座落着一尊铜牛,其造型与纽约华尔街的铜牛几乎是一个版本。不同的是华尔街的铜牛已被人摸的头光蛋亮,而这一头似乎并不太被人亲睐……</h3> <h3>586路头班车为8:40时发车,为了能找个座位,我们8点不到就赶到车站了,结果发现还有比我们来的更早的,且都是年过六十岁的“年青人",大家都担心坐这么长时间的车,怕身体吃不消,所以早早地来此等车。</h3> <h3>8:35时车终与来了,上车后才知道,这趟车的车费为8元/人,连坐带站一车满载最多能乘40人。我们俩虽排队在较靠前的位置,但仍被奋勇挤抢的“年青人"挤出队伍,最后只坐上了一个座位。</h3><h3>呵呵,不是挤不过,真得是觉得太不文明而不愿苟同罢了。</h3> <h3>历经二个小时出城、穿镇、盘山、走村的慢行,终于到达了径山寺。下车后我才发现车上有不少人已经晕的受不了了,一下车便蹲在路边“嗷嗷"地犯呕,径山的盘山公路真是有点弯弯绕……</h3> <h3>径山寺在南宋香火鼎盛时,规模宏大,有寺僧1700余众,寺庙建筑1000多间。寺殿由于战乱和失修,原有建筑基本无存,现仅剩钟楼一座,内悬明永乐元年大钟一口,宋代铁佛三尊,元至正年山历代祖师碑一块,尚可佐证当年寺院的恢宏。</h3><h3>在中日佛教乃至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径山寺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中后期,日本僧人圆尔辨圆(谥号圣一国师)、南浦昭明(谥号元通大应国师)先后在径山寺从无准师范、虚堂智愚学习禅法,回国后辗转各地弘扬禅教。同时,他们带回中国茶典籍及径山茶具,从而将径山茶宴暨中国禅院茶礼系统地传入日本并逐渐演化为“日本茶道”,成为日本幕府和高层社会的仪节。因此,径山不仅作为临济宗的祖庭道场,也做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地,在日本具有极高的知名度。<br></h3> <h3>径山寺的出口距停车场不远,如从出口处进入寺院区域,只需五六分钟。但守在出口处的把门小和尚,还是指引大家从正门进入,这样就需翻绕过一个山坡,方可到达。</h3><h3>好在这一段路并不太长,且沿路风光无限,既可漫步在繁茂竹林间的悠闲小径上,更可站在高处远望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天相接……</h3> <h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h3><h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h3><h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h3><h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h3> <h3>高架曲桥依山而建,漫步其间如腾云驾雾,游走在云端树尖……</h3> <h3>高大挺拔的柳杉群,象一柄柄书天长剑。千年以来,坚贞不渝的守护着寺院的只砖片瓦和天下径山……</h3> <h3>径山寺原属“牛头派”,建炎四年(1130)兴“临济宗”,道誉日隆,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五山即径山、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br></h3> <h3>径山禅寺唐天宝四年(745),法钦禅师至径山结庵。大历三年(768),代宗下诏建径山寺。南宋时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扁,如今高悬在寺院天王殿的正门上方。</h3><h3>注意看哦,那可是竖排的扁,只有皇家才可以用竖排的扁哦!</h3> <h3>进门第一道入口建筑,五凤山门,是全木结构的重阁山门,一层是天王殿,二层依宋代禅院规制供奉五百应真,山门左右是钟楼、鼓楼,永乐大钟就在钟楼里面。永乐大钟薄牢盘顶,通高2.4米,钟口径1.8米,钟口沿厚0.18米,测算重9700公斤,钟身东南面铸有“永乐元年(1403年) 月 日住持比丘普庄劝缘造”等铭文,撞击时,发音宏亮,响彻方圆十里。<br>据记载:原钟楼中心自下而上立有金柱4根,直径均为0.36米,柱距均为2.9米,成正方形,直上楼层顶部,上设梁架筑为“钟架”悬挂大钟。底层正中屏后置楼梯,由南面北可登楼层,楼上四面开窗。楼与大钟由10根柱子分别承重,结构上又相互牵连,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营造十分科学。<br>1990年7月18日晚,因游客烟蒂酿成大火,钟楼被毁大钟熔化变形,跌成数块,殃及“历代祖师名衔碑”。1991年修复钟楼,放置残钟。</h3> 径山寺主要文物有:<div>宋孝宗御碑:南宋孝宗御碑,在含晖亭遗址上。碑通高5.3米,碑身高3.55米,宽1.55米,厚0.4米,正面有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八个正楷大字,四周绘刻龙纹;碑阴有宋楼钥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记》之全文。</div><div>三尊铁佛:铁佛,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铸,名曰西方三圣,左胁持,观世音菩萨;中间阿弥陀佛;右胁持,大势至。三佛均盘坐于莲花墩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跣足,形象逼真,姿态各异,造型美观,是明代冶铸工业的上品。</div><div>如果您能前往拜山,可留心近观。</div> <h3>天王殿后门</h3> <h3>释迦宝殿正门</h3> <h3>过了五凤山门,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一直往高处的半山腰去是凌霄阁,两面还有禅堂、药师殿、大慧院等。</h3><h3>目前,整个径山寺正在复建中,预计要到2019年整个寺院才能全面落成。不过现在去看,你已经看得出,整个寺院都是宋代建筑风格,国内少有。</h3> <h3>径山寺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径山寺的禅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声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茶道源于径山。径山寺原属“牛头派”,建炎四年(1130)兴“临济宗”,道誉日隆,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五山即径山、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五大丛林),日本名僧俊芿、圆尔辨圆、无本觉心、南浦昭明等先后来寺学禅,一住数年。回国后传临济宗法,并将种制茶技术和茶宴仪式传回日本。<br>据悉,今后的径山寺,还将开展“春茶、夏禅、秋学、冬修”四大项目,比如春茶,就可以体验宋代禅院茶礼式的“径山茶宴”。</h3> <h3>径山寺唯一的一尊露天观音菩萨塑像,座落在凌霄阁的山坡下。此观音菩萨相貌秀丽、身材苗条、造型萌萌哒,想必是当今女性追求的标准。</h3><h3>想得到如此婀娜多姿、貌美如花的菇凉女士们,如果前往,一定不要忘记叩拜哦!</h3> <h3>目前径山寺正在全面建设,施工机械和材料随处可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未竣工的房地产工地。但每一个大殿内都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梁,完全就是一座规范有序、庄严肃穆的佛教殿堂。</h3> <h3>远望凌霄阁</h3> <h3>凌霄阁独立地位于径山寺的最高处,因目前寺院各处建造施工,游客很难找到登顶的道路。只有心诚者方能越过犹如滑坡的土道,从凌霄阁的后面登顶……</h3> <h3>凌霄阁的后门入口</h3> <h3>凌霄阁后部</h3> <h3>凌霄阁一侧</h3> <h3>站在凌霄阁的晀望平台上放眼望去,径山寺尽收眼底……</h3> <h3>中午在径山寺食膳堂用了一餐斋饭,标准为此每人自愿捐助十元,三个素菜,汤饭自理,不够可以添加,但不能浪费。到此用餐的游客都很自觉,尽管饭菜不一定可口,也没有人监督,但还真没有人肆意浪费和不自觉捐款的。<br>也许这就是佛教的力量所在,它能让人们浮躁的心快速地沉静下来,并在佛法的笼罩下,自觉自悟,循规蹈矩……</h3> <h3>这些已经建成但尚未开张的房间院落,现在仍空置着。据说从前这里是品茶论禅的地方,现在重建后不知将作为啥用?问了保安,也说不知道……</h3> <h3>结束语</h3><h3>走马观花的将径山寺转了一圈,觉得此寺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h3><h3>其一、径山寺天王殿的佛像落座与其它各寺不同。常见天王殿进门首尊佛像应为弥勒佛,他笑容满面迎接八方宾客,在他的背面是手执金刚杵的韦陀菩萨。而径山寺进门的首尊佛像却是韦陀菩萨,弥勒佛被座落在其身后。这究竟是为何?让人不解其意?</h3><h3>其二、径山寺各殿的佛像均为木雕而成,其做工精湛令人震撼。曾在承德见过一尊号称世间最大的木雕佛像,但不论数量还是品相,都不能与径山寺的相提并论;</h3><h3>本人才疏学浅,转了一通竟带回了一头雾水,待全部落成后再去一趟,看看能否解开心中的迷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