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3月3日至11日,随如影随行探幽怒江大峡谷。行程基本走S228省道,沿怒江大峡谷一路北上。这就是传说中的滇藏新通道云南部分。(图片老骆驼制作)</h3> <h3>网上的滇藏新通道图,一条诱人的景观大道。当地人说二三年以后再来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但现在全线都在修路状态,大巴车不准通行,团队只得换一辆中巴,一辆商务车上路,不断遭遇修路让路限行,体验滚石、泥浆、砂石、坑洼,艰难前行。</h3> <h3>一路都看到建设怒江美丽公路的宣传广告和限行路牌告示。期待公路建设竣工之日,天堑变通途。</h3> <h3>3月3日昆明集结,到翠湖公园看海鸥。此时的海鸥大多已经吃饱,懒洋洋的漂浮在水面,无视岸上游客的百般逗弄。</h3> <h3>间或又忽然群起飞舞,场面蔚为壮观。</h3> <h3>争抢食物</h3> <h3>仰天高歌</h3> <h3>我拿着大饼举酸了胳膊海鸥也不来,老骆驼一举招来一群,他捏的又紧,一块饼喂了四拨鸟。不服不行。</h3> <h3>行程第一站是诺邓。诺邓距昆明约480公里,走一段高速公路。下了高速公路再走几小时三级柏油路,就到诺邓所在的云龙县城。诺邓距县城有7公里乡村土夹碎石路,路况还可以。</h3> <h3>诺邓是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认识的。此前热爱火腿的我只尝过宣威火腿、昭通火腿和金华火腿。并且认为云腿要比金华火腿好吃。自从诺顿火腿上了电视,就对它多了一层期待。</h3> <h3>我们入住村口的盐泉客栈,老板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诺邓火腿传人。</h3> <h3>诺邓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村中有一座龙王庙。供奉的是卤脉龙王,保佑盐井卤脉的。</h3> <h3>大殿上着锁,没能一睹龙王真颜。</h3> <h3>村子最低处海拔为1900米,最高处的玉皇阁海拔为2100多米,高差较大。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筑在山坡上。由于依山而建,构思奇巧变化,风格也呈多样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只是走起来颇为吃力,用品全靠人背或畜驮。</h3> <h3>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屋与屋、院与院之间就靠三步一阶、五步一台的石板路连起来,块块裸露的墙石已有风化的痕迹。随便走进一家门拱已绽裂的大门,屋檐下必定挂满火腿腊肉,房主人会热情邀请参观。</h3> <h3>沿着被黄土覆盖的石阶路蜿蜒而上,路旁许多高大的仙人掌迎客松般出现于视线中。</h3> <h3>人背</h3> <h3>畜驮</h3> <h3>大青树</h3> <h3>蜿蜒上山路</h3> <h3>玉皇阁古建筑群,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山门气势就不同凡响.</h3> <h3>山门旁是一所小学,寄宿制,楼房。今天应该是返校的日子,孩子们从我们身旁嬉戏追跑着。</h3> <h3>校舍一栋楼还在施工中,我们没能进去看看,外面看似乎还不错。</h3> <h3>学校原址在玉皇阁大殿,现在殿墙仍保留着学生守则和2004-2005学期考试安排。</h3> <h3>文庙。与其它地方供的官服孔子不同,这里供奉的是布衣孔子。</h3> <h3>诺邓的建筑门窗雕花都很讲究,飞檐斗拱也独具特色。新建民宅也大量采用雕花门窗。</h3> <h3>斗拱</h3> <h3>鱼型飞檐</h3> <h3>好像偏爱鱼型</h3> <h3>白族风格</h3> <h3>精美的窗棂隔扇</h3> <h3>这间偏殿有一排西向的窗棂,在地上射出好看的投影。老骆驼折了一个树枝,在地上扫出些灰尘,让我们赶紧拍,说灰尘能让光束显现。</h3> <h3>有趣,涨知识!谢谢老骆驼!</h3> <h3>玉皇阁很多建筑都悬有对联匾额,一些是村民后来翻修重书制作的。</h3> <h3>这座三层木质阁楼就是玉皇阁的主体建筑。虽然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是里面的神龛已经在文革时被破坏了,只留下建筑的外壳。大殿顶层上现存的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称为“诺邓一绝”,可惜殿门上锁,不得进入,只能从网上找图了解。</h3> <h3>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图片来自网上。</h3> <h3>玉皇阁大部分门锁着,没什么香火,却非常洁净。下山时我们遇到了这位保洁员,她负责整个玉皇阁区域的保洁,非常敬业,不停地清扫。</h3> <h3>诺邓村保留很多明清建筑古迹。这是提举衙门旧址。1383年明政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云南就有四个,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后来提举司衙门外迁,这里就演变成了诺邓黄氏家族私宅区,族人乃将原提举大门改造成登载本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h3> <h3>农民博物馆,黄霞昌家庭生态博物馆。</h3> <h3>明码标价的游客需知,下属名云龙县发改局,还有举报电话</h3> <h3>黄遐昌是当地一位出色的民间艺人,擅长塑佛像的技艺、竹篾编扎、雕版印刷和收藏。藏品以雕版、印刷、工艺美术藏品为主,还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h3> <h3>藏品中雕工精湛的雕版现保存76块,以经书为主。</h3> <h3>竹篾编制的福字顶棚,距今已有180年,仍完好无损。</h3> <h3>老物件</h3> <h3>黄遐昌亲手塑制的神像</h3> <h3>藏在墙内的镇馆之宝,二龙戏珠瓷瓶。</h3> <h3>藏书</h3> <h3>马灯悬于书案上方</h3> <h3>读书环境优雅怡人</h3> <h3>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村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村头售卖诺邓盐的棚子,两坨一袋,10-15元。诺邓盐富含钾。是制做火腿的重要原料。本想买两坨带回家,思虑上山太重,待到下山来这里就收摊了,没有买成。</h3> <h3>诺邓古盐井,至今还在使用。</h3> <h3>四周有制盐故事的壁画</h3> <h3>取盐卤的装置。盐井旁的龙王庙就是保佑卤脉的。</h3> <h3>村子对面的观景台可拍摄村子全貌。</h3> <h3>东边这部分也是诺邓村的,可惜时间关系没有去成。这里除了龙王庙,还有万寿宫、盐局、贡爷院和古道。</h3> <h3>云龙县诺邓河与澜沧江支流江交汇时,绕了一个“S”型的大湾,形成了类似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天然景观,即“太极锁水”。</h3> <h3>以为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太极图(网上截图)</h3> <h3>结果雾气太大,看到的却是这样儿的</h3> <h3>努力修修图,得到了这样儿的画面。水比网图还清很多呢</h3> <h3>还有这样儿的</h3> <h3>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里层峦叠嶂的蓝色调</h3> <h3>和大青山</h3> <h3>电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h3> <h3>登高拍下我的欢喜。部分图片来着如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