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龙山

金智点( 杨 辉 )

<h3> </h3> 某些地方,一旦离开,就不想再回去。<br> 就像沉在心底的伤,只有不去翻,才不会那么疼。<br> <br> 如果不是去香龙山许愿祈福,如果不是关茶线修路禁行,如果不是绕道梓榔坪——阔别6年的梓榔坪小学,也就不会这样毫无闪躲,生硬地和我重逢。<br> <h3></h3><h3> 地盘还是那块地盘,房屋还是那几栋房屋,但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偌大的区域,再也听不见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取而代之的,是粉碎袋料香菇木屑的机器轰鸣——</h3> <h3></h3><h3> 曾经的青年教师摇篮,全镇新教师实习基地——风生水起的梓榔坪小学,如今的身份,是梓榔坪村委会。</h3> <h3></h3><h3> 当初正是在这里,我披着代课的外衣,名不正言不顺当了10年的所谓的老师——自身功底尚且如此之薄,十年讲台,无非也是滥竽充数,误人子弟——不安的是,至今依然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毫不含糊地称我为杨老师,实在令人汗颜。</h3><h3><br></h3><h3> 代课期间的工资,从180块开始,到最终的700块结束——10年的巨额青春赌注,换来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h3><h3><br></h3><h3> 都说青春是多彩的,但,如果要我定义自己的青春,我只能审慎而尴尬地安放进这个词——灰头土脸。</h3> <h3></h3><h3> 没敢在曾经的梓榔坪小学作过多的停留——其实好想用几秒的时间,爬到二楼,隔着紧闭的门,看一眼曾经的教室和寝室,但单薄的勇气在强势的踌躇前不堪一击,我只好怏怏而弃。</h3> <h3></h3><h3> 钻进车里的那一刻,心底不禁掠过一丝难以名状的感伤。</h3> <h3></h3><h3> 看来,要忘掉一个刻入骨髓的地方,洗白一段融进血液的记忆,无论你多么刻<font color="#010101">意</font>,到头来还是无能为力。</h3> <h3><font color="#010101">  时间是最神奇的魔术师。世间万物的命运,在它不动声色的安排下,冥冥中发生着不可捉摸的变化。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学校,已不再是学校;我,也不再在那个被学生描述成“ 因词语听写没过关,冬天被罚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看雪 ” 的凶巴巴的代课老师。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只有那条乡村公路,依然忠实于自己的轨迹,迂回蜿蜒,伸向茶园。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与当年不同的是,中央惠农的红利,让它得以硬化,不再像我的青春一样灰头土脸。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沿途的田间,多了一些规整的大棚。它们,有力地支撑起了老百姓的致富梦。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静谧地矗立在公路两旁的楼房,和青山守望相存,和谐共生——比城里烧钱生造出来的所谓别墅,更宜居,更有味道。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乡村公路,窄而多弯,在林间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车跑不快,却极能考验驾驶技术。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幸好同行的喻哥是“老司机”,许愿的心也是坚如磐石,一路毫无怨言,并且打趣说,“看山跑死马”,路上花的时间越长,说明祈福的心越诚。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为打发时间,我给喻哥交流了一件很英雄主义的事。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年,只为写一篇接地气的春游作文,我和一个老师带了两个班近百名学生,从梓榔坪小学,来过香龙山——山高路远,步行,往返四五个钟头——能量,是每人一包几毛钱的快餐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苦虽苦矣,但乐在其中。全程无人掉队,无人受伤——汗水涔涔的脸上,依然挂着不甘落伍的笑。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条件艰苦,学生,远没有现在这么娇生惯养,怕疼怕痒;家长呢,也没把扯皮当成家常便饭,对老师没有满肚子的怨气。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彼时的教育环境,宽松得多,有利得多。不像现在,学校和老师,一不小心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被别有用心的吃瓜群众和没有公序良知的媒体恶意剖解——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而声微势弱的学校和教师,首先要做的,自然已不是教育,而是自保——这种怪象,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千转百回,终于到了“香龙圣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高的山。</font></h3> <div>  一脚踏三县,神哉香龙山。</div><div><br></div><div> 圣地就是圣地,下车伊始,一种说不出的“神”,就弥漫在每一口呼吸里。<div><br></div><div> 沿途搭在树上的还愿红绸,让通往圣地龙头的路,庄严之外,平添了几分热烈。</div></div> <h3>  因为画龙点睛的故事,所以对“龙眼”,有着超乎寻常的敬畏。</h3><h3><br></h3><h3> 掩映在丛林中的龙眼,四周的潮润的黑土落满了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声息,让人感受到龙眼慈祥的恩惠和满满的柔情。</h3><h3><br></h3><h3> 水不深,澄澈,映出周围的树,和每一个信客的倒影,无比清晰。</h3><h3><br></h3><h3> 神龙是包容的,没有任何的偏见和嫌弃,一人一物,一枝一叶,不分尊卑,没有贵贱,都在它的眼里。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燃几支香,许一个愿;</h3><h3> 合两只手,祈一份福。</h3> <h3>  心是一分田,耕夫是自己——种善得善,种福得福。</h3><h3> </h3><h3> 每个人,都是一个修行者,内心才是最大的佛堂。在这个纷繁浮躁的世界里,念好自己的经,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人。</h3><h3><br></h3><h3><br></h3><h3>奇乐学生店 2018//03//16 07:42</h3><h3> </h3>

梓榔

龙山

圣地

老师

青春

学生

没有

小学

龙眼

喻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