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村志村谱之比较研究

黄文高

<h3><font color="#010101">  史书、志书、谱书,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优秀文献,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自古至今,这三种著作一直是同时并存,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font></h3><h3> 村史属于地方史,是记载村庄发展沿变历史的史书。村志属于地方志,就是村里的大事年鉴,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村里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志书。村谱实为家谱,又称族谱、宗谱、世谱等,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谱书。</h3><h3><font color="#010101"> 村史村志村谱(以下简称史志谱)是三种不同的历史文献,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共同优势,又有各自特长,不能相互取代。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同源异体,殊途同归,同时并存,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近年来,史志谱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史志结合、史谱结合、志谱结合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些都是由三者的共性所决定的。尽管如此,三者还是互有区别,不能混淆。</font> </h3><h3><font color="#010101"> 一、史志谱的篇目内容比较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村史村志的篇目内容</font></h3><h3> 这里所说的"村",既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或湾。</h3><h3> 新编村史和村志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篇目可归纳为16项:</h3><h3> 1.前言与后记。前言也称序言,有自序、他序、代序、修订版序等。自序内容包括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纂体例、写作背景、资料来源、读者对象等;他序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分析、价值评判、某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讨论等。先排他序,后排自序。</h3><h3>  后记也称跋,是书后的说明性文件,是对序的补充、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作过程中的帮助表示谢意。</h3><h3> 2.凡例与目录。凡例是介绍书的内容、编纂体例、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包括编纂意图、基本内容、编纂体例、条目编排、行文规范、资料来源、检索方法等。 </h3><h3> 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一般放在正文之前,是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 </h3><h3> 3.综述。用精练简短的文字综合概述本村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本村有个基本的了解。</h3><h3> 4.地理位置。介绍本村在县、镇什么方向及路程,地理位置及四至。县、镇、村地图。</h3><h3> 5.村落形成和村名由来。何时建庄,有什么来由,谁第一个来此定居,后来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落。</h3><h3> 6.主要姓氏宗族及其家谱简况。主要姓氏宗族的分布、人口数量、寻根问祖、发展变化等,其它姓氏宗族简介。族谱的数量、种类、发展变化情况、主要族谱介绍等。</h3><h3> 7.行政区划和建制沿革。介绍本村所属的行政区划及其变动情况,行政村的合并分立情况,民国属于哪管辖,解放后属于哪里管辖。</h3><h3> 8.基层组织及政治运动。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团员、妇联、民兵等组织从建立到现在,主要活动情况、主要人员变动、工作业绩等等。历次政治运动情况简述及评价。 </h3><h3> 9.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道路交通、山脉河流等。 </h3><h3> 10.农工商等产业经济发展情况。主要记载全村各个产业发展情况,包括村集体"三资"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从土改、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到生产队(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等时期的情况。</h3><h3> 11.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情况。含水电路、文教卫等社会公益事业。 </h3><h3> 12.农房农具。包括传统农房和新式农房,主要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和农业机械化等。</h3><div> 13.人口状况及知名人物。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分布(各村民小组人口数量,各经济社人口数量)、人口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人口性别变化等)、人口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div><div> 古今知名人物的好坏善恶都应写。既包括本村人,也应写从本村走出去的那些人。如当今村干部、企业家、英模人物、能工巧匠、教师、科技人员等等。</div><div> 14.村民生活、村风民俗及方言谚语。包括节日、方言、民间谚语,婚丧嫁娶,生活饮食习惯等。</div><div> 15.掌故、传说、文物典章、杂记等。</div><div> 16.附录,包括大事记、年鉴、编纂捐资人名等。</div><h3> (二)家谱的篇目内容 </h3><h3> 中国传统家谱篇目一般包括“序言、宗规、字据、服制、图说、传志、世系、其他”等8项。 现代续修新家谱的主要篇目可归纳为12项:</h3><h3> 1.前言与后记。前言也称序言,有自序、他序、代序、修订版序等。自序内容包括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纂体例、写作背景、资料来源、读者对象等;他序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分析、价值评判、某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讨论等。他序排前,自序排后。</h3><h3>  后记也称跋,是书后的说明性文件,是对序的补充、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作过程中的帮助表示谢意。 </h3><h3> 2.凡例与目录。凡例是介绍书的内容、编纂体例、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包括编纂意图、基本内容、编纂体例、条目编排、行文规范、资料来源、检索方法等。</h3><h3> 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一般放在正文之前,是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 </h3><h3> 3.综述。用精练简短的文字综合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h3><h3> 4.姓氏源流、祖籍、来历。 </h3><h3> 5.居住地地情与迁徙情况。 </h3><h3> 6.世系。即世系图、世系表、世系录等,这是家谱的主体部分,包括了家族的所有成员。每个家族成员都有一个小小的简介。生于哪一年,哪一年去世,享年多少岁。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配哪位夫人,有没有迁葬过等等,一目了然。</h3><h3> 7.字辈谱。 </h3><h3> 8.祠堂、坟茔。 </h3><h3> 9.家训族规。 </h3><h3> 10.人物传略。 </h3><h3> 11.艺文著述及文物典章。 </h3><h3> 12.附录,包括大事记、参考文献、编纂捐资人员和领谱字号等。 </h3><h3> 还有的将新编家谱简化为"祠堂地图、家族历史、辈分规定、世系图表、名人传记"等5项内容。 </h3><h3>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史志谱的篇目内容有很多相同类似之处,在合编史志谱时应统筹兼顾,合并同类项,尽量避免交叉重复。另外,以上只是史志谱的一般性通用篇目,各村在具体设置篇目时,应结合本村实情,可简可繁,关键是要突出地域和家族的特点特色,使它姓"村"、姓"民"、姓“族”、姓"特",而不应该局限于上述篇目设置。</h3> <h3>  二、史志谱的写作文体比较</h3><h3> (一)史书文体</h3><h3> 编写史书一般采用论述文,主要文体有三种:</h3><h3> 一是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h3><h3> 二是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h3><h3> 三是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h3><h3> 另外还有通史、国别史和断代史体例。</h3><h3> (二)志书和谱书文体</h3><h3> 编写志书和谱书则采用语体文、记述体,具体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文、索引"等九种文体。</h3><h3>  1.述。即总述、概述、综述,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就是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 概括性 (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语言。</h3><h3> 2.记。包括大事记、专记和编后记,主要记载大事要事,按时间顺序,一事一条,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h3><h3> 3. 志。志就是分门别类地记述事物,是最基本的体裁,是资料的主要载体(也就是正文),其特点是只记不述或述而不论,既有全景扫描,又有局部特写。</h3><h3> 4. 传。指人物传略,包括人物传记、人物简介、人物表、人物录四种体裁。人物传记重点记已故的正面人物,人物简介、人物表和人物录主要记在世的英雄、模范、 贤士、艺人等有重要影响和重大业绩的正面人物 。</h3><h3> 5. 图。分照片、图画、地图、结构示意图等。用于充实内容、独立或辅助说明事物性状特点。图文互著,形象直观,可谓"无言之史",是子孙后代研究历史最可靠最直观的资料。图照的拍摄、绘制、选用等要有典型性、资料性、专业性,串文图照应与文字相吻合。</h3><h3> 6. 表。表有年表、人表、事表、物表和各种统计表。表的作用是化繁为简,以省文字,聚零为整,以展全貌。分文字表和数字表,文字表封闭式,数字表敞开式。表的作用是用于丰富内容、补充文字说明。表格的使用要用国际统一三线表,表要统一编号,字体、字号都要统一。</h3><h3> 7. 录。包括人物录、附录等。人物录用于记载断限内去世并具有一定影响而又达不到立传标准的人物。附录用于记载不便入志但需要保存的重要资料及其它内容。</h3><h3> 8.文。指知名人士的著作、诗文、年谱等。</h3><h3> 9. 索引。索引设置于编纂始末之后,即将项目或内容摘记下来,每条下标注出处页码,按一定次序排列,供人查阅。索引要求分类标准统一,名称概念清楚,提炼的标引词符合主题原意,附缀正文页码准确。</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史志谱的同一性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史志谱同属史书,渊源相同,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同指导-----指导思想相同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史志谱的编写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收集、鉴别、整理和使用资料,如实反映某一地域或家族演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二)同原则-----编写原则相同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就要采用史笔,秉笔直书,存实求真,直言不讳,客观公正。不胡编滥造,不虚夸制假;不拔高溢美,不苛求贬低; 不畏权势威迫而隐其“恶”,不为利禄引诱而扬其“善”;不以恩怨论是非,不以成败论英雄;记事全凭历史,褒贬出于公心。这是“史德”。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必须坚持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原则。史料的占有和取舍都要求全面广泛、真实可靠、科学编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3.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既要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体例、体裁和结构形式,还要应时代发展需要,坚持改革,大胆探 索,勇于创新,提倡“四新”(即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和新 体例),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拓宽史志谱的编修领域和范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4.必须坚持以事系人,生不立传的原则。只记有重要业绩和重大影响的人物,逝者可以立传,生者不能立传,只能列入人物简介或人物录中,简要记述其基本情况,不能“盖棺定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5.必须坚持突出时代地方特色的原则。史志谱都是时代的产物,必须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鲜明地方特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同范畴-----属性相同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史志谱都是记载某一地域或家族的历史与现实,都要求尊重史实,都是历史性著述,属于历史范畴,渊源相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四)同述往-----时态相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史志谱都是记载事物的过去时和现在时,都是己经发生过的、可以载入史载的事,不记载事物的未来时,即不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五)同功能-----作用相同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史志谱都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治理国家和地方,教育后代,保存史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六)同特征-----基本特点相同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史志谱具有很多相同的特点。一是连续性,代代相传,连续不断。二是时代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资料性,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四是服务性,目的都是为当地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七)同目的-----</font>意义相同</h3><div><font color="#010101"> 编写史志谱是为了抢救民俗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探寻村落文明基因,促进村落健康繁荣。这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其重大意义在于:</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1.史志谱是传承历史的最佳载体。是热爱祖国的宝贵乡土教材,是怀念家乡的珍贵乡愁文化,是民俗传承的可贵文化根基。</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2.史志谱是资政借鉴的村情宝库。可以为各级领导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地情素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详实史料。</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3.史志谱是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人才资金引进,为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营造舆论宣传氛围。</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4.史志谱是寻根问祖的桥梁纽带。可以帮助村民查询了解自己的出身和祖籍、祖先的有关情况,实现村民寻根留本,清缘备查,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的夙愿,做到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5.史志谱是回馈感恩的强大磁场。可以激发村民的故乡情结和乡愁情怀,增强村民支援家乡建设的感恩意识。</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6.史志谱是增知育人的良好教材。史志谱是村里的“百科全书”,涉及到天文史地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可以增长知识,增长见闻,受到警示教育,提升文化素养。</font></div> <h3> 四、史志谱的差异性<br></h3><h3> 史志谱虽然属史同源,但却自成一体,各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差异性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h3><h3> (一)从编纂组织上看</h3><h3> 1. 力量不同。史和志的官方色彩较浓,多由官方成立专门机构,拨付专项经费,组织专业人员编纂;家谱的民间色彩突出,一般由民间自发成立编委会,经费自筹或赞助,聘请热心人文化人编纂。</h3><h3> 2.收藏不同。史书和志书有专人专机构保存,安全性较高;谱书基本上由民间单门独户式地保存,损失性较大。隔代修史,当代修志修谱。</h3><h3> (二)从对象内容上看</h3><h3> 1.对象不同。史以记事为主,侧重于人类社会活动;志以记物为主,坚持自然与社会并重;谱以记人为主,侧重于人物世系繁衍。</h3><h3>  2.内容不同。史记古今,史以述往,内容侧重过去;志记今古,志重示今,内容侧重现状;谱记古今,内容侧重传承。</h3><h3> 3.选材不同。史举大弃小,以记载大事为主,偏重宏观性;志和谱宏微具收,偏重微观性。</h3><h3> (三)从方法要求上看</h3><h3> 1.结构形式不同。划分时期与阶段、竖排横写是史的形式特点,即先经后纬,以纵写为主;分门别类、以类系事、横排竖写是志的形式特点,即先纬后经,以横写为主;有横有竖、横竖结合是谱的形式特点,即经纬交叉,纵横结合。</h3><h3> 2.采用文体不同。编纂史书主要采用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编纂志书和谱书主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文体。</h3><h3> 3.表现手法不同。史有叙有议,褒贬分明,即“以论带史,史论结合”;志和谱重记叙,不评论,即“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h3><h3> 4.目的用途不同。史“古为今用”,重在鉴,要求记述过去、揭示规律、指出其影响和意义;志“今为今用”,重在用,要求记述现状、分门别类、真实地再现现实;谱“今为今用”,重在续,要求纵不断代,横不漏人。</h3><h3> 5.详略远近不同。史详古略今,详远略近;志和谱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即史远而志近,谱远近结合。史志谱都要求详独略同,详写特有个性,略写共有共性。</h3><h3> 6.线面范围不同。史和谱反映的是一条线,范围较窄,要求纵不断(主)线,重写圆柱体;志反映的是一个面,一大片,范围较宽,要求横不缺(要)项,重写横断面。史和志均要求逾时不记,越境不书。即史纵志横,史线志面,史专志全。</h3><h3> 7. 资料来源不同。编纂史书主要依靠文献史料,编纂志书主要依靠调查采访,编纂谱书既要依靠文献资料,又要依靠调查采访。</h3><h3> 8.使用图表不同。史一般无图,志一般附图,谱图表并用。</h3><h3> (四)从难易程度上看</h3><h3> 1.所需知识不同。编纂史书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古汉语学等知识;编纂志书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知识;编纂谱书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民俗学、谱牒学、古汉语学等知识。</h3><h3> 2.史简志杂谱繁。编纂史书相对简单,所需人员较少,可以按照方案独立完成编写任务,“一人成书”;编纂志书相对复杂,需要大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史学、科学等方面专家、学者配合,“众手成书”;编纂谱书相对繁重,所需人员较多,需要走村串户,外调任务重,“众人成书”。所谓“史是一人写,志谱众人成”。</h3><h3> (五)从发行范围上看</h3><h3> 史书和志书定稿付印后可以对外公开流通发行。家谱定稿付印后只对本族内部发放,对外“秘不示人”(现今也有公开流通的)。 </h3> <h3>  五、学术界关于史志谱关系的论述</h3><h3> 在编纂实践中,谱书内容相对单一,与史书志书的区别显而易见,不易混淆,而史书和志书的界限则较为模糊。正因如此,学术界有关“史志关系论”的文章较多,而有关“史谱关系论”、“志谱关系论”的文章则极少。现列举几篇重要的文章论述:</h3><h3> (一)苏敏《谈史与志的关系》</h3><h3> 文中指出了史与志的14点区别: </h3><h3> 1.在时间上,史是记古今,以时为经,顺时记叙,纵写为主;志是记今古,以事为纬,按门类排列,横写为主。</h3><h3> 2.在内容上,史重记人类社会,着重于政治、军事、文化;志则不仅记人类社会,而且要记自然界。</h3><h3> 3.在记叙内容的程度上,史记大事,带有宏观性;志既记宏观,又记微观,带有微观性。</h3><h3> 4.在体裁上,史志两体,异同各有。史不但记叙,且可夹叙夹议,还可以议论为主,所谓“以论带史、史论结合”;志则重记叙,不重议论。</h3><h3> 5.在取材上,史料偏重于文献、遗物、遗迹、遗址,重记过去,“略今详古”;志料偏重于对现状的调查,以记现状为主,“略古详今”,“略远详近”。</h3><h3> 6.在因果关系上,史是志的结果,是志所提供资料的运用和结论;志是史的资料库,是为修史提供资料,为历史结论提供史学依据。</h3><h3> 7.在笔法上,史记史实褒贬善恶分明;志则重在真实、全面地记事,寓褒贬于史实之中。</h3><h3> 8.史有史观,要作历史结论;志只要史实,其观点寓于事实之中。</h3><h3> 9.史不仅记叙,主要任务是总结和阐明社会发展规律;志则是记叙事实,自然地将已认识到的规律寓于事实之中。</h3><h3> 10.史是学术性的;志则是资料性的。</h3><h3> 11.史“古为今用”,重在借鉴;志“今为今用”,溯古不是主要的,目的是现全貌,为“用”服务。</h3><h3> 12.在治学方法上,史重研究社会,志则是分门类记叙多方面的事实。在研究方法上,为了对社会问题做出历史结论,史可以综合分析,志书则不综合。</h3><h3> 13.史以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大事为中心而展开,志则以地域为中心而全面展开。</h3><h3> 14.史是带有大事记性质的,志的性质是一方“百科全书”或工具书。</h3><h3> (二)刘伯伦《史志关系研究》</h3><h3> 文中将民国至今的史志关系研究总结概括为18种学说:</h3><h3> 1.志为史之支流说。</h3><h3> 2.史志详略繁简不同说。</h3><h3> 3.史志褒贬有无不同说。</h3><h3> 4.史志编修难易说。</h3><h3> 5.隔代修史当代修志说,或后世修史当代修志说。</h3><h3> 6.史志侧重不同说。</h3><h3> 7.史志时限不同说。</h3><h3> 8.史志中心相异说。史以王朝为中心,志以社会为中心。</h3><h3> 9.史中有志,志中有史说。</h3><h3> 10.同源异体,殊途同归说。</h3><h3> 11.史纵志横说。地方史体纵看,地方志体横看。</h3><h3> 12.史论志记说。</h3><h3> 13.史远志近说。</h3><h3> 14.史偏志全说。史为大观,志为细览。</h3><h3> 15.史鉴志用说。</h3><h3> 16.史以述往,志以示来说。</h3><h3> 17.史志还原说。</h3><h3> 18.记述过程与系统分工不同说。史叙述历史过程,志记载历史过程主体的状况,这是史志的根本区别。</h3><div> (三)孔祥鲁《史书与地方志书同一性研究》</div><div> 文中指出:从性质上说,史就是志,志就是史;史是志之源,志是史之流。目前人们被史或志记录的内容、体例、写法这些形式所迷惑,依此排列出许多差异来证明史和志的不同,但这些并不是核心分歧,主张史志分立是错误的。</div><div> 还有人提出,史为纲,志和谱处于从属地位,其作用是补充正史之不足。史与志的关系是同源异体、殊途同归,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分得那样清楚。实践中也有人史志不分,将史书写成了志书,或将志书写成了史书。</div><div> 笔者以为,从总体上看,史中包涵了志,志是史的一部分。史写纵断面,写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呈动态线条状;志写横断面,写的是一个特定时期,呈静态平面状。史着重于写过去的历史,志着重于写当今的现状。</div><div> 学术界围绕史志关系争论了好多年,至今也沒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否定二者的共性或混淆二者的界限,在实践中都是不够明智不可取的。史志关系作为学术探讨的课题,尽可以争论下去,但在实际编纂工作中应诸体并用,完全没有必要纠缠于此。<br></div> <h3>  六、史志谱编纂工作建议</h3><h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村史、村志和家谱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有些地方不惜人力、财力和物力,编了家谱又编村志,编了村志又编村史,这的确有点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笔者认为,史志谱的篇目内容和资料来源等有很多相同类似之处,其编纂工作应当通力协作,资源共享,最好是统筹兼顾,合并编写。村史侧重于写“过去、过往”,动态反映村里的纵向变化;村志侧重于写“现在、现状”,静态反映村里的横向发展;家谱侧重于写“古今”,立体反映村里的人物及其相关事项,纵横交叉,动静结合。如果不能将史志谱合写,至少应将史志合写,大可不必将村史和村志硬性分开。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避免史志谱的雷同与重复,也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人财物的铺张与浪费,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村庄的“百科全书”。</h3> 参 考 文 献<h3><br></h3><h3>1.《如何写村史》,长弓博客,2015年11月21日。</h3><h3>2.《编纂村志基本知识大全》,来自百度,2016年1月29日。</h3><h3>3.《关于编写村史村志的几个问题》,来自百度,2016年2月26日。</h3><h3>4.《地方志编写指南》,重庆市志办编,1987年5月。</h3><h3>5.《家谱编写指南》,姚建康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h3><h3>6.《地方史研究》,高金山著,2017年12月13日。</h3><h3>7.《谈史与志的关系》,苏敏著。</h3><h3>8.《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区别》,谭其骧著。</h3><h3>9.《史志关系研究》,刘伯伦著,2017年7月6日。</h3><h3>10.《史书与地方志书的同一性研究》,孔祥鲁著,2017年5月12日。</h3><h3>11.《地方史与地方志简论》,高金山著,2011年9月30日。</h3><h3>12.《试论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2013年4月7日。</h3><h3>13.《史学著述与志学著述的异同》,茂名史志网。</h3><h3>14.《论编写现代地方史志的异同点》,蔡天新著,2014年12月31日。</h3><h3>15.《方志与家谱之比较》,吉林家谱,2017年8月13日。</h3><h3>16.《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向北堂主,2010年9月15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