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中的“回龙窝”

安子

<p>回龙窝,位于徐州市中心,彭城路、建国路、青年路的交汇处。东面是快哉亭,快哉亭周围每天聚集很多人,有听书唱戏的,有打牌的,有买旧书旧字画的。南面是奎河,奎河边上有一小段古旧的城墙,墙上爬着绿色植物和青胎。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奎河北岸,以南门桥为界,分为奎中巷、奎东巷、奎西巷,我家住在奎中巷。我大姐住在彭城路南口(徐州的南大门),她家后院里有一栋红砖的二层简易楼房,楼南墙和水泥楼梯紧贴着城墙,城墙青灰色的老砖又厚又大。旁边有一座桥叫“南门桥”,路东的一条小巷子就是回龙窝西口,不足四百米的胡同,竞有三百年历史和许多神密的传说。</p><p>传说一;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徐州小住,有一天皇帝微服私访想从小巷穿行,而怎么也走不出胡同,无奈、皇帝只好原路返回“回龙窝”因此得名。</p><p>传说二:每逢天旱时人们将龙王像抬出来祈雨,因俗规出行时不可走回头路,遂沿“回龙窝”西口进、东口出,“回龙窝”因此得名。</p><p>传说三,回龙窝,因地势低凹,雨水倒流,久积难泄,俗称“回流涡”,后谐其音“回龙窝”。</p><p>古老的回龙窝也许有过显贵,但;我记忆中的回龙窝充满平民生活的气息。破旧的街巷曲曲折折,灰砖青瓦的老房子爬满了枝蔓,巷子里还有一栋两层的青灰小楼,我表姐的婆婆就住在这楼里,我跟表姐去过一次,木质楼梯又窄又陡,踩到上面就会发出“嗵、嗵”的声响,楼梯扶手上的红色的油柒几乎没有了昔日的痕迹。巷子里有一座老旧的“姑子庙”,门口每天围坐一群人,有的做针线,有的带小孩玩,有的打牌。还有几眼古井早晚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听老人说:井里的水冬暖夏凉,入口甘甜,热天曾看见有人打上来就直接喝了。</p><p>回龙窝,西口有一个老虎灶,炉子就在巷子的墙边搭个棚子里,水开的时候就发出“气笛”的呜叫声。小时候每天放学后都提着水瓶去买水,2分钱一瓶,大人说回龙窝的水没有漂白粉味,也没有水碱。炉子旁边的一溜水瓶成为巷口一景!这就是我小时候对回龙窝的印象。</p><p>渐渐地城市高楼大厦拨地而起,几百年的“回龙窝”成了城市的“落伍者”孤独地缩在都市一隅。值得庆幸的是,徐州市政府对“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改造,保留清晚时期的建筑各局。在亮丽的城市怀抱里回龙窝,这个城市的回忆,它会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古老街道,更是一种城市文化。</p><p>老城~新味~回龙窝。小雨中的回龙窝古井深巷,烟雨蒙蒙,我徜徉其中,别有一香趣味。</p> <h3>徐州古彭城,是皇帝初城,彭祖故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和4000年的建城史。</h3><h3>回龙窝始建于清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虽几经变迁,周边依然有,明清时期的古城墙遗址,快哉亭等文化古迹。</h3><h3>徐州城墙博物馆就在古城墙原址,回龙窝的地下层,2015年城建重点工程,修建回龙窝古建筑文化街区时,保留回龙窝的元素格局和徐州传统旧民居建筑风格。在修建过程中,发现埋藏地下的这段明代古城墙部分残留。</h3><h3>经过历史的演变,战火和水灾的洗礼,地面的古城墙已荡然无存。幸运的是地下部分保留下来,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徐州古城墙坚固的砖块,白灰缝,依然保存完好。代表了当时徐州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记录了徐州古城的文化,历史变迁。</h3><h3><br></h3> <h3>我大姐和我叔看着图片,触景生情,回忆当时回龙窝南门桥街景。</h3> <h3>工人在挖排水沟时挖出,沉睡于地下的明代古城墙。</h3> <h3>自古彭城列九州,人来月色影难留。</h3><h3>老房老树宽胸臆,新景新街醉眼眸。</h3>